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煤一号》钻井泥浆处理剂,是与绳索取芯钻井新工艺相配套的、无公害的、新型钻井泥浆处理剂.本文阐述了原料的作用机理,研制方案和合成工艺,并详细介绍了处理剂的成份、结构和泥浆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典土力学滑动理论,建立某大直径污水井的孔壁失稳滑移轨迹方程及其滑移面安全系数的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胶泥浆抗剪强度的提高,孔壁的稳定性增强;对于砾砂或圆砾层,孔壁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泥浆的重度,随着泥浆重度的增大,孔壁稳定性不断增强;对于基岩段,孔壁的稳定与孔壁的深度无关,主要与基岩的结构及其周围的节理或断层面分布状况有关;采用气举反循环分阶段钻进和优质泥浆护壁的施工工艺取得了很好的工程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泥浆漏失严重导致流砂层孔壁失稳,非开挖导向钻进难以成孔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腐植酸钠泥浆,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各成分对泥浆漏斗黏度和失水量的影响趋势和最佳泥浆配方,并通过最佳泥浆配方护壁效果试验,证实该泥浆护壁效果好,且失水量很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深井水基泥浆页岩稳定剂高改性沥青粉(K—AHM)的室内研制、性能评价与油田应用情况。该泥浆处理剂是磺化沥青和腐植酸钾的缩合物,突出的优点是能有效地抑制钻井过程中页岩膨胀与剥落掉块,稳定井眼,同时能降低泥浆的失水量,抗温达200℃。经在胜利、辽河、吉林、华北等油田80口井上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砂卵石层泥浆护壁与旋挖钻进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土力学滑动理论,分析砂性土地层的孔壁稳定性与泥浆护壁机理;应用岩石破碎学理论,探讨旋挖钻头的碎岩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旋挖钻进的工艺方法、技术参数和泥浆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对孔壁起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泥浆的密度,随着泥浆密度的增大,孔壁稳定性增加;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泥浆,增加凝胶作用,能较好地解决旋挖成孔速度与孔壁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孔内压力降低值随钻具提升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提升速度越大,压力降低越大,越容易造成孔壁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成膜钻探泥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质岩心钻探的基本要求出发,应用成膜理论与技术,结合国内岩心钻探泥浆的应用特点,研究开发了新型成膜助剂,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小口径钻探的具有成膜特点的无固相冲洗液和低固相泥浆体系.经现场应用证明,该钻进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成膜防塌性能,能有效抑制泥页岩的水化膨胀,维持孔壁稳定,提高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乙烯基磺酸聚合物处理剂的设计与合成,考察了该体系的热稳定性和耐盐能力.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基磺酸聚合物抗盐、降滤失和防塌能力强,热稳定性好,适用于各种水基泥浆体系.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骨架,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单体(PAM)/(AA)接枝共聚合成油田用泥浆处理剂.采用NH4OH-K2S2O8引发体系,用自由基俘获技术调控接枝共聚物的分子质量;并对不同聚合条件下聚合物的溶解速度和其泥浆的降失水量进行对比研究.最佳合成条件为:PVA的质量分数为16.7%;异丙醇的质量分数为16%~20%;添加剂氨水(NH4OH)的质量分数为0.3%、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质量分数为0.11%、尿素的最低质量分数为13.5%.经性能评价后结果表明:共聚改性处理后其溶解速度和泥浆降失水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盐对泥浆胶体性质的影响机理,介绍了两性离子聚合物抗盐泥浆的组成,总结了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体系钻穿大段盐层的施工工艺及现场应用中常见的问题,指出抗盐泥浆的基础是保证处理剂对粘土颗粒足够的护胶能力,而手段是提高抗盐处理剂在泥浆中的含量。通过扎纳若尔油田的钻井实践,证明了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极强的抗盐能力和钻穿盐层泥浆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石油钻井和地质钻探中水敏性地层的水化膨胀、井壁坍塌、控制泥浆失水等问题,几年来我们对腐植酸钾的研制及有关性能进行了探索。并作为泥浆处理剂,引用到石油钻井和地质勘探中。先后在四川、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石油占井和地质勘探部门使用,效果良好,尚可推广使用。 (地质部1980年12月已在成都召开了此产品鉴定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孔介质概念,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系数与体积应变的动态演化模型,给出了Mohr-Coulomb 准则与Drucker-Prager 准则之间的强度折减系数换算关系,以Abaqus 为平台,将动态演化模型与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相结合,研究水平定向钻孔壁稳定性。结果表明,使用不同屈服准则所得安全系数有差异,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数值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研究了不同泥浆压力对孔壁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在一定的泥浆压力下,随着泥浆压力的提高,孔壁安全系数不断降低。扩孔结束时,泥浆压力为2.4 MPa时,最大塑性半径达到2.34 m,孔壁处最大塑性应变达到0.393,极限平衡状态时,泥浆压力2.4 MPa时,孔壁周围的最大塑性应变增加到1.208,远大于扩孔结束时的最大应变值,相应的最大塑性半径达到5.68 m,约为孔径15 倍。  相似文献   

