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主性细小平素具有对转化细胞专一的毒性,它的非结构蛋白NS1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病毒生活周期中NS1有着多种功能,包括调控DNA的复制和转录。其机制包括NS1对DNA复制的反式抑制,对基因表达的反式抑制和对转录的反式激活。  相似文献   

2.
一种非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的克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PCR获得了非洲塞内加尔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SEN)的全长DNAA,并进行了克隆和部分序列分析,DNA序列分析的序列并1359bp,包括外壳蛋白基因,AV1基因,基因间区(IR)及部分复制酶基因,计算机分析显示:TYLCV-SEN与其他亚组III及生理病毒相比,外壳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67%~83.4%,AV1基物氨基酸同源性为61%~84%,IR最大同源性为60%~68%,且与非洲和中  相似文献   

3.
研究三株人癌细胞和两株对照细胞对细小病毒H-1杀伤作用敏感性的分子机制.表明了在感染复数moi(multipicityofinfection)为5pfu(plaqueformingunit)/细胞的情况下,作为H—1病毒复制受纳细胞的人肝癌细胞株OGY-7703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能够支持病毒DNA扩增和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表达,这和作为阳性对照的由SV40转化的新生儿肾细胞株NB—K一样,但对H—1病毒感染有抗性的人肾癌细胞株OUR—10和它的对照人胎肾细胞株HuK—1,并不支持病毒DNA扩增和NS—1蛋白的表达.本文结果指出,细小病毒H—1的杀伤作用与细胞中的病毒DNA扩增及NS—1基因表达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硫鱼精蛋白去除OPV中Vero细胞基质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同浓度的硫鱼精蛋白(PS)对Vero细胞制备的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OPV)病毒悬液进行后处理去除细胞基质DNA研究.PS浓度大于1mg/mL,纯化后疫苗中DNA残余含量低于100pg/剂量.随着病毒液中PS浓度的增加,DNA残余含量减少,但病毒回收率亦降低.结果表明PS沉淀法,病毒回收率高,DNA残余含量能达到WHO规程DNA限量要求,对脊灰病毒rct/40特征及病毒壳蛋白等生物学性状无显著影响,是Vero细胞制备OPV简便的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三株人癌细胞和两株对照细胞对细小病毒H-1杀伤作用第三性的分子机制,表明了感染复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为5pfu(plaqueformingunit)/细胞的情况下,作为H-1病毒复制受纲细胞的人癌细胞株QGY-7703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能够支持病毒DNA扩增和非结构蛋白NS-1基因的表达,这和作为阳性对照的由SV40转化的新生儿肾细胞株NB-K  相似文献   

6.
在SDS存在下以利凡诺为荧光探针测定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在SDS存在下, 以利凡诺(RVN) 为荧光探针测定DNA 的新方法. 在适量SDS存在下, RVN 的荧光被强烈地猝灭直至最低值. 但于上述RVN- SDS体系中加入DNA 后, 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 且荧光光谱发生移动. 在一定条件下, 荧光强度增强值与加入DNA 的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DNA用BamHI和XhoI酶切,经0.7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得到12条带和8条带,平均分子量为113.0kb。用Supercos1 Cosmid作载体,将Sau3AI部分消化的PxGV-DNA随机片段插入该载体的BamHI酶切位点,转化于XL1-Blue受体菌,经Amp平板筛选转子,挑出256个Amp^+菌落,以^32P-dCTP标记的PxGV-DAN为探针,斑点杂交筛选得到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能够诱发草地贪夜蛾Sf细胞株发生早期死亡现象.依据死亡过程的细胞形态变化,DNA降解的梯状电泳特征以及对不同抑制剂敏感性的差异,可以初步断定该死亡现象为程序性死亡.早期死亡伴随着病毒DNA复制与子代病毒生成的中止.同时发现野生型ACMNPV的共感染能够有效地抑制早期死亡的发生,并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性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提出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剂量段进行两次电泳,再利用标准DNA将各段连接的方法,在1~100kGy宽剂量范围,测定60Coγ射线辐照后DNA单链和双链断裂频率,得出DNA链断裂频率与吸收剂量的关系.实验表明,SlNPV病毒的DNA链断裂γ辐射响应,可以用单靶一次击中和二次击中复合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DNA复制新假说”,并以此假说分析基因交换、转位、外源基因插入及染色体易位、重复、倒位、缺失等遗传性变异,即“SDNA位移”.认为这些遗传性变异具有相同的发生机理,且发生于DNA复制后期.  相似文献   

