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地质灾害也在频繁发生,煤矿地质灾害不单单是发生在我们国家,在外国也会频繁地发生煤矿地质灾害。由于煤矿地质灾害在各个国家频繁发生,煤矿地质灾害问题渐渐得到了国际上的聚焦关注,地质安全研究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减少煤矿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文章主要对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煤矿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繁多,一旦发生不仅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的还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了临汾市地质灾害形成的自然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及致灾程度.研究表明,临汾市地质灾害成因受多种因素控制,发育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灾害规模不大,影响人群较多,危害较大.本文针对临汾市地质灾害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旨在为临汾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是地壳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使人类生命及财产遭受损失的一种灾害现象.临汾盆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一个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本区在新的应力场作用下,一直发生着断裂和差异升降运动,导致本区地质构造破碎,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临汾盆地历史上一直是山西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因此历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给当地居民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11月25日中午13时40分,临汾盆地又一次发生地震,震中在洪洞县甘亭一带,震级为5.3级.这次地震的发生,重新唤醒了当地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为了全面了解临汾盆地主要地质灾害情况,提前做好具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准备工作,该文作者协同临汾市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对临汾盆地现存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了系统防治对策,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渭河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强震带即渭河地震带,盆地内滑坡、泥石流、地裂缝也成串集中发生,主要沿渭河断陷盆地主干断裂分布,它们共同组成地质灾害状态系列.这些断裂沿线也时常是氟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多发区.地质灾害和地方病都是处于中国西部的渭河盆地大开发的制约因素.对地质灾害应分别采用预测、避让、控制、设防、抢险等措施;对地方病应设法消除其致病园子和条件因子,进行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西藏藏东南地区典型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雪崩、崩塌及水毁等.藏东南地区降水丰沛,地震作用频繁,是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据此,根据藏东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如对滑坡地质灾害,可采取设置支挡工程、卸载、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西藏藏东南地区典型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雪崩、崩塌及水毁等.藏东南地区降水丰沛,地震作用频繁,是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据此,根据藏东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如对滑坡地质灾害,可采取设置支挡工程、卸载、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陈力  代伟 《广东科技》2013,22(8):141-142
如今,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炭灾害的发生也变得比较频繁。煤炭地质灾害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被认为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员之一。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害,还严重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引起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地质因素,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因此,要充分的了解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更好促进煤矿的可持续开采。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是地壳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使人类生命及财产遭受损失的一种灾害现象.临汾盆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一个断陷盆地,新生代以来本区在新的应力场作用下,一直发生着断裂和差异升降运动,导致本区地质构造破碎,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临汾盆地历史上一直是山西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因此历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给当地居民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11月25日中午13时40分,临汾盆地又一次发生地震,震中在洪洞县甘亭一带,震级为5.3级.这次地震的发生,重新唤醒了当地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为了全面了解临汾盆地主要地质灾害情况,提前做好具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准备工作,该文作者协同临汾市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对临汾盆地现存的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了系统防治对策,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晶  龙丽珍 《科技信息》2010,(31):344-344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地址灾害已成为影响我们正常经济建设的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地质灾害受灾情况的详细介绍,揭示了我国现行地质灾害情况的严重性;通过对我国地质灾害灾害区划的分析,提出应根据不同的省市区,分区域分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加大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测,提前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的各种应对措施,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生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宁省高台山-阜新-锦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沿线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垂直断面法、自由膨胀率算法对扩能改造铁路通过区所引发和遭受的地面沉陷、膨胀土胀缩等地质灾害进行了专项量化评估与预测,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并结合辽宁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正确认识铁路通过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其防治措施,对优化线路走向、合理确定工程设置类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抚州市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各县不同程度受到灾害威胁,灾情较为严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本文分析了抚州市地质灾害现状,并对本市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将重点针对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的特征及其不同种类,探讨其具体的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和建议,以期引起大家对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重视和深入了解,在相关情况发生时能做出一定的防范措施,对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的防治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杨成斌 《工程与建设》2009,23(4):524-526
随着皖南山区公路和城市的迅速发展,地质灾害愈来愈频繁.文章选择黄山地区中生代碎屑岩分布区地质灾害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层岩性的研究人手以及对其他地质灾害控制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人类的工程活动是黄山地区中生代碎屑岩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巫山——攀枝花段)沿岸地区具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复杂的区域构造在不同的地域引起的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着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通过所收集的大量资料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地质条件分析以及不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区域划分,论述了地质灾害对城镇发展的影响,指出在城镇建设中应采取的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临汾市1990年~2005年土地统计资料,对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动态模型GM(1,1)进行模拟,得到耕地、园地、林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趋势预测方程,并对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预测进行分析,提出了临汾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了德 《甘肃科技》2012,28(7):153-154,57
舟曲县山高坡陡、地势复杂,山体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属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在广泛开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森林植被破坏及泥石流成因分析入手,找出了主要问题,并分别不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秦炎福  何恩节  官邦贵  陈廷利 《科技信息》2011,(15):J0028-J0029
为了查明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掌握其发生发展趋势,对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可行性依据,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不断地探测到地质灾害发生的背景与条件的大量信息,统计皖北地区煤炭矿区地质灾害状况,事先圈定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时间及危险程度,建立矿区地质灾害区域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区域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监测,并进行信息化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8.
三峡大坝的兴建和移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灾害的平衡状态,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引起崩塌、滑坡和塌岸等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以三峡库区涪陵区白涛镇老区的白涛粮店至大桥东北400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库岸特征进行分段,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卡丘金图解法对研究区库岸整体稳定性和局部塌岸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确定塌岸影响程度强烈地带,并对其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充沛,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分布广,加上人类社会活动加剧,地质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广西地质灾害具有活动频繁、分布广泛、群发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广西主要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膨胀土地质灾害、河岸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污染、滑坡、泥石流、海水入侵、山区石漠化等。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引发环境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朝阳  甘建军 《科技资讯》2010,(26):145-145
气候变化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处在东亚季风影响下的复杂天气气候区域,这一地区是多种气象及相关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区。通过分析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特点,包括滑坡、泥石流、土地冻融以及地震灾害,研究气候与其引发地质灾害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