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碱性氧化铝和高氯酸/冰乙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两步法将减压渣油分成烃、中性分、碱性分和酸性分。用非水电位滴定法,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对渣油及其组成中的氮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四种渣油的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中,均以非碱性氮含量最高,弱碱性氮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2.
用吸附色谱分离法,根据减压渣油中的酸、碱性组分分布情况,将其分成烃、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即氮化物的族组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用碱性氧化铝和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可以将不同渣油分离成四组分。其中,酸性化合物大部分浓集于酸性份中,碱性氮化物大部分浓集于碱性份中,部分非碱性氧化物浓集在中性份中。  相似文献   

3.
用吸附色谱分离法,根据减压渣油中的酸、碱性组分分布情况,将其分成烃、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即氮化物的族组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用碱性氧化铝和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可以将不同渣油分离成四组分.其中,酸性化合物大部分浓集于酸性份中,碱性氮化物大部分浓集于碱性份中,部分非碱性氧化物浓集在中性份中.  相似文献   

4.
将大庆、孤岛和单家寺减压渣油用含水4.0%的碱性氧化铝吸附色谱和磷酸改性的硅胶吸附色谱分离为烃组分、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用非水电位滴定法和元素分析法测出了减渣及其各个组分的酸值、强碱氮含量、弱碱氮含量和非碱氮含量。分析了减渣的酸性化合物、碱性氯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在各个组分中的分布情况。减渣的酸性化合物几乎都分布于酸性份中,而碱性氯化物60%一70%的分布于碱性份中。用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了各组分中的主要类型的氮化物。  相似文献   

5.
以胜利、孤岛、大庆 3种减压渣油为原料 ,在高压釜反应器中 4 0 5℃、恒温 1h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转化反应 ,并对原料及热转化后的残渣油 (>5 0 0℃ )进行六组分分离 ,测定了原料、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碱性氮与总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3种减压渣油中随着组分的加重 ,碱性氮和总氮含量均增大 ,渣油各组分中约有 30 %的氮为碱性氮 ,碱性氮和总氮在渣油胶质、沥青质中含量相差不大。无论是热转化前还是热转化后 ,大多数氮都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 ,但热转化后的氮在沥青质中所占比例高于热转化前  相似文献   

6.
减压渣油热转化前后的氮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胜利、孤岛、大庆3种减压渣油为原料,在高压釜反应器中405 ℃、恒温1 h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转化反应,并对原料及热转化后的残渣油(>500 ℃)进行六组分分离,测定了原料、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碱性氮与总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减压渣油中随着组分的加重,碱性氮和总氮含量均增大,渣油各组分中约有30%的氮为碱性氮,碱性氮和总氮在渣油胶质、沥青质中含量相差不大.无论是热转化前还是热转化后,大多数氮都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但热转化后的氮在沥青质中所占比例高于热转化前.  相似文献   

7.
重瓦斯油及其窄馏分加氢反应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thabasca油砂沥青重瓦斯油以及不同馏程范围的窄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随着馏分沸程的增加,硫、氮等杂原子含量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的增加。各种不同馏程范围馏分以及窄馏分的加氢精制反应性能表明,馏分中的氮化物含量,尤其是非碱性氮化物的含量,与其脱氮反应性能有密切关系。随着馏分终馏点的增加或者随着窄馏分馏程的变重,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转化率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转化率均有所降低,其中非碱性氮的转化率下降幅度较大。由窄馏分的加氢反应性能考察可知,各类化合物的易脱除顺序为:含硫化合物,碱性氮化物,非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准确测定深色油品中的碱性氮含量,对石油产品中碱性氮的测定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方法的探究,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汽油、柴油、渣油油品中碱性氮含量。通过以手动滴定为基础,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几种深色油品的碱性氮含量,结果显示试验数据准确,重复性良好,满足SH/T0162中的误差范围的要求,可以作为SH/T0162之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利用一种新的铁四氮杂卟啉作为催化剂活化氧降解水中染料如酸性品红、甲基橙、罗丹明B(RhB)和有毒有机分子对硝基苯甲酸(NBA)的初步研究结果。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高效液相色谱(HFLC)和红外光谱(FRIR)检测表明:铁四氮杂卟啉/H2O2体系有很好的氧化性,能使酸性品红、甲基橙褪色,但氧化效率下降较快.发现了铁四氮杂卟啉/O2体系有很好的氧化性能且效率高,此体系能使有毒有机分子对硝基苯甲酸NBA氧化开环,氧化率达85%,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7h内,在中性和酸性水中罗丹明B降解近20%,尤其在碱性水中的降解达52%。  相似文献   

