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通过对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与前几次人口普查和近年来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河南省有关部门得出结论: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不但没有减弱,近年来反而有继续攀高的迹象,而且河南农村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大高于城市。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在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次调查的初步分析表明,自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5年间,河南省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虽有所减弱,但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3.
人口空间化研究是地理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3S技术的发展及数据可视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获取高精度的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人口基数大及人口增长迅速的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统计人口密度数据,将研究区划分为3部分。结合逐步回归分析理论,建立人口空间化模型,并在县级、乡镇级下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生成1 km×1 km人口密度格网图。结果表明:(1)对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区空间化,由精度验证结果可知模型效果较好;(2)在平均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市,误差相对较小,说明该模型在人口稠密区空间化精度较高;(3)河南省人口空间化分布总体上呈从四周到城市中心递增的特点,人口分布圈层结构明显,主要向城市中心聚集,呈现由"圈"到"点"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 《河南人口普查》巨型画册最近出版发行。这本画册刊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河南省委、省政府有关第三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文献,汇集了河南省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成果和经验,搜集了三百五十多幅有关人口普查的彩色和黑白照片,刊登了我国历代人口和耕地的变化情况以及解放以来我国的人口和生育状况,还收录了世界各国有关人口和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料,介绍了人口普查的基本知识.这本画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充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6%。2021~2035年,中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100多万人,因此完善养老模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2010年黑龙江省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分析单独二孩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对黑龙江省未来25年的人口结构的影响,并用转移矩阵分析人口结构的变化.通过孟德尔遗传定律改变生育率参数,计算出2015—2040各个年份的人口数据,并分析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与就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而给出实行单独二孩及全面二孩政策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鞠蕾  张敏 《河南科技》2005,(5):10-11
当前,河南省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投资的合理性是实现全省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10.5%,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加大农村投资,确保农村投资稳定快速增长,这是促进河南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第四、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反映1990~2010年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人口老龄化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县市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老龄化水平差异逐渐扩大,空间分布越来越不平衡;黑龙江省各市县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热点区由南向东迁移收缩,冷点区由北向西南迁移扩张;各个因素对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地区间的差异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鞠蕾  张敏 《河南科技》2005,(3):10-11
当前.河南省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投资的合理性是实现全省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10.5%,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加大农村投资.确保农村投资稳定快速增长,这是促进河南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将从事非农产业就业.劳动力由低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流动,缩小部门间收入差距,最后趋向于平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大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减轻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一、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1.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体现状.截至2010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达5 338万人,农村就业人员数量为4 9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2.1%,其中男性农村劳动力为2 630万人,占53.5%.从事农业的为2 698万人,占54.9%.从事其他行业的为2 217万人,占45.1%.说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在家务农为主的格局依然未打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河南省的农业人口位居全国第一,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54.1%,以农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第二产业能否实现快速、良性发展,对解决社会就业压力,提高人均收入,支持和带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以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和统计年鉴为依据,对河南省第二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和效益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以期能对指导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第5次、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县域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空间耦合关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人口、经济二者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趋同性、一致性,且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关联效应,在空间布局上总体呈"东高西低"分布态势;(2)2000-2010年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呈两极分化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优于西部区域,且这种空间非均衡性愈趋明显;(3)全局Moran指数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分布呈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趋势有所强化;局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进一步揭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是导致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的主要驱动力,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东西部空间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区域间依托交通运输业及其基础设施进行旅客和货物的交流,促进区域间劳动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及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河南省公路发展水平和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加上河南省义是人口大省、内陆大省.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南岛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海南岛各县市人口进行分析和分类,得出海南岛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结构、民族结构、地区分布、城乡分布、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一些解决和促进海南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与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与分工;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对我国大多数农村人口的身心健康、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防治存在诸如立法不全、执法不力、司法不公、守法意识差等问题。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探讨并构建关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和防治的长效机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洛伦兹曲线、人口集中化指数、人口重心等人口分布指标对黑龙江省六次人口普查各市县朝鲜族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近六十年人口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轨迹,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近六十年来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南部,形成"两片三点"聚集区,人口呈现高度集中于朝鲜族乡、朝鲜族村和各区域中心城市的不均衡态势,人口分布重心也出现明显移动,人口跨省跨国迁移、城市化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是导致其人口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按照国际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刚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就河南省来说,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达到9 717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4%,老年人口达到719万人,河南省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也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李丽 《河南科技》2006,(23):15-16
南阳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余航 《河南科技》2009,(10):26-27
<正>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第二产业能否实现快速、良性发展,对解决社会就业压力,提高人均收入,支持和带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以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和统计年鉴为依据,对河南省第二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和效益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以期能对指导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