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从铸造合金角度,用大量实验数据验证磷含量、碳当量、孕育、熔炼和孕育温度对普通机床导轨用含磷耐磨铸铁性能的影响;并指出含磷耐磨铸铁的耐磨性,除金属基体外更主要决定于磷共晶及石墨的含量、形状和分布。 本文根据实验数值并用理论分析了铸铁共晶团与磷共晶间的关系,指出其规律:凡是细化共晶团的因素,大都是细化磷共晶的因素,同时亦是形成A型石墨的因素,而有利于耐磨性能的提高。 为了细化共晶团,含磷耐磨铸铁必须具备一定的含磷量,碳当量,采用孕育处理且应孕育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此外并指出采用双重孕育可能更为有利。 本文否定了习惯的看法:铸铁的耐磨性能与抗张强度,尤其是与硬度之间有直接比例的关系,提出应用综合性能来衡量铸铁的质量,并认为比强度、比硬度等指标有其实际意。 本研究确定了机床导轨含磷耐磨铸铁最适宜的化学成分及熔炼处理工艺,供生产参考。 铸铁成分为C≈3.0~3.3%;P≈0.5~0.7%;CE=3.8~4.0%;Mn=0.6~0.8%;S<0.12%(导轨壁厚约40~60毫米)。 熔炼处理工艺:过热温度1400~1480℃;孕育温度1380~1440℃;孕育剂数量0.6~0.8%硅铁(75%Si);浇注温度1300~1360℃。 本文还对微量合金化和摩擦对的硬度配比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消失模铸造条件下,文章研究了冷却速度、碳当量、硫质量分数及孕育方法对亚共晶灰铸铁石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铸铁的碳当量降低时,在铸件的薄壁处极易出现过冷石墨,E型石墨数量增多;通过瞬时孕育,可显著改善石墨形核的条件,控制过冷石墨的形成;灰铸铁中,含硫量对石墨组织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灰铸铁的含硫量为0.08%~0....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各种成分的灰铸铁进行液压试验,结果是厚3—5mm的薄片,虽具有过共晶粗大的石墨组织,也能承受高达400kg/cm~2压力而不渗漏,但一经脱石墨处理,在很低压力下就大量渗漏。通过试验对“石墨渗漏”的传统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铸铁中石墨本身及石墨与基体界面上是不渗漏的。只有当铸件存在缺陷,并在压力下产生局部破裂时,石墨才通过对强度的削弱而影响渗漏。本文讨论了有关液压件材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适当增加亚共晶铸铁的碳当量以减少缺陷和简化工艺。  相似文献   

4.
砂型高强度D型石墨铸铁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D型石墨组织的形成条件,以及碳、硅和锰等含量与D型石墨铸铁机械强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普通工业原材料,用包内孕育的方法能在砂型中生产D型石墨铸铁,该工艺过程简单、稳定。近共晶D型石墨铸铁不仅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而且有良好铸造性能、致密的组织、白口倾向极小和加工性能好等优点。所以高强度砂型铸造D型石墨铸铁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新颖铸造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亚共晶铸铁重熔后从液——固相区冷却时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直接显微观察和电视录象。试验中观察到共晶转变时石墨的析出具有突发性。在石墨的长大方式方面,除常见的分枝生长外,观察到了在成核及共晶前期的碰撞结合,共晶中、后期的粘接长大等方式。同时观察到了共晶过程中石墨与奥氏体互为衬底的析出过程,表明石墨外围的奥氏体壳是逐渐形成的。试验中还观察到当亚共晶铸铁进行非平衡凝固时,无初生γ相析出而直接进行伪共晶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铁水的纯净度是衡量铁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纯净度主要指铁水中的含氧量.由于在铁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必将对铸铁材质产生影响.作者应用固体电解质浓度差电池测定铁水中的溶氧量,并通过试验证实了在铸铁凝固过程中,氧对石墨形态、共晶团大小、共晶过冷度、综合机械性能以及不同壁厚的断面敏感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影响.试验所得结论明确了铁水质量与铸件内在质量的关系,这对提高铸件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铸铁是共晶型的 Fe—C—Si 三元合金,通常还含有锰、硫和磷。铸铁组织复杂,结晶相变过程尚未被完全认识,因此铸铁组织的解释现在还是件困难的事。铸铁的各项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高碳相的形态和数量,因此高碳相是组织中最重要的一个相,对铸铁的研究也就大都集中在这方面,例如要谈到铸铁的化学成分,就首先要研究它和高碳相的关系,即合金元素的石墨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金化的方式,制备了两种耐磨铸铁材料,研究了所制备铸铁的组织、相结构、硬度及其耐磨性能。研究表明:Ni-Cr-Mo铸铁形成白口组织,P铁的组织形貌为硬而脆的二元磷共晶(α-Fe+Fe_3P),XRD物相分析表明Ni-Cr-Mo铸铁中形成了新的化合物Cr_(13)Ni_5Si_2、Cr_3Ni_2Si、Cr_(23)C_6,P铁中为Fe_3Si、Fe_2Mn Si。硬度和磨损实验表明两种铸铁都具有较好的耐磨性,Ni-Cr-Mo铸铁的磨损量更低。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不同的孕育剂对可锻铸铁低温石墨化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可锻铸铁所用的孕育剂中有Si Fe存在 ,在 750℃~ 730℃左右、保温时间少于 2 7小时退火时 ,就能得到全铁素体基体的可锻铸铁 .在一般的砂型铸造过程中 ,以Si Fe Bi Al复合孕育效果最好 .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加Si Fe孕育后 ,由于Si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可锻铸铁的低温石墨化过程易于实现 .  相似文献   

