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尼西亞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政府因大印度尼西亞統一黨在十月十七日要求政府辭職,並撤回了它在政府中的三個部長,發生了危機.十月三十日,印度尼西亞政府的反對黨馬斯友美黨也發表聲明,要求蘇加諾總統解散内閣,組織新内閣.阿里·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内閣在國内愛國黨派和廣大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印度尼西亞在1955年9月举行了國会选举,又在12月15日举行制憲議会的选举。和國会选举一样,这次制憲議会的选举也是印度尼西亞人民政治生活上的重大事件。印度尼西亞會經先俊頒佈和实施过三个憲法。印度尼西亞共和国在1945年8月成立以後,曾頒佈过一个“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憲法”。1949年11月,印度尼西亞各邦區代表又簽署了“印度尼西亞联邦共和國臨時憲法”,12月,  相似文献   

3.
编辑后记     
美國國务卿杜勒斯这次訪問了一系列的亞洲國家,他抱着什么目的、發現了一个什么样的亞洲呢?美國所希望於日本的目的能达到嗎?这些問題除在本期述評里有綜合的評論外,李純青同志的“在杜勒斯和鳩山之間”更全面地分析了最近美日間的关系。印度尼西亞大选后第一屆内閣的組成,是印度尼西亞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本期特發表了烟波同志  相似文献   

4.
看守内阁     
依照資產階級內閣制国家憲法的一般規定,国会一旦对內閣通过不信任案,內閣即須提出总辞职。但在不信任案成立以后,內閣还可以建議元首下令解散国会,举行大选;新的國会召开后,如果对原任內閣通过信任案,原任內閣就可以繼續留任;如果新國会对原任內閣也不信任,那末原任內閣就不能留任。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亞洲形势發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殖民体系正在崩潰之中。中國人民已經取得了革命的偉大勝利,正在为建設社会主义國家而奋斗。民族主义者領導的國家,如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亞等國也已擺脫了殖民統治的枷鎖,獲得了独立。亞洲已經以嶄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舞台上。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南亞國家的领導人認为,一个國家如果沒有取得經济上的独立,它的政治自由是不穩固的,因此主張發展本國經济,以巩固民族独立。印度尼赫魯总理1935年9月3日在德里举行的國大党全國委員会会議上發麦演說时說,印度將不可能維持它的政治自由,如果它不得不依赖大國來滿足它的基本需要的話。同年10月,尼赫魯又說:“如果印度要真正独立和要向前迈進的話,它必須在經济上独立。”印度尼西亞总统  相似文献   

6.
美國國务卿杜勒斯已經宣佈要在3月份到亞洲活动。他在出席馬尼拉条約組織理事会的喀喇蚩会議以后,將要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去作一次“不受欢迎的客人”。因为,就像杜勒斯自己承認的和有关國家的官員所說的那样:杜勒斯是自己要求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訪問的。早先,这兩个國家既沒有向他發出請柬,也沒有准备接待他。  相似文献   

7.
整個的歐洲正在波浪洶湧之中,而在這大波浪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法國,在內政上還是有着不斷的風波。這是一種不幸的现象,但這次的风波還幸而很快的解决了。八月廿一日晚間,法總理拉第向全國廣播演說,表示為了安定金融,增加國防生産,應把每週四十小時工作制,加以修改,實行叫四十四到四十八小時的工作制。這實際上就是要推翻人民陣綫内閣成立以來保障勞工待遇的规約。內閣劳  相似文献   

8.
今年六月三日,日本佐藤內閣进行了大幅度改组,建立所謂“佐藤政治体制”。佐藤新內閣是以自由民主党中亲美的佐藤派、岸信介一福田赳夫派和石井光次郎派等为核心組織起来的。新內閣中有前吉田內閣的大臣两名,岸信介內閣的大臣六名,他們参加过締結日美“安全条約”,积极伙同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因此,日本輿論一致指出新內阁的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結束后不久,企圖夺取世界霸权的美国反动势力發动了“冷战”。作为执行“冷战”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不遺余力地組成了各种軍事集团。里約热內盧公約、北大西洋集团、“美澳新安全条約”,东南亞条約組織和巴格达条約就是其中主要的几个。美国通过这些軍事集团來达到它的擴大自己的势力,包圍苏联、人民民主國家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國家的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这种政策,不独制造國际緊张局势,而且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的緊張戰局,同時震动了西方舆東方,因为在英美既發生了唇槍舌戰,在日本也發生了政潮,第三次近卫內閣又在十六日坍台了。日本自平沼内閣以來,經過阿部内閣,米内内閣,第二次近卫,一直到第三次近卫内閣,他們的辭职多少都受了德國的影響。平沼内阁是以反共協定为基礎而與德國合作的,可是蘇德互不侵犯協定一成立,他們立刻就坍了台。阿部內閣與米内內閣,對於欧(?)都曾採取‘不介入’政策,但等到德國在歐洲得到胜利的時候,日本看得眼紅的軍閥,又使得他們不能不出於辞职的一途。第二次近衛內閣由於外相松岡的賣力,先后促成了德義日三國同盟及蘇日中立協定,然而他们却又因德苏战爭的爆發而成了牺牲品。接着德国  相似文献   

