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方便取样对选取的264名大学生使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 II)中文版、感戴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功能、感戴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小于0.01);大学生家庭功能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感戴广度与深度在这一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8.59%和24.14%。结论:家庭功能可以较好的预测网络利他行为,同时又通过感戴广度与深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显性自恋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IABSU),对28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利他总体水平不高,男大学生网络利他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网络利他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自尊、显性自恋、网络人际信任、网络利他行为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显性自恋在大学生自尊对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网络人际信任在大学生显性自恋对网络利他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显性自恋和网络人际信任在大学生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自我效能感在他们间的中介效应.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坚韧人格量表、网络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检验显示,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应,网络自我效能感在这一作用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5.53%.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可以部分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素养在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慢性病健康素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对298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中改善健康意愿维度得分最低[(11.45±3.61)分];社会支持总体得分[(31.63±5.72)分]处于较低水平;自我管理得分中治疗依从性管理维度得分最低[(7.75±1.95)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健康素养、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健康素养在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我管理,也可以通过健康素养来影响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五因素正念问卷、Heartland宽恕量表、认知灵活性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741名中学生进行匿名施测,探讨中学生特质正念与人际宽恕倾向的关系以及认知灵活性与共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中学生特质正念、认知灵活性、共情、人际宽恕倾向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中学生特质正念对人际宽恕倾向的直接效应显著,共情以及认知灵活性-共情在特质正念与人际宽恕倾向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中学生特质正念既可以直接影响人际宽恕倾向,又可以通过共情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认知灵活性-共情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人际宽恕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情景剧(PSD)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辅以PSD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中文版)(IRI-C)、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两组患者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RI-C总分、幻想能力(FS)得分、观点采择(PT)得分、同情性关心(EC)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LI,TSBI,SANS,SES,SSPI评估结果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估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能够明显提升精神分裂患者的共情能力,改善社会功能,减轻患者的社交孤独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初中生人际自立量表(ISSS-MSS)中的人际开放维度、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和简版社会适应评估问卷(SAS-YB)对2所农村中学的留守初中生331人进行施测,探讨亲社会倾向在留守初中生人际开放特质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积极适应得分与人际开放得分、PTM的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消极适应得分与人际开放得分、PTM的匿名倾向、利他倾向、依从倾向、情绪性倾向和紧急倾向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亲社会倾向在人际开放与积极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亲社会倾向在人际开放与消极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人际开放既可直接预测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也可通过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预测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自尊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WCQ)、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以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学生作为被试群体进行测量.结果:智能手机成瘾量表总分与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应对方式量表得分也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社交回避及苦恼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并受到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即自尊对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具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论:社交回避及苦恼与智能手机成瘾具有调节的中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考察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羞怯量表、UCLA孤独量表得分第三版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在贵州省8所高校抽取的1 1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量表得分、孤独感量表与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r=0.29,均P<0.001),羞怯量表得分和孤独感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49,均P<0.001);羞怯和孤独感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均P<0.001),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成立。  相似文献   

11.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刍思维量表(RRS)、孤独感量表(UCLA)、社交焦虑量表(IA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50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述情障碍均呈正相关;述情障碍与孤独感、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的直接路径效应显著,孤独感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之间中介效应显著;社交焦虑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之间中介效应显著,其Bootstrap 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34, 0.89)、(0.14, 0.46)、(0.04, 0.22);多重中介模型存在性别间的跨组等值性(Δeffect=0.17,Z=1.05,P0.05)。结论:大学生反刍思维既可以直接预测述情障碍,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述情障碍,且多重中介模型在性别间具有测量等值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社会幸福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394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1),与社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1),大学新生社会幸福感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在中介模型中,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57,社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288。结论:社会幸福感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生命意义感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社会支持在人际自立特质和社会适应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版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57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自立的5个维度与社会支持、积极适应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适应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灵活和积极适应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人际独立、人际主动和消极适应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在人际灵活和消极适应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47名在校高师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师生的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230.89之间,P<0.01);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方便取样抽取285名中国女大学生同时施测女性对女性客体化量表(WOWS)中文版、外观焦虑量表简版(AAS-BV)、进食障碍量表(EDI)和抑郁量表(SDS)。结果表明: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外观焦虑、进食障碍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2,r=0.472,r=0.350;P0.001),外观焦虑与进食障碍、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8,r=0.484;P0.001);外观焦虑在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抑郁关系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6.4%和51.3%。结论:女性对女性客体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进食障碍、抑郁,又可以通过外观焦虑间接影响进食障碍和抑郁。  相似文献   

17.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UCLA孤独量表、Zimet领悟社会支持量表、Erdur网络欺负量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社会支持感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孤独感和社会支持感对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行为分别起到正向和负向的预测作用;自尊在孤独感与受欺凌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社会支持感在孤独感与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上述结果将为探索针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有效预防和干预对策提供科学和实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自尊、逆境信念对降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作用。采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自尊评定量表和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对抽取的427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和634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贫困大学生自尊得分、逆境信念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0.25,P值均小于0.01);自尊得分、逆境信念得分均负向预测农村贫困经历大学生孤独感得分(β值分别为为-0.42、-0.13,P值均小于0.01),两个因素累积解释22.20%的总变异;中介效应值为ab=-0.078,[95%置信区间为(-0.121~-0.004)],置信区间不包括0,中介效应的效果量R2med=0.073,表明自尊在农村贫困大学生逆境信念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学生网上色情行为与其社会支持和感觉寻求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使用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大学生感觉寻求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某院校4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网上色情行为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网上色情行为与社会支持存在负相关(r=-0.335,P0.01),与感觉寻求存在正相关(r=0.557,P0.01);社会支持与感觉寻求呈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去抑制对网上色情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网上色情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网上色情行为与社会支持和感觉寻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同伴支持、大学生情绪适应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同伴支持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适应量表中情绪适应分量表对7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适应现状较好,在性别、年级、留守经历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老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新生,无留守经历学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有留守经历学生。同伴支持对大学生情绪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伴支持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情绪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同伴支持与大学生情绪适应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