11.
DNA双螺旋链在复制和转录的过程中要在酶的催化下解旋,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目前还无法用物理学的方法来描述.然而DNA的热变性(thermal denaturation)或称为融化(melting)的过程实现DNA在复制和转录中过程中的解旋,可以方便的用物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可以看成是了解DNA复制和转录过程的第一步.采用PB模型,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DNA的融化曲线,可得到的融化曲线的一些重要特征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细小病毒H-1 NS1基因在移植瘤与荷瘤裸小鼠部分正常组织中转录和表达的差异性,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细小病毒H-1的NS1基因在NB-324K和QGY-7703细胞以及荷人肝癌裸小鼠的移植瘤及部分正常组织中的转录和表达进行了检测,NS1选择性地在人肝癌移植瘤中的高表达结果与细小病毒H-1的复制情况一致,这为细小病毒在活体内抑瘤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14.
A型流感病毒编码的NS1蛋白是病毒关键的致病因子,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拮抗宿主抗病毒反应.病毒感染过程中,NS1通过抑制NF-κB和IRF3两种转录因子的活性,下调IFN-β转录水平以阻断其诱导的信号通路.实验选取病毒母本致病性不同的两种NS1蛋白(NS1-a,NS1-h),通过RT-PCR、报告基因和VSV病毒滴度等实验证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NS1-a与普通人流感病毒NS1-h相比,表现出较强的抑制IFN-β转录能力,并有效帮助VSV病毒复制.此差异源于NS1-a更加有效抑制NF-κB活性以及IRF3激活后的入核行为,与IFN诱导的ISG转录无关.所得结果为阐释流感病毒致病性与NS1的密切关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在PCR扩增水平上研究了La^ 3和Ce^ 3对Taq^TMDNA聚合酶的抑制机理,采用动态荧光比色法测定PCR扩增产物浓度,证明了La^ 3和Ce^ 3在10~50μmol/L抑制DNA复制是由于其抑制了Taq^TMDNA聚合酶的活性所致,且该抑制属竞争性的抑制,得到了La^ 3和Ce^ 3对Taq^TMDNA聚合酶的抑制常数分别为12.7μmol/L和14.4μmol/L。  相似文献   

16.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虽然很早就已经被人类所发现,但是一直到2015年在南美巴西的大规模爆发,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寨卡病毒对人类的感染往往引起包括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在内的多种症状.寨卡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其基因组可以编码翻译并剪切加工出3个结构蛋白,分别为膜蛋白,囊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以及7个非结构蛋白(NS1, NS2A, NS2B, NS3, NS4A, NS4B, NS5).相关研究已经证明,NS1蛋白与同属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的发病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根据其蛋白结构推测其可能与寨卡病毒穿越血脑屏障有关.因此鉴别NS1与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对于发现寨卡病毒在细胞内的转运,转录,以及装配都有重大的意义.在此,该课题构建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包含Flag和Strep两种标签的NS1融合蛋白,通过免疫沉淀的方法将与NS1结合的蛋白利用标签蛋白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生物质谱技术,对蛋白进行分析鉴定.通过分别带有Flag与Strep标签的相互作用蛋白分析,发现了16个两种标签共同的结合蛋白,其进一步的通路分析证明这些蛋白于与病毒转录、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多个通路有关,相关的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的复制机制以及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D Lee  H Sohn  G V Kalpana  J Choe 《Nature》1999,399(6735):487-491
  相似文献   

18.
Activation of BPV-1 replication in vitro by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L Yang  R Li  I J Mohr  R Clark  M R Botchan 《Nature》1991,353(6345):628-632
  相似文献   

19.
To explore effects of DNA damage on cell-cycle progression in p53-deficient tumor cells, synchronized HeLa cells at G1, S and G2/M phases were treated with methyl methanesulfnate (M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MS treatment resulted in the cell-cycle arrest or delay in all 3 phases, while the S-phase cell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MMS. Further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ATM-Chk2 and p38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activated in all 3 phases when the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MMS; whereas Chk1 was activated only in S phase under the drug treatment, indicating that Chk1 specifically participated in S-phase checkpoints. To analyze the role of Chk1 in S-phase checkpoints, we administered a specific Chk1 inhibitor, UCN-01, to the S-phase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hase cells treated with MMS+UCN-01 could enter aberrant mitosis without finishing DNA replication, indicating that Chk1 mainly functions in the DNA damage checkpoint rather than in the replication checkpoint. In addition, MMS treatment alone inhibited the accumulation of cyclin B1, a key component of M-phase CDK-cyclin complex, in the S-phase cells, whereas the inhibition of Chk1 activation resulted in the accumulation of cyclin B1 in the MMS-treated S-phase cells. This observation further supports the view that DNA-damaged S-phase cells enter abnormal mitosis when Chk1 activation is inhibited.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hk1 is a specific kinase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MS-induced S-phase DNA damage checkpoint. As p53 is not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Chk1 may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p53-deficient tumor therap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