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渗碳钢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变形规律,测量了不同内径、不同壁厚的渗碳钢轴承套圈热处理前后的内、外径尺寸,并分析了套圈内径和外径尺寸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渗碳热处理后,套圈外径尺寸或胀大或缩小,而内径尺寸均出现缩小现象.该研究结果可供设计渗碳钢轴承车件余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中小型”轴承套圈锻造工艺优点,即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提高锻件质量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加热速度和时间、冷却速度、始锻与终锻温度等关键技术。分析了影响毛坯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温挤压工艺是在冷挤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它兼有热挤压与冷挤压的一些优点.目前,在我国机械工业中正在应用和发展.本文着重从技术经济方面分析了小型轴承套圈毛坯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应用温挤压工艺的合理性,并与冷挤压、热挤压及车削工艺作了对比,还提出了应用范围及其最低经济批量.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硬态切削的残余应力及表面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已加工表面上合适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能提高机器零部件的表面质量和接触疲劳寿命.文中针对轴承套圈外滚道表面的残余应力问题,采用预应力硬态切削方法,来主动控制轴承零件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状态,提高轴承零件的疲劳寿命.通过切削实验对比,分析了硬态干式切削、预应力硬态切削和磨削三种方法加工轴承套圈得到的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和加工表面硬度,并对轴承套圈的加工表面形貌和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硬态切削方法可以在轴承套圈加工表面获得合适的残余压应力状态和良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强化研磨加工过程中喷射压力对轴承套圈表面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保持喷头直径、工件转数、喷嘴与套圈表面距离、加工时间等加工参数不变,改变喷射压力的大小,测量不同喷射压力下套圈的硬度值并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强化研磨加工轴承套圈,可以有效地提高套圈的硬度,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减振元件—轴承减振弹性套圈。文章研究了在振动环境下套圈对轴承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并用有限元法对套圈的受力、变形进行了计算,从而提出套圈的设计参数,同时对其压力位移关系进行了测试;文章最后给出套圈对轴承减振作用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套圈的隔振效率可达48.5%。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导磁材料高精度凸缘轴承套圈的加工工艺进行探讨,在轴承套圈磨加工时,采用了导磁附件,二级工装,粘导磁片的方法,使无磁钢凸缘微型轴承套圈的加工转化为常规轴承套圈的加工。  相似文献   

8.
减薄套圈厚度,增大滚动轴承滚动体直径,可大幅度地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本文详细分析了套圈减薄对轴承套圈的整体和局部变形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套圈弯矩和弯曲应力,提出了套圈强度计算方法和套圈减薄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9.
报废轴承套圈特种加工修复技术 轴承生产工艺流程中,套圈的综合废品率均为3%左右。最近,一种特种加工修复报废轴承套圈的新技术由湘潭大学研制成功,并通过技术鉴定。 报废轴承套圈特种加工修复技术将表面复合沉积、热扩散处理与磨  相似文献   

10.
轴承套圈沟道磨削加工时产生的高温会造成磨削工件表面局部升温而形成不均一的组织和硬度,从而导致轴承质量合格率大幅下降.论文探讨了砂轮速度与工件速度之比(a)、砂轮修整时间以及磨削冷却措施对轴承套圈沟道表面烧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速度比a处在45~55时,可以减少烧伤并能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采用较短的砂轮修整时间对减少烧伤有利,并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通过强化磨削加工区的冷却能有效降低工件的温度,进而显著缓解轴承套圈沟道的烧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