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贵阳地处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且由于受到特殊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在枯水期水资源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不足有着其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具有动态性、振荡性和时空性的特点。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年际变化和空间差异)对贵阳地区流域的降水量和枯水径流的自然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相对较少但较为稳定,从而提出了开发利用枯水资源的措施,为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的合理配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建立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我国西部12省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交互作用,共同推进社会经济系统有序向前发展,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过程具有空间分异性和动态波动性。进而提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邵阳市为例,通过SWOT-PEST方法,系统分析邵阳市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威胁,进而提出邵阳市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要走“抓住政策机遇、培育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用好人力资源、激励民营资本”之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0年和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进行景观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选取,采用移动窗口、梯度分析方法,揭示十年间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其它景观为镶嵌体景观,景观类型转移呈现出林地和灌丛向农田和城镇转化,农田向城镇转化的过程;从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来看,最大斑块指数高低值呈南北分散分布,景观形状指数和斑块密度低值在城市中心,高值主要在城市边缘,香农多样性指数高值沿湘江呈带状分布,上述指数十年间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周围;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梯度分析得知,各景观格局指数具有明显的梯度效应,十年来城市中心及边缘变化较大,城乡结合部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杨义炜  刘辉  付银 《贵州科学》2020,37(3):50-58
以多时相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选取最优波段组合,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城乡建设用地。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测度指数法、象限方位分析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景观格局演化、时空规模动态、空间分异特征以及扩展模式更替4个层面揭示就地城镇化下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6年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在景观中的优势度逐渐显现,内在连通性不断提高,边界形态逐渐规则化,空间上呈现出聚集连片的发展趋势;2)1996—2016年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不断提高;3)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主要以北、东北和正南方位扩展为主,其扩展速度分别处于高速扩展和快速扩展;4)晋江市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方式以边缘式扩展为主,填充式和飞地式扩展为辅,但边缘式扩展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填充式扩展规模则表现出上升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更趋于集中化。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两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综合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解析了2006—2017年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长态势;在时序上,北京两系统同步发展,天津、河北科技创新系统存在滞后;在空间上,各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线性拟合显示,北京耦合协调态势良好,天津耦合协调趋同且潜力巨大,河北协同效应不明显;未来天津、河北两地区应重点考虑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值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建构产业结构系统与城镇化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2002—2014年吉林省两种尺度下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综合指数波动较小,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上升,形成了产业结构主导型和城镇化主导型两个时期.(2)2002—2014年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从空间尺度看,地市级耦合协调度呈现相间分布的特征;市县级在空间分布上非均衡性显著,经历了散点分布、带状相间分布和成片联动分布.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发展,更应该是质量的发展.以上海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生活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上海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市化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速度快于城镇化速度,且经济发展质量指数贡献最大;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异明显,中心城核心区和中心城边缘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都较高(除闸北区外),近郊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差异很大,远郊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都处于很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权重—TOPSIS法、权重—灰色关联—TOPSIS法与线性加权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余弦相似性的改良型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2006年~2015年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中.结果表明:1)该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真实客观.2)研究期内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波动趋势各异.3)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两极分化现象严重.4)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既相对稳定又相对紊乱.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2008年、2010年、2012年15项综合指标,综合运用SPSS、Geo DA和ARCGIS分析得出结论:从全局来看,陕西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空间布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其相关性正缓慢减小.从局部来看,第一,经济发展基础、发展活力以及发展潜力对县域综合竞争力空间格局具有先导作用.第二,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分散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现象并存.第三,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多中心带动格局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人口时空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1965-2006年福州市人口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5-2006年,福州市辖区和福清的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均高于其它县(市),市辖区人口变动幅度最大,其它县(市)相对较小;福州市几何中心在闽侯县境内,而人口重心在闽侯与市辖区之间徘徊,人口分布一直处在不平衡状态,人口密度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40 a来福州市人口重心经历了3个非连续单向的、反复波动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1979—2012年福建省入境旅游数据为依据,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时间变化强度、亲福度等指标与方法,研究福建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结构演变.结果表明,从地理集中指数观察,福建省入境游客整体呈现出高度集中态势;从时间变化强度指数观察,入境客源市场的季节性变动指数和年际变动指数差异并不显著;从亲福度指数观察,各客源国的亲福度差异显著,年际变动较大.针对发现的问题,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福建省发展入境旅游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吴旭  陶涛  吴润泽  王晓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768-11775
探讨用水结构对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及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8—2017年邯郸市用水数据,运用信息熵原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用水结构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差异性,并采用重心模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08—2017年,邯郸市用水总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用水结构均衡性和稳定性整体增强。空间动态分布上,用水结构演变呈现较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农业用水重心、工业用水重心、生活用水重心分别主要分布在邯郸市东部、中西部、中部地区。在区域异质性基础上,邯郸市需因区施策,合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要素集聚,实现区域经济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人口、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3年、2009年和2014年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差异大于中部大于东部;2)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从东西方向上看,东部发展水平较稳定,中西部发展水平波动明显;3)新型城镇化中高、中等、中低和低水平区都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状态,但低水平区的连续分布状态有逐渐被“冲散”且面积减小的趋势;4)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五个类型区的影响因素各异,总体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唐放  蔡广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2):4860-4870
探究仁怀市土地利用转型及其景观格局演变对地区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5、2018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并结合实地调研对解译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土地利用动态指数,核密度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来揭示仁怀市土地利用动态的幅度、速度以及时空转型特征及其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仁怀市土地利用主要以灌木林地、有林地、旱地、水田为主,其次是农村居民用地、草地和城镇用地;2010—2018年,仁怀市土地利用转型幅度最大的是有林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和旱地,其转型幅度阶段:2015—2018年2010—2015年;转型速度最大的是城镇用地、道路,转型速度阶段:2010—2015年2015—2018年;②2010—2018年,仁怀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面积较大的是有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旱地、水田;从空间上,2010—2015年,土地利用转换主要集中于仁怀市中部主城区,其土地利用转换向北部迁移;2015—2018年,仁怀市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现象不明显;③随着时间发展,仁怀市的景观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蔓延度指数(CONTAG)、聚集度指数(AI)都呈现出增加态势,景观斑块类型逐渐增多,斑块破碎化大,空间集聚程度集中,空间异质性强,景观斑块呈现多样化,逐渐趋于均匀分布态势,斑块融合较强;④仁怀市土地利用演变模式主要为城区扩张型、道路指向型、区位型和斑块多样型,驱动土地利用转型及其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评价模型测度2000—2012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并从总体和结构两个维度对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农业现代化总体从起步阶段向初步实现阶段过渡;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均呈现增长态势,而农业生态水平呈微弱下降趋势;2预测可知2013—2020年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仍以持续上升为主,年均增长率达到0.87%;3皖江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为0.506,皖中地区、皖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别为0.451和0.402,而皖北地区水平最低仅为0.365;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皖江、皖中地区,而农业生态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最后,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农业市场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山西省119个县(区)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时空分异规律,采用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和城镇人口稳定度模型对2000年~2013年山西省县域城镇人口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从时间上看,山西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全国排名变化不大.从空间上看,人口城镇化水平呈现中部盆地高、东西两山低,交通沿线高、边界地区低的分布特征以及市区高、周边低的多核心分布模式,城镇化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且山西城镇人口集散变化大体呈现"南增北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为例,从乡村聚落演变进程出发,探讨了乡村聚落形态演变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