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上台后第一次发表的国情咨文和预算咨文中,几次提到美国人民的贫困问题。他说,“贫困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在美国“那些收入太少以致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家庭”占美国家庭总数五分之一。在预算咨文中,他说美国存在着“长期贫困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我们几百万公民不能合理地享受生活的福利”。连约翰逊这个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也不得不公开承认美国劳动人民的贫困化,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美国工人阶级不但相对地贫困化,而且绝对地贫困化了。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一般不能得到充分补偿,他们的生活经常处在贫困之中。就工资来说,美国工资水平虽然比较高,工人通过斗争也争  相似文献   

2.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中重要因素是资本有机构成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则日益贫困化。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种两极分化现象,很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目前,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不存在了;有些说相对贫困化还是存在,但绝对贫困化是不存在了。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不妥,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1847年,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就已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规律,但他只提“无产阶级贫困化”,没有区分为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两  相似文献   

3.
列宁关于矛盾辩证法的思想,堪称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颗璀灿的珍珠。它对十月革命的实践和一代共产党人曾经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举世公认的。 列宁对于矛盾辩证法的研究当然并不是目的本身。二十世纪初的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结合点,正处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前夜。为了揭露社会沙文主义的反辩证法的诡辩理论,清除党内机会主义庸俗化理论,从理论上武装布尔什维克党,统一全党的思想,以便进一步对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进行深入的科学分析,揭示新的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战略和策略,列宁毅然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集中很大精力,从事辩证法的研究。在这一期间,列宁不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阐释,而且对古希腊的朴素辩证法思思,特别是黑格尔的矛盾辩证法思想,进行了认真的“发掘”、“拯救”和“清洗”,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精华。列宁对矛盾辩证法的研究,给马克思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宝贵财富,充分体现了他杰出的理论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人”杂志1959年第十期发表了苏联恩·加乌茲聶尔一篇题为“资本主义和新按术”的文章;苏联“哲学问题”杂志在同年第十一期上又发表了美国维克托·佩洛(Victor Perlo)一篇题为“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后果”的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根据大量资料论证了:新技术的发展不但不会给资本主义带来新的主命力,使其复兴,相反地会使资本主义内在一切矛盾更加急剧地深刻化。两篇文章的论证都有力地驳斥了资本主义维护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关于“新技术开辟了资本主义繁荣的新时代”和“新技术是资本主义逐渐改造为社会主义的手段”的谬论。下面是这两篇文章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贫穷与失业正在给美国社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下面摘译的美国杂志的两篇文章,反映了美国舆论界对这一现象的不安和束手无策。《民族》周刊的文章提供了一幅美国萧条区的典型图画,也透露出这些灾难是怎样形成的。《新共和》周刊的文章透露了美国约翰逊总统“向贫困开战”计划的一些内幕:统治集团借消灭贫困之名争权夺利;而对陷于灾难中的千百万人民,则毫无心肝地认为他们之被美国“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文明”淘汰,是活该的。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被”,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把对立的东西调和起来,辩证法是唯一适合于自然科学现在这个发展阶段的更高级的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出版了不少宣扬“人民资本主义”和把美国描绘成“福利国家”、“丰裕社会”的书。与此同时,美国也出版了一些戳穿这种神话和揭露美国贫困真相的书。《另一个美国》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出版于1962年,作者迈克耳·哈林顿是一个资产阶级社会评论家,曾任《天主教工人》杂志的副主编,并曾做过天主教社会工作,在纽约市的贫民窟博维里区、芝加哥的工人居住区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农场等地进行过调查。本书就是他根据个人的观察,以及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官方发表  相似文献   

8.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于一九一五年写的一篇哲学笔记。在他生前未公开发表,一九二五年第一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上。《谈谈辩证法问题》虽然是一篇笔记式的短文,但它却是列宁精深地研究了哲学史上的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之后,写成的一篇关于辩证法的纲要性的文章。它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包括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哲学概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出版社在1958年出版了“列宁论国际政治与国际法”这本专题文集。文集中所收集的列宁的文章或书籍的片段距离我们已有几十年了。有些著作是十九世纪末叶或二十世纪初年的。文集中刊截的最后一篇文章的日期是1923年1月。但是,无论我们开始阅读那一篇——不管是五十年以前的或是更久远的,都不能不对列宁思想的深刻和现实性感到震惊。最近四十年来世界的面貌特别显著地改变了,在国际关系中发生了真正的革命变革。但是,1900年发表在“火星报”创刊号上的列宁的那篇名著——“中国的战争”中许多严厉的抨击语句,即使在今天,如果矛头不是针对着早已寿终正寝了的俄国专制制度,而是瞄向占领了台湾岛、怂恿其雇佣仆  相似文献   

