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27-29
高性能轻质复合材料是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已成为各国航天航空、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其中高性能轻质复合材料通常是用高性能纤维与高性能基体按性能设计要求,通过一定的工艺复合而成的一类新型工程材料。目前,先进复合材料即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树脂型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乡村建筑及其技术的现代转向,以其具体的、感性而鲜活的方式诠释着"传统"与"现代"间矛盾与冲突。作为长期乡村生存实践而累积的建筑技术传统,以其所具有的地方性、经验性认知方式及其显性的、公共性的物质方式,展现它的乡土的人文气息、生存智慧,以致沉淀为生存于此的人的集体记忆。技术化运用使得以乡土技术表现的乡村建筑迅速消亡,乡村建筑这一"活"的乡土技术文化及由此形成的集体记忆在现代技术作用下被肢解、毁坏,包含着乡土精神、乡愁慰藉的另一种人类生存智慧与传统将失去。因此,乡村建筑现代建构及技术选择应该通过乡村规划、建立乡土建筑保护和工匠培养等措施,赋予乡土建筑及技术更丰富的现代性内涵,并使之对接并呈现于现代乡村建筑建设中,实现科技文化多样意义上的乡土传统自信与现代智慧自觉的融汇。  相似文献   

3.
现代建筑的空间概念是以笛卡尔三维直角坐标系为背景,从牛顿经典力学的物理空间概念中演生出来的,它指的是经人建造的,从几何化的物理虚空分划出来的部分.传统建筑没有这样的空间概念,它的空间概念的本质是场所.海德格尔从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建筑空间的思想,在本质上与古希腊的空间概念更为接近.建筑的本质在于人的栖居,这种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超越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传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 5.烯烃转化 烯烃转化技术由其它烯烃生产轻质烯烃,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即烯烃歧化和烯烃裂解.烯烃歧化是以乙烯和丁烯为原料生产丙烯.烯烃裂解是以裂解重质烯烃为原料制乙烯和丙烯.烯烃转化工艺往往与以上所述的其它烯烃生产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轻质烯烃产物的收率,并最大限度提高丙烯产量.  相似文献   

5.
王福会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8):12-12,15
1课题简介 轻质化是汽车提高性能和降低燃油消耗及其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和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可进一步减重20%~25%,且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良好的阻尼特性,是满足汽车轻质化、环保化和性能优化发展的很具潜力的金属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身体形态存在的身化技术,与物化技术共在,但又是与之不同的一种技术实在。身化技术的技术实在性,可在身体实在、活动实在和工具实在等维度获得某种理解。身化技术的现实生成,以身体的生存需求、社会的制度安排为基本动力,以语言性理解、操练性理解和生产性理解为主要途径。身化技术的特征,突出表现为身体性、生成性和创造性。讨论身化技术,可能会为"关于技术"的研究,提供一种不同于物化技术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轻质材料板管零件及其制造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装备轻量化以达到提升性能、节能环保的重要保障之一,并对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大飞机、新一代战机、高推重比发动机、大运载等航空航天运载器有着重大支撑作用。脉冲强磁场在板管零件成形制造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技术作为一项绿色柔性先进制造技术,对于实现我国轻质材料板管零件成形制造能力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以华中科技大学领衔的973计划"多时空脉冲强磁场成形制造"项目,围绕我国航空航天运载器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板管构件重大需求,通过对多级多向脉冲强磁场成形技术装备原型的创新设计和研制,全面揭示多时空脉冲强磁场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塑性流动、扩散复合、组织结构演变、缺陷产生与扩展等科学规律,建立基于多时空脉冲强磁场的柔性成形成性制造新原理、新理论、新体系。本文就该项目研究的概况、研究进展、实施效果进行回顾与论述,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以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和绿色节能为背景,着眼于我国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针对我国高品位铝矾土矿产资源面临消耗殆尽,大量富含氧化铝煤矸石和粉煤灰固体废弃物排放堆积地表以及我国工业窑炉用炉衬材料急需节能需求的更新换代的现状,提出以低杂质生矾土、低杂质煤矸石、红柱石、蓝晶石、菱镁矿生矿粉等非金属矿和低铁高铝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合成轻质耐高温节能型矿物材料骨料,并采用合成的轻质骨料和粉料添加适宜的胶凝剂和外加剂,制备浇注型和喷涂型轻质耐高温矿物胶凝材料。本课题可以解决节能耐高温炉衬材料制造成本高和能耗大的突出问题,达到非金属矿物综合高效利用和生产耐高温高效节能炉衬材料目的,为大型高温设备提供高效节能材料的保障。课题研究成果将给国家高温工业窑炉用轻质低耗能非金属矿物聚合材料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并且对推动高性能低成本低耗能非金属矿物聚合材料的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产业示范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1999,(7):52-53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成果以煤泥为原料,采用HJ1、HJ2和HJ4复合粘结剂可以制出具有高强度的防水型煤.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建筑的非生态性阻碍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历史的联系。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态,再生建筑具有的生态价值可弥补现代城市建筑的不足:通过节省建筑所需资源和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量以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通过整合不同的社会领域并建设公共空间来促进人际互动;通过维系城市的文化传统来延续城市的历史记忆。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再生建筑通过强制性、体验式、持久性的景观传播向人们传递多维度的生态理念。北京798艺术中心是国内典型的再生建筑,分析其在景观传播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可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合目的性的基本样态,休闲活动自古以来存在于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社会演化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理论释义及实践状态。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现代休闲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与数字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休闲生活同样出现了与休息分离、“劳工化”转向、自由意志流散等异化图景,为此需要对此进行严肃审视,在多个角度的剖析下寻绎数字技术下现代休闲生活的归正逻辑,以推动现代休闲生活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2.
宗教的技术之维——一种可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性上,宗教存在于互融之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等要素之中。由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分别是规训技术(社会技术)的元技术形态、实践形态和组织化形态,因而存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的宗教存于规训技术;由于展示宗教教义本性的教义传播、展示宗教仪式象征特质的物态化媒介、展示宗教组织空间化形式的宗教建筑,分别基于以传播技术、制造技术、建筑技术为标志的自然技术,因而宗教惟于自然技术之基上才能获得存在,或者说宗教存于自然技术。如果,自然技术与规训技术不可分割地构成着统一的技术。那么,存于自然技术与规训技术的宗教存于技术。据此,宗教之魅造于技术,技术祛魅之启蒙式理解的普适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3.
芒福德是在技术哲学领域试图把心理学作为技术哲学基础的先锋。随着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芒福德认为原有的以"身体"为基础的技术哲学已不能解释新技术的现象,必须为新的"后工业时代"寻找更结实的哲学基础。芒福德以心理学为技术哲学的基础,把技术的起源追溯到心理原因,分析了造成现代技术困境的心理因素,提出要走出现代技术困境,必须先健全心灵。芒福德的"心理化技术哲学"为当代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理论。  相似文献   