12.
从海藻中提取海藻酸钠,并与腐殖酸钠联用处理含Cd(Ⅱ)、Cu(Ⅱ)重金属的废水,通过改变海藻酸钠-腐殖酸钠水处理剂投加量及溶液pH值、搅拌时间等因素的实验分析,研究了该处理剂对Cd(Ⅱ)和Cu(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处理剂能有效地去除Cd(Ⅱ)和Cu(Ⅱ)等重金属离子,Cd(Ⅱ)去除率大于95.6%,Cu(Ⅱ)去除率大于99.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当前深井、超深井逐步向深层次开发的需要,在分析评价各种抗高温水基钻井液处理剂的基础上,优化研制出一种以OCL-JB为主要降滤失剂的抗210℃高温的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的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抗高温、抗盐降滤失剂OCL-JB抗温性好,能与多种处理剂配伍;OCL-JB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增大粘土颗粒的zeta电位和水化膜来提高泥浆中粘土微粒的聚结稳定性,控制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所研制的抗高温高密度(2.3 g/cm3)钻井液经过210℃高温后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高温高压流变性能和滤失造壁性能,抑制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强,润滑性好.  相似文献   

14.
在临水或水中大直径超长桩施工中,由于孔外水压力大、水位变化频繁,孔壁稳定显得特别重要,防止孔壁塌落导致钢筋笼被泥砂掩埋的事故.以长江上某特大桥施工中钢筋笼被泥砂掩埋为案例,研究了水位变化频繁下大直径超长桩中钢筋笼埋后处理及预防的措施.1泥浆的密度、黏度参数要达到维护孔壁稳定性的要求;2作业人员每间隔2小时测量一次密度、黏度参数、护筒内外液面高差;3孔壁塌落导致钢筋笼被泥砂掩埋后,为了起拔钢筋笼,用导向筒钻头清理沉渣;4在清理沉渣时,要随时观察反映导向筒钻头所遇阻力大小的扭矩,及时提钻;5在大直径超长桩施工中,不能一味追求施工速度、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前言 胜利油田在深部地层找油找气的工作中,为了探明深部地层的情况,几口探井都在沙河街地层下部遇到红色及兰灰色泥岩——统称为红层。由于红层水化膨胀性很强,给钻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几口探井都未能钻穿红层。因此寻找新的泥浆及处理剂抑制红层的水化膨胀是打开深部勘探局面的关键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与胜利油田钻井指挥部泥浆总站及4068井队配合,在东风5号井的泥浆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效果;钻穿红层600  相似文献   

16.
钻井泥浆泵泵冲流量测量系统是石油钻(修)井行业中一种重要的泥浆泵冲和入口测量的测量仪表.文章介绍了泵冲流量测量系统的原理,阐述了该仪表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该系统能为钻(修)井泥浆注入量提供准确显示.便于司钻和钻(修)井监督们第一时间了解泥浆泵的工作情况和掌握井筒内泥浆的压力状态.实验证明,该系统测量精度.可靠性均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6,(1):618-622
在临水或水中大直径超长桩施工中,由于孔外水压力大、水位变化频繁,孔壁稳定显得特别重要,防止孔壁塌落导致钢筋笼被泥砂掩埋的事故.以长江上某特大桥施工中钢筋笼被泥砂掩埋为案例,研究了水位变化频繁下大直径超长桩中钢筋笼埋后处理及预防的措施.1泥浆的密度、黏度参数要达到维护孔壁稳定性的要求;2作业人员每间隔2小时测量一次密度、黏度参数、护筒内外液面高差;3孔壁塌落导致钢筋笼被泥砂掩埋后,为了起拔钢筋笼,用导向筒钻头清理沉渣;4在清理沉渣时,要随时观察反映导向筒钻头所遇阻力大小的扭矩,及时提钻;5在大直径超长桩施工中,不能一味追求施工速度、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泥浆降滤失剂,该处理剂经180℃、24小时老化,高温高压失水量仍小于25ml,泥饼致密,厚度小于0.5mm,从而填补了抗高温饱和盐水泥浆降滤失剂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牛中念  刘凡 《河南科学》1996,14(4):400-40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泥浆降滤失剂,该处理剂经180℃,24小时老化,高温高压失水量仍小于25ml,泥饼致密,厚度小于0.5mm,从而填补了抗高温饱和盐水泥浆降滤失剂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以3 a生西洋参为试验材料,清水(CK1)和磷酸二氢钾(CK2)为对照,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全营养酵素(T1)和澳西(T2)叶面处理剂对西洋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种新型叶面处理剂对西洋参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T1对提高西洋参叶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POD,SOD酶活性的效果明显优于T2;CK2对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效果显著;T2明显提高了西洋参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综合分析可知: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全营养酵素可作为西洋参盆栽的首选叶面处理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