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扩招背景下,生源结构复杂、学业基础差异大等现象对高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构建基于混合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设计了分层教学目标,规划了分层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与内容,并将分层教学内容融入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取...  相似文献   

2.
混合式学习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e-leaming)的优势相结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民族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为实践对象,对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混合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实践较强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本身的特性,开展了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自顶向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采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发现问题,解决同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实施,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实验项目模块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实验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全身心的参与活动教学。  相似文献   

5.
龚丽 《科技信息》2009,(18):195-195
目前高职的教学正围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来构建学习情境,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在《C#.NET》课程的教学中,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子良 《科技资讯》2022,(3):184-188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必修课,旨在系统地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的接受程度和对课程的理解深度。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物理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正在成为大学物理教学的新方式。微课由于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少、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等特点更适合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所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点,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讨论了如何将案例教学运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计算机网络"课堂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8.
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面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有不可忽视的优势,但是新技术的出现也为深层次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教育投入带来了机遇,如何在传统教学中有效应用新技术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对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归纳并总结出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如何做好基于混合学习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计算机基础为学生今后在专业学习中如何用计算机科学思维探求知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混合学习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技术支持,延伸混合学习的内涵,从前期分析、学习内容重构和教学评价三个层面构建计算机基础混合学习模式.通过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与策略进行有机的整合,将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该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大学工科专业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为了提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文中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方法并研究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该课程的理论认知结构,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要点和精华,采用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重要内容,基于发展学生“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以“西气东输”大国工程为背景,基于“西气东输”管道防腐问题的STSE真实情境,通过三大板块统整教学内容,设计层层深入的探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探究金属腐蚀原理,自主建构金属腐蚀的分析和防护模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案例,揭示基于模型认知的板块-任务式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为实施“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对智慧教室在"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氛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设计了利用智慧教室辅助"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生态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索实践,针对本科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不能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和学生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采用BOPPPS式教学在课程中的运用,遵循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实践内容.即采用课堂导入、教师的引导、小组互动讨论、课堂实时测试及评估和课后总结等环节,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探究兴趣.实践表明,将BOPPPS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生态学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增强学生观察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激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陈旧、形式呆板,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实验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通过流水灯多样式设计改革I/O输出实验、步进电机控制改革定时器实验、PC机超级终端显示改革RS232通信、A/D转换实验等形式的实验内容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实验的趣味性及学生的积极性.改革中还注重强化学生使用单片机C51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通过教师提供演示例程,学生分析理解例程后,扩展例程功能实现课程要求的形式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整个改革以提高学生整体水平为目标,同时设定少量较高设计目标,兼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拔高培养,经实际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该课程的特点,采取了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证明自动控制原理SPOC课程在学生中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当中,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更为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同时也能够发挥出商务礼仪课堂在推动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中的主阵地作用。本文以提升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特点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课程的特点,借鉴史密斯一雷根教学设计模型,提出了高校课程混合学习设计模式,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和构建了基于案例和专题的混合学习的设计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高校教学研究做了一些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时代本科教育背景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青睐.依托信息教育技术和平台的支持,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课前的线上自学与面对面课堂的指导与讨论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文中将以作者在云南大学开设的校级素质教育选修课"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社会"这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为例,展示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较多概念与原理,同时网络协议与算法内容抽象复杂,学生难以掌握.笔者将NS仿真技术引入到计算机网络的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同时通过实例详细讲解NS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此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因其知识点庞杂且原理抽象,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往往联系实际不够,导致授课内容较为枯燥难于理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确立教学目标,将理论教学内容与设计任务模块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内部原理与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