11.
問:您認爲戰後中日關係正常化的阻礙是什麽?答: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已有九年多了,但是中日關係一直沒有正常化.因爲美國在奴役日本民族,日本國家還沒有得到獨立,美國竭力阻礙中日關係的恢復正常.美國好戰分子想利用日本反對中國,達到它侵略亞洲和獨霸世界的目的.日本某些人士在美國好戰分子指使之下,也頑梗地採取與中國人民爲敵的態度.一九五一年九月,在美國壓迫之下,日本政府簽訂了排除中蘇和主要亞洲國家在外的所謂舊金山「和約」.第二年,日本政府又和蒋介石賣國集團締結所謂「日華和約」.日本政府無視中國人民所選擇的政府  相似文献   

12.
保障歐洲和平和安全的歐洲國家華沙会議,在五月十一日開幕後,經过四天的莊嚴工作,已經在十四日簽订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八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和决定建立武裝部隊联合司令部。在这個條約上簽字的八国是:苏联、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反對太平洋集體安全制度最近澳大利亞總理萊昂斯在英帝國會議中提議締結太平洋岸各國互不侵犯公約,引起了泛世界的注意。這公約的意義,即是在建立太平洋上的集體安全制度。那麽日本對於太平洋上的集體安全制度,究竟是抱着怎樣的態度呢?五月十五日的密勒氏評論報曾經譯載四月廿五日東京日日新聞的一篇社  相似文献   

14.
瞭望台     
世界危機的新階段 歐洲國際間的危機,终於在三月的下半月全面地爆發了。經過了近一個月的醖釀,希特勒突然在三月中旬採取行動。三月十五日,德軍進佔布拉格,捷克全部陷於淪亡。德軍繼續東進,在二十二日,又逼使羅馬尼亞簽字於一個商約——事實上是一個經濟上的「亡國條約」——,把全國大部分的重要資源與商業上的(?)與權給與德國。  相似文献   

15.
蘇加諾 以瓦西定博士(Dr.Wahidin)爲首成立的“Boedi Oetemo”到现在已經是三十年了。如果說“Boedi Oetemo”是代表了知識份子的運動,那麽以回教教義爲基楚的回教聯盟(Sarikat Isiam)也還不能代表印度尼西亞的民族解放運動。在印尼,開始以民族主議爲政綱,是印度尼西亞黨,其領袖便是蘇加諾(Sekarno)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杜勒斯在就任美国国务卿以后不久,出發到中近东和南亞旅行的时候,曾听到一片“滚回去”的憤怒的声音,可是他似乎特别健忘,这次在出席喀喇蚩会議之后,他的“旅行”的癖好又使他鼓足勇气到东南亞各国首都去碰踫运气了。他去作客的第一个國家,是印度。印度人民向來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 Cot 爲法國第一次人民陣線內閣成立時的航空部長,也是世界和平大會的發起人之一,本文對於當削歐洲的危局及其出路,有着很清楚的分析。——編者。一九三九年,一個新的歐洲危機也許在這年爆發。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把這個事實告訴我們。他們不滿足於現狀,要求重分歐亞二洲的領土。這是另一個危機,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上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懂得,一个国家要在政治上取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建立起本國独立的經济基礎,特别是那些过去深受帝國主义殖民剝削和奴役、战后獲得政治独立而經济上仍处於落后狀态的國家。尼赫魯总理1935年10月16日在加尔各答学生集会上就明确指出这一点說:如果一个國家独立之后,在經济上还是依賴人家,以致其他國家能够扼杀它,並强迫它做某些事情的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苏加諾总統在慶祝印度尼西亞独立十週年紀念时也着重指出了建立民族工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泰国     
泰國原名暹罗,位於亞洲印度支那半島的中央,界於緬甸、老撾、柬埔寨和馬來亞之間,总面積511,937平方公里,人口現有二千万。泰族是泰國的主要民族,约有一千五百万人,佔总人口的75%;其次馬來族有七十万人,吉箴族有四十万人,其他少数民族总数不逾三十万人。此外尚有外國侨民三百余万,其中以華侨及其子女的人数最多,約有三百五十万人左右。泰國是一个佛教國家,除馬來族全部为回教徒外,泰族人民几乎全部都是佛教信徒,全國僧侶有二十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小倉和豐田     
一小仓正恆和豐田貞次郎这一文一武二员大将是第三次近衞內阁的台柱。第二次近衞内閣场台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次近衛內阁的任務是什么?據近衛自己说:“为了应付變化無窮的世界情勢,謀国策的圆滑進行,必須對於国内体制急速增强、整僃,因而現在,內阁的構成应加以一大刷新。”這就是说第二次近衞內閣内不能增强自身力量,外不足应付國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