10.
铁托集团是靠美帝国主义的施舍过活的。这里介绍的一篇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的文章露骨地说,美国通过在南斯拉夫掷下的大笔赌注,已经得到了“冷战中的一大胜利”。这篇文章得意忘形地描绘南斯拉夫“社会本身的结构在变化”:工业处在“资本主义的阴影”下,“国内90%的农田是私有的”,“战后被没收的一家独家糕点店的前业主现在又拥有一家糕点店”,波波维奇“所主持的铁托的外交部也充斥着前上层阶级的子弟”,市民们在谈论的是“生意、体育和假期”,“年轻的一代也正在成为问题”……。下面是这篇文章的摘译。——编者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史时期,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列宁曾指出资本主义农业演进有两种类型,“这两种客观上可能存在的资产阶级发展道路,可以叫作普鲁土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列宁的论述为我们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近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绝对与相对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嚋。毛澤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事情正如毛澤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假使不懂得绝对与相对的正确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势必不能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样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史时期 ,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近代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列宁曾指出资本主义农业演进有两种类型 ,“这两种客观上可能存在的资产阶级发展道路 ,可以叫作普鲁士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列宁的论述为我们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近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战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给垄断资本家每年带来几百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人和农业劳动者被现代化的机器所排挤,失业者越来越多,劳动人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越来越恶化,社会贫富两极的鸿沟日益加深,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马克思早已揭示过,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一个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越发展就越加残酷的奴隶制度。这一真理已为大量事实材料所证实。 1964年7月17日的英国《新政治家》周刊上发表的一篇以《美国——患病的巨人》为题的文章,就是评论美国这方面情况的。作者保尔·约翰逊(Paul Johnson),作为一个外国记者,通过动人的材料,提供了一幅美国劳动人民贫困化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苏不少读者对苏科学院通讯院士阿巴尔金关于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看法持不同意见。阿回答了读者提出的有关合资企业的性质、苏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改革中的失误、如何打破障碍机制和改革的前景等问题。问:最近《苏维埃俄罗斯报》编辑部收到不少信。许多作者同意您在1987年7月《社会主义的辩证法》那篇谈话,认为那篇谈话帮助他们更深刻地弄清了我国所发生的变化。但是,对这次谈话我们主要选择了一些表示不同意和表示怀疑的来信。这类来信同样反映了我们社会某一部分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只有通过公开的争论才能得到修正。有一封信的作者指责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说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注意这篇文章。这封信写道:要么是商品丰富的自由经营,要么是社会主义严格的集中领导经济。据说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6.
在自诩为“自由世界”、特别是在金元王国里,有一件很使学者、专家之类的人物大伤脑筋的事:自杀的人为什么这样多?他们为什么要自杀?以美国来说,1955年共发生了7,840件杀人案,自杀的却有16,200件。美国官方承认,那些因道德或宗教原因自杀的还不在内。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情形也差不多,只不过规模没有美国的大罢了。为什么在这个处处“自由”、事事“民主”的花花世界中,还有这样多的人不愿活下去呢?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谜”。  相似文献   

17.
险恶的形势     
下面的这篇评论是英国《经济学家》(3月13日)有关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英美两国的经济危机的看法。这篇评论承认:“出现世界规模的衰退是有可能的。”它以美、英两国的经济情况为主,忧心忡忡地论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中各个方面的严重问题,如生产危机、金融危机、贸易危机等等。它担心“非共产主义世界一旦陷入严重衰退的局面,其经济的、特别是政治的后果,就将不堪设想”。文章埋怨,在“掌握着主要世界通货”的美英两国政府中,经济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者们都是些没有适应当前形势的能力的“新手”,他们目光短浅,因循守旧。文章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比作“一条船”,而“船桥上没有船长”。文章的作者尽管大声疾呼,要有一项统一的“应急计划”,要采取措施,但是同样开不出什么妙方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这样那样的“应急”措施,对于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显然是不能产生什么起死回生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瓦尔加主要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他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分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的规律。他认为,国民经济军事化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时有发生,但不是常态。战后资本主义经过若干年的经济高涨之后,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垄断资本加强了积聚和集中,市场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失业人数大量增加,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二月十四日出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转载了美国明尼苏达州《洛克县先驱报》一篇题为《我是一个厌倦的美国人》的署名社论。在这篇不足两千字的短文里,作者麦金吐什用第一人称的语气,描绘了“一个厌倦的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在他看来,美国无论在国内和海外,到处都碰壁,几乎没有一件说得上是称心如意的。这篇文章充满着阴郁、凄凉、失望和幻灭的情绪,同时对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现象又有着刻骨的仇恨和无可奈何的恐惧。这是处于腐朽没落时期美国资本主义代理人的绝望的抽泣,是世纪末心理状态的绝妙的自供。我们特摘译刊载。作为美国统治集团喉舌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这次以社论版的地位破格转载了一家不知名的县报的一个不知名作者的文章,说明这个“厌倦的美国人”情绪,在某些美国人当中发生了多么强烈的共鸣。——编者  相似文献   

20.
自打嘴巴     
今天美国人民所最关心的问题无过于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衰退了。经济衰退是从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产生出来的,也就不能不使拒经承认这个客观规律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特别感到头痛。他是美国资本主义最忠实的辩护人,他曾经给共和党制造了“繁荣与和平”这一个竞选标语。上台以后,他不断地宜扬美国资本主义的功德,向美国人民许下了“繁荣与和平”的诺言。然而,艾森豪威尔所执行的邢一套资产阶级政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美国人民看不到“和平”,也看不到“繁荣”。于是在美国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