10.
喷粉孕育是将粉粒状孕育剂以氮气为载体喷入铁水的一种新型工艺方法.本文采用自制的喷粉装置进行了喷粉孕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粉处理可改善孕育效果,改善石墨形态,明显地细化共晶团,有效地消除白口倾向,从而提高铸铁的强度.喷粉孕育成为一种极有效的孕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超薄壁蠕墨铸铁排气管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达轿车排气管需采用蠕墨铸铁制造,对用不同蠕化剂获得铸件的组织与性能对比,找出了合理的处理工艺。采用蠕化剂成分为RE10.7%,Mg3.5%,Si41.2%时,对于壁厚为3mm的薄铸件可以稳定地获得蠕化率大于50%的铁素体蠕墨铸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京唐公司采用KR法进行铁水预处理生产管线钢时的脱硫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初始硫含量的升高,脱硫剂用量增加,铁水预处理的脱硫率越大;在硫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铁水初始温度越高,喷吹速度增加,脱硫率越高。对京唐公司采用KR法进行铁水预处理操作时的生产数据分析知,处理后铁水中硫含量小于0.002%的炉次占总处理炉次的95%以上,可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在高碳和高碳当量(C·E≈4.7%)的情况下,生产铸态奥贝球铁的可能性。在铜钼加入量一定时,得到了降低镍加入量获得奥贝组织的极限值,得出镍是有效推迟奥氏体相交和获得贝氏体基体的元素。为了在低镍含量下获得较高强度的铸态奥氏体贝氏体球铁,探讨了加入微量硼提高基体淬透性以获得以下贝氏体为主的基体的可能性,得出微量硼是降低镍的加入量,较大幅度提高球铁的强度和硬度的有效元素。通过四元两水平正交实验法,得出镍铜钼硼在一定的配比下可获得高强度的铸态奥贝球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用冲天炉熔炼铸铁时估算铁水中终硫量的方法,并在生产中将估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证明冲天炉熔炼铸铁过程中铁水的终硫量是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的,这对控制铸铁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衍射、金相分析、硬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锰钒高铬铸铁经深冷处理后的硬化行为和硬化机理.结果表明,锰钒高铬铸铁在亚临界处理(400~650℃)后再深冷处理的过程中,硬度先升高后下降,其整体硬度显著高于未经深冷处理的试样.显微组织分析表明,深冷处理使锰钒高铬铸铁的残余奥氏体含量下降,马氏体含量增多,同时析出了大量的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铸铁的抗汽蚀性能及其关联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石墨是铸铁汽蚀的破坏源,球墨铸铁的抗汽蚀性能优于普通灰铁的抗汽蚀性,灰铁基体组织的抗汽蚀性能以回火马氏体为最好,铁素体最差。经过实验得出增加片墨铸铁强度其抗汽蚀性能提高,增加球墨铸铁基体硬度时,抗汽蚀性能显著提高,铸铁中加入Cr1.00%,Mo0.50%,V0.100%,Re0.05%时,其抗汽蚀性能明显提高。含钒铸铁有较强的抗食盐水汽蚀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D型石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激冷铸铁凸轮轴D型石墨形成条件,并通过试验的方法来寻找和确定影响北京现代轿车α系列激冷铸铁凸轮轴轴颈出现D型石墨的因素.在生产激冷铸铁凸轮轴过程中,要将D型石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降低凸轮轴的强度和机械加工性能.通过控制合金元素、铁液的过热保温时间、过热温度、浇注时间、浇注速度、铁液的孕育处理、孕育剂的选择、冷铁的尺寸等因素,来控制凸轮轴的轴颈处的D型石墨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8.
冲天炉是熔炼铸铁件的主要设备。当愈来愈多性能优良的合金铸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应用的时候,人们关注到铁水的熔炼质量是关系成果转化的成败关键。从合金铸铁件生产工艺对熔炼质量提出的要求出发,以焦炭燃烧模型、链式反应为切入点[1],提出:只有大力推广铸造焦的使用,才能加速实验室成果向生产应用的转化速率,才能得到生产条件下的优质合金铸铁件。  相似文献   

19.
钒对中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钒对中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SEM与EDS对试样进行了组织与成分分析,并测定了试样的冲击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V含量的增加,中铬白口铸铁的组织得到细化,冲击韧性得到改善;当V的加入量增加至4%(质量分数)时,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VC颗粒,使得材料有潜在的良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