10.
运用溶剂沉淀法和中性氧化铝柱液固吸附色谱法将2种渣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4个组分,运用密度法分析这些组分的结构参数;以氢化芳烃9,10-二氢蒽(DHA)为分子探针测定渣油组分在380 ℃和430 ℃时的受热夺氢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种渣油的组分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差异,不同渣油的相同组分组成和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组分的受热夺氢能力按沥青质、胶质、饱和分、芳香分的顺序呈现降低的趋势;渣油夺氢抑制指数HAS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渣油的HAS也有差别;HAS与混炼焦化的抑焦行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杏核热解生物油萃取-柱层析分离分析和制备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杏核热解油的性质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生物油的产率和性质影响很大,生物油及沥青烯的产率在600~700℃达到最大值.快的加热速率使生物油组分集中化、简单化,更有利于后续生物油的分离.对600℃下杏核快速热解油的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油主要由酸性组分和中性油组成.酸性组分主要由酚类化合物和有机羧酸组成.中性油层析分离为3个馏分:环己烷洗脱馏分(C1)主要为四环以下纯缩合化合物;苯洗脱馏分(C2)主要由单环烷基芳烃和多酚组成;甲醇洗脱馏分(C3)主要是酯类极性化合物.实验也证明萃取与柱层析相结合是分离制取酚类化工产品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铬系白口铸铁腐蚀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共晶碳化物数量在20—25%范围内,含铬量由2—24%,铸态及热处理态的铬系白口铸铁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腐蚀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酸性介质中,腐蚀是导致腐蚀磨损失重量增大的主要因素,含铬量较高的奥氏体有较好的腐蚀磨损抗力,碳化物存在没有任何益处;在弱酸性介质中,腐蚀与磨损共同对腐蚀磨损失重量起作用,提高基体含铬量,保持适当数量碳化物将有效地提高其腐蚀磨损抗力;在中性及碱性介质中,磨损是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基体硬度有助于腐蚀磨损抗力的提高.合金元素铜可降低基体腐蚀速度,促进基体钝化,且有利于腐蚀磨损抗力的改善.本文研究结果为杂质泵过流部件的选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 7个6-羟基-2-吡啶酮衍生物在溶液中的 1H-.13C-NMR波谱和固态的红外光谱数据.实验表明,在常温和酸性介质中井不能使它们以 6-酮基-2-吡啶酮的结构存在.解释了红外光谱中1886—1630 cm-1范围内某些化合物的两条羰基谱带.根据波谱数据,提出了这类化合物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对小鼠心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电泳方法,研究了运动训练对小鼠心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不同运动训练组小鼠心肌的中性和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酸性条件下,未检测到蛋白酶活性;(2)运动心心肌碱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比对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更为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绘制界面张力等值图的方法 ,对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复配 ,得到了能够形成胜利油田孤东 2 6 G3井脱水原油低界面张力的石油磺酸盐配方。采用实沸点蒸馏的方法 ,获得了孤东 2 6 G3井原油轻质组分 ;应用离子交换色谱的方法 ,将剩余原油重质组分分离为原油官能团四组分。分析了在孤东 2 6 G3井原油中加入上述各种组分对油样与最优配方的石油磺酸盐溶液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油官能团四组分和轻质组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两性分 ,碱性分 ,酸性分 ,轻质组分 ,中性分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pH染浴中测试了C.I.分散红60及其相关品种(C。I。分散红127、146及191)对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染浴pH不影响C.I.分散红60、191对涤纶织物染色的提升力。中性、碱性染浴下C。I。分散红146对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优于酸性染浴。C.I.分散红127在碱性染浴下对涤纶织物染色的提升力小于中性染浴,在酸性条件下能获得最佳提升力。染浴pH对上述染料的而晒、耐升华牢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光伏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镁、铝、第四主族及第一过渡系金属等14种金属酞菁配合物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光伏效应及酸碱介质和环境气氛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具有较大的开路光电位(V_(oc)),pH=2.5时,空气气氛中V_(oc)值的大小顺序是ZnPc>MgPc>SnPc>PbPc>CoPc>FePc>VOPc>SiPcCl_2>AlPcCl>CrPc>CuPc>NiPc>GePcCl_2>MnPc.氧化性气氛(O_2)及还原性气氛(H_2)对V_(oc)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环境气氛中V_(oc)值的大小顺序是氧气>空气>氮气>氢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