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性决定了公司小股东面临着股份公司小股东所未曾遇见到的困境与压制。在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上,有德国大股东承担“忠实义务”和英国规定“不公平损害条款”两种模式。我国公司法应当明确小股东股利分取权、大股东对公司和小股东的忠实义务,并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要约收购进行了相对完整的规定,但在三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一、自愿要约收购与部分要约收购应当明确界定并规制.二、应强调股东大会决定模式,并设计若干适合国情的反收购策略.三、应在收购后续行为的规制与诉权保护方面强调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公司集团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规模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先对公司集团进行法律界定,说明受控公司的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的特殊性,接着从完善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加控制股东义务的角度来保护受控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要约收购问题.应用非参数方法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表明要约收购的定价具有锚定效应,发现历史收益正影响收购后的溢价.此外,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历史收益显著正影响收购的成功率.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揭示了异常收益和异常交易量在公告日达到峰值,并且发现在要约收购中存在可能的信息交易者.  相似文献   

5.
李海涛 《山西科技》2011,(3):53-54,56
传统公司法理论认为,公司法应当保护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股东义务制度却相对缺失,以至股东利用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情况屡有发生,如何从立法上完善股东义务制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学界对股东、公司与董事间的关系研究已不断深入,而控制股东与董事的注意义务的研究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控制股东为视角.从多个方面对比控制股东与董事的注意义务,对区分两者的注意义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与公司多元化折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多元化公司存在折价现象,公司多元化程度与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程度和集团所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和两者的分离系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行为可以有效解释公司多元化折价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收购活动是证券市场运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基于公司收购中 ,人们对收购方用自身投票去换取目标方股东的普通股这一控制行为的不同理解、认识、产生了“收购法”与“权益集合法”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通过较为深入的剖析、比较、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重点讨论 ,并阐述其主要特征 ,以期在一些公司的收购实践中也能有所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吴洋 《科技信息》2006,(11):262-263
新<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在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迈出了巨大一步.新增了许多公司股东的诉权,包括直接诉讼权和间接诉讼权.其中,股东的派生诉讼权是此次<公司法>修订的亮点之一.新<公司法>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派生诉讼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上还有一些漏洞.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与我国《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有重叠的部分,因而有许多规定是一致的。但是二者在制定的时代上存在着差异,导致两者的内容又有很多相异的部分。本文就是从要约承诺方面来分析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公司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尊重公司与股东自治,大幅减少行政权和国家意志对公司生活的不必要干预.在公司担保问题上,既赋予公司广阔的自治空间,又对公司对外担保权的行使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制,较好地建立起了公司自治与政府管制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反收购.指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了防止公司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收购者收购本公司的行为。自从1993年9月“宝延风波”拉开了上市公司收购、反收购的帷幕后,接连不断地发生了爱使股份VS大港油田、济南百货VS华建电子等20余起收购、反收购之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公司法第三条可以知道股东把财产出资给公司并把所有权转移给公司,股东对其出资的财产不再享有所有权,即所有权归公司,公司仅以所有的财产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股东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技术和市场的巨大变化,大大增加了公司对资本的需求。虽然公司内部可以提供一部分资本,但这部分资本往往不能够满足公司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大部分的资本则需要公司通过外部资本市场来进行筹措。由于分散在公司外部的众多投资者购买公司的股份,从而使得公司的所有权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突破传统公司法理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公司股东与债权人在公司中相互关系及法律地住重新界定.要求公司管理层对比股东范围更广的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公司债权人负责,围绕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展开论述。并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立法现状,就如何完善对债权人保护的公司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性质上讲,股份公司是所有权的一种实现形式,所以我国现在公司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投资者保护问题,而非利益相关者问题;相关者利益不是一个承认不承认的问题,而是一个实现方式、实现途径的问题,可以基于经济关系、企业伦理、公共关系等多角度去处理。在公司治理的方式中,股东通过董事会的监督属于事中的、过程性的监督,能够最有力地对股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虽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但是对于流通股股东权益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流通股股东承受的"不明之屈"、"求救无门"等值得我们反思。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的探讨,为股改中如何更好的保护流通股股东贡献自己的劣见。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2005—2011年的A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为样本,结合新股频繁破发的市场背景,引入定价偏离度的概念,系统地研究了IPO发行公司股东特征对新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IPO定价效率与外资股份的出现正相关,而与国有股份和创投股份的出现负相关。从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发起人股东或董事的持股份比例与IPO的定价效率正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国有股份更容易引起IPO抑价,而创投股份则更容易引起IPO破发。该文的研究从发行人股东特征的角度分析影响IPO定价效率的因素,为了解和提高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效率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发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好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可以有效地推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这里分析了以利润为基础的企业经营业绩衡量指标存在的不足,并讨论了EVA和REVA两个新指标的特点,以及在我国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确定外资增资并购如何计算各股东的出资比例.同时,结合相关审批机构具体审批意见及实际操作情况,进一步阐明国家相关审批机构统一出资比例的确定方式及操作流程,以及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