14.
精细水煤浆制备与燃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技成果》2001,(23):47-48
一、主要技术内容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关系到国防民生的轻质燃油更为短缺,以煤代油、洁净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尤为重要,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1996年1月19日江泽民主席到中国矿业大学视察普通水煤浆技术时,对精细水煤浆能代替柴油用于柴油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制造企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交货期成为主要竞争因素;大市场和大竞争已基本形成;用户需求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例增大.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制造业为取得竞争优势,纷纷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人们将制造技术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智能制造等.从而使制造业进入信息化、生动化、智能化、敏捷化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哲学家对于技术的经典分析越来越彰显出对于技术理解的一种权力的视域。这肇始于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哈贝马斯、芬伯格和约瑟夫.劳斯继之。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作为座架拥有摆置的权力;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技术作为一种不自觉的意识形态而宰制着人;芬伯格主张技术体现出一种知识与权力的双面特征,在技术的定形中体现的是一种类似于游戏的权力的运作;约瑟夫.劳斯则在科学技术的实践形相的背景下细致阐述实验室内外知识、技术与权力的互渗关系。对于技术权力化趋势可能产生的更复杂的后果,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距离来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7.
由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三浦圭一、一桥大学教授佐佐木润之介等人编著、有斐阁出版的《技术的社会史》一书,从技术这一侧面描述了日本从古代至现代的民众生活和劳动的历史,是日本最早的有关“技术的社会史”书籍。全书共6卷,并有一附卷。各卷内容分别为:古代、中世的技术和社会,固有技术的发展和近代社会;西欧技术的引进和明治社会,重工业化的展开和矛盾;向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技术革新和现代社会。附卷作为研究指南,对资料馆、博物馆进行了介绍,并附有综合年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是:为体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中明确提出的“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等城镇化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结合我国村镇住宅建筑特点及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村镇现代住宅、传统住宅、村镇住宅配套设施、住宅结构、住宅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科学的、完整的、可操作的配套指导村镇住宅设计与建设的技术规范、设计手册、技术措施和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构建我国村镇住宅建筑设计、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提升村镇建筑的整体技术水平,以推动乡村建设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形势十分严峻,而传统的卫生填埋、焚烧等处理手段或者存在巨大的二次污染风险,或者处理费用昂贵、技术复杂,且资源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对于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内外针对生活污水剩余污泥烧制陶粒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泥、底泥和粉煤灰联合制备轻质陶粒领域,因此,本文提出以“物料基本组成特性及研究资源化过程污染物固定分析一产品安全性检测”三个步骤为核心的生活污水剩余污泥烧制陶粒的环境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是水专项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无害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的子课题(2009ZX07317-003-04),课题针对我国各地对污水厂污泥减容减量、稳定化和无害化共性技术的需求,重点研究湿污泥循环流化床一体化焚烧成套技术与设备,以及焚烧灰综合利用途径,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焚烧新技术.该项技术包括热灰直接干化-余热间接干化复合干化技术、污泥干化和焚烧耦合技术、热灰分配与控制技术、余热利用技术以及污泥一体化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利用研究成果建设了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100吨/ 日湿污泥循环流化床一体化焚烧示范工程,子课题于2013 年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