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资料研究法,针对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健康教育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适应健康新观念,在"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目的由过去以"增强体质"为中心转向为"增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探析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素质等诸因素,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黄文忠 《科技资讯》2007,(14):119-12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健康第一“的思想要贯彻到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健康第一“的思想补充了传统体育教学单一、片面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受到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现了学校体育改革和学校教育本质功能的重新认识,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汪宇 《科技信息》2013,(12):290-290
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竞技技术教学为主,而忽视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旧的传统理念向新的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掌握与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达成改善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增强学生体质,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及良好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故此,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方法,对开平区中学生的体育心态及其行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教学摸式,设置现代学生喜欢的项目和内容,让学生自行确定学习目标,将体育考核变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和加强体育知识与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建立与改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健  赵晓玲 《科技信息》2010,(18):I0237-I0238
绿色体育以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绿色体育理念的分析,对绿色体育怎样进入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绿色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育的切入点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加强绿色体育意识的教育,以高质量的师资保障协调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分析了绿色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鲜明的教学民主化与和谐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以学生终身体育为主导、采用绿色的教学评价方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人文化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国家和社会大力提倡体育教学人文化,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但是,其中更多的是形式方面的调整,内在的、实质的改革却不多.笔者从体育教学与"人文"之间关系、传统教育思想和历史原因、体育教学主导和主体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等四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孝辉 《科技信息》2010,(28):I0263-I0263,I0265
绿色体育以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绿色体育理念的分析,对绿色体育怎样进入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绿色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育的切入点,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加强绿色体育意识的教育,以高质量的师资保障协调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分析了绿色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鲜明的教学民主化与和谐化、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以学生终身体育为主导、采用绿色的教学评价方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松 《潍坊学院学报》2005,5(4):115-116,126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终阶段,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健身意识、习惯以及与社会体育相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其教学指导思想则是反映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理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师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学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探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5):102-104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更是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实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保障。因此,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中开展体育生活化教学,就要树立"生活在先"的教学理念;以"为生活"设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过程则要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主观幸福感;培养学生形成以体育作为生活方式及相应的健康行为为己任的教育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触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提高并创造生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目前在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如何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模式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穿"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是目前顺利推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2004年、2006年江苏省第一、二届高校优秀多媒体体育课件共21个参赛课件,发现大部分课件受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等方面的限制,只适用于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分析了积件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基于体育教学的离散性和积件的可积性提出了积件思想构建网络课件的新模式、新设计理念,构建了web环境下的体育课件平台,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起到一定别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教育界的同仁越来越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素质教育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体校学生德育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在体校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已经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对高校女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以求为提高高校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得到目前我校两届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水平指标,并找出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体质健康指标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切人点,应以体质健康教育为中心,加强体育课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建立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目标的多元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文献、座谈讨论,对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进行了研究分析,体育教学与健康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高师体育教学改革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应为: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学法进行讲解示范,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山西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教学资源是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物质基础只有科学配备体育教学资源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对山西省12所本科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调查,发现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加大,体育维持费使用与管理合理,但维持费的投入不足;体育师资业务素质较高,但缺额较大;室外体育活动场地能满足要求,但室内活动场地短缺;体育器材与图书资料较齐全,但仍需加强建设.由此提出4点对策;1.进一步转变思想,继续加大体育经费投入;2.保持优势,改善现有硬件环境;3.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工作效率;4.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利用多层次、多渠道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8.
张德胜 《山西科技》2007,(5):79-80,90
体育教学肩负着教育学生和培养其能力的任务,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体力、思想道德及意志品德的综合教育和全面培养的过程。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当今社会发展已将体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实用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批地方本科院校面临转型升级,成为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的体育教学随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面临职业实用体育教学的改革。转型初期,应用技术型高校存在思想观念消极、教学模式守旧、课程资源不足等问题,职业实用体育教学的改革亟需从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资源、课程师资等方面加以系统研究,体现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职业性、基础性、终身性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体育教学中实施刨新教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分别从五个方面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