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三届中山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5月26日~27日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园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科学中的理论与模型,主要议题和内容包括:从认知观点考察科学理论的结构、模型的实质与功能、科学表征问题、科学中的数学表征、科学中基于模型的推理、溯因认知、跨文化认知研究的学术建模问题。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哲学系合作主办;意大利特伦托大学认知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哲  相似文献   

2.
3.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联合主办的《科学技术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9日至20日在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文化的理论建构和研究视角及其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术语管理与术语规范使用培训班拟于2021年7月中下旬在哈尔滨市举行。一、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拟邀请国内外知名术语学家做主旨发言。诚挚邀请国内外术语学及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生拨冗赴会。  相似文献   

6.
国际易学联合人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国际易学与当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于4月23日至25日在京召开。大会由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共同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际易联名誉会长陈奎元,著名哲学史家、国家图书馆馆长、国际易联首席顾问任继愈,著名易学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联合主办的《科学技术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9日至20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8.
由厦门大学哲学系、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与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发起和举办的全国“中国科技思想与传统哲学暨科学史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4月 2 1日— 2 4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全国各高等院校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共收到会议论文 4 8篇。开幕式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主任徐梦秋教授主持 ,厦门大学副校长潘世墨教授到会祝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3日下午在清华大学甲所多功能厅会议室召开了“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大会”(以下简记LMPS大会)筹办研讨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逻辑学会、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学术机构学科点等20多家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另有一些相关单位由于路途较远等原因未能与会,但表达了希望共同协作,办好该次盛会的愿望。会议围绕组委会组织形式及组委会名单确定、大会的专题设定、组织接待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富有成效的讨论,在相关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23日,第四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西南交通大学、四川通威企业集团和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方是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四川青鸾科技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西昌学院参与了协办。本次会议主题为科技文化传播与交流。与会代表共86人,其中到会旁听的研究生约20人左右;收到论文136篇,其中有26篇…  相似文献   

11.
第十二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8月11-13在美丽的中南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湖南师范大学协办.大会收到论文12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全国科学哲学的盛会.  相似文献   

12.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协办的第二届全国逻辑与认知研讨会于2002年4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名专家学者。鞠实儿作了中山大学逻辑学全国重点学科汇报,会议围绕“逻辑与认知”这一主题展开了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1-4日,由全国数学史学会、西北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在西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以及美国纽约市立大学Annie Yi Han博士和北依阿华州立大学Hari Shnkar教授等共约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著名数学家龚昇、严士健,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宋乃庆出席会议并做了大会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提交了论文全文.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王国俊、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张具身认知思潮的演变其实是认知观的嬗变历程。认知观本身是有关身心关系的一种理解、诉求和主张。这种理解、诉求和主张表达了认知科学对身心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思路或尝试。遵循着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演变历程,可以窥见心智加工与身体之间关系的嬗变,即从分离到契合,这反映出认知科学在人类自身心智的信息处理研究的拓展,从文化层面,也折射出认知观背后文化意识的缺失、研究立场的不定、还原论风险及研究路向的变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偎着巴伐利亚阿尔申斯山脉的慕尼黑是德国最受欢迎的观光地之一。城市及周边环境优美,气候宜人。8月的北京闷热而潮湿,慕尼黑却是明媚阳光中透着清凉,阵雨过后还会感到丝丝凉意。在凉受的慕尼黑的夏大,第11届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会议于8月15~20日召开。  相似文献   

17.
The main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Why and how did animal cognition abilities arise?” It is argued that investigations of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cognition abilities are very important from an epistemological point of view. A new direction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s –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human logic origin – is proposed. The approaches to the origination of such a theory (mathematical models of ``intelligent invention''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the cybernetic schemes of evolutionary progress and purposeful adaptive behavior) as well as potential interdisciplinary links of the theory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19.
认知的具身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知科学中存在一个具身认知的运动。认知的具身观认为,我们的心智和理性能力是具身的。与认知的具身观相对立的是“第一代认知科学”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的观念,这是一个基于“客观主义”意义的认知观。客观主义的意义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和结果独立于进行认知活动的人的身体结构和认知发生于其中的认知情境。与之相对,认知的具身观认为认知是身体一主体在实时的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活动。认知科学的当代发现表明,意义在认知中处于中心地位:我们的认知活动是通过意义和世界紧密关联的。心智的本质在于它构成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5):107-111
在本体论意义上,实体与信息具有同等的存在优先权。如此,可以将本体论信息定义为主体之外的非实体性存在,具有客观性品质。尚未显现的本体论信息或显现信息在显现之前的存在状态定义为潜存信息,这样便可以解决信息哲学内部的逻辑矛盾,也是理解科学认知行为的前提。科学认知活动是本体论信息向认识论信息转化的过程,科学实验对应本体论信息的编码过程,科学理论建构对应着译码过程。从信息运动的角度分析科学认知行为,对于科学哲学的研究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