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潮》2012,(7)
日前,东三省首家机器人主题餐厅现身哈尔滨市中央大街。该机器人主题餐厅自主研发的煮水饺机器人和空中传菜机器人均为全国首创。  相似文献   

2.
研究空中机器人(UAV)的轨迹规划,使空中机器人(UAV)可以在顺利躲避障碍物的前提下从初始点到目标点。通过对空中机器人(UAV)的轨迹环境采用栅格化处理,在基于栅格划归的轨迹环境下运用蚁群算法寻求空中机器人(UAV)从初始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并在MATLAB中进行轨迹仿真。经过轨迹仿真,可以明显证明基于蚁群算法的空中机器人(UAV)可以寻求一条从初始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环境复杂的区域,高大树木、复杂地形等问题容易造成用电危险,而传统的人工清理树障的方法易造成安全事故,我国现有研发的机器人具有空中姿态控制不稳定以及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对树障清理空中机器人进行了设计和实现.该机器人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和刀具装置.通过确定地面坐标系和无人机坐标系的关系,建立空中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充分考虑环境等因素对空中机器人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影响,建立了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算法,对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处理.采用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方法对空中机器人的姿态控制器进行设计.为了验证该树障清理空中机器人的性能,对其进行了姿态控制试验和树障清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的姿态控制响应时间较短,最短可达1.2 s.在进行树障清理时,最大可清理树障直径约为4 cm,切割最长时间为3 s.  相似文献   

4.
1 项目背景 大厦、会议场馆、体育馆、剧场、机场和客机等封闭场所由于其内部环境复杂、可视空间有限、隐藏躲避方便等原因,是目前反恐救灾中作业难度较大的地方. 针对这类封闭环境内的反恐救灾作业要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荣教授所在的项目组,提出了多机器人立体化反恐救灾系统的概念,并于2008年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开始研究. 刘荣介绍,目前的机器人,包括爬壁机器人、地面移动机器人、空中飞行机器人等研制的关键,是其指挥控制问题. 为此,项目对多机器人立体化反恐救灾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研制了壁面爬行、地面移动、空中飞行小型机器人样机,以及多机器人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评价函数的空中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对空中机器人建立了二维平面内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将机器人到目标直线的路径分解为等时间间隔的序列,以机器人与目标直线的距离、角度差、速度矢量差为组成成分设计了评价函数,对每个时间间隔搜索使评价函数最小的控制量,得到最优控制量序列.进行了不同初始偏航角下的路径规划仿真实验,其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14,(23):52-53
在国内最大汽车合资企业--上海通用汽车刚刚投产的沈阳北盛三期车身车间总拼工位,每当焊接好的左右两块车身侧围,被自动上料机器人从空中精确送至地板总成周围,上下两层、16台机器人就开始旋转身躯、挥舞手臂、焊花飞舞。只需短短46秒,工装精度高达+/-0.2毫米的全新一代雪佛兰科鲁兹的车身骨架便焊接完成。  相似文献   

7.
一种名为“旋翼飞行机器人“的空中多功能自主飞行机器人,最近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成功。年“5月12日,这种飞行机器人已经在北京完成地震废墟搜救实战演习,目前可以小批量投入生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镇炜说。  相似文献   

8.
<正>从蜥蜴到跳跃机器人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生物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蜥蜴在跳跃过程中能够通过摆动尾巴在空中保持平衡而安全着陆,即使在滑倒和绊倒时也能成功,避免因为前移距离控制不当而与树相撞。从蜥蜴尾巴获得灵感,科学家们发明了一款名叫"Tailbot"的跳跃机器人。它在跳起来之后,总能保持正确的落地姿势。如果是以头朝上脚向下从空中落下,"Tailbot"跳跃机器人就会  相似文献   

9.
从蜥蜴到跳跃机器人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生物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蜥蜴在跳跃过程中能够通过摆动尾巴在空中保持平衡而安全着陆,即使在滑倒和绊倒时也能成功,避免因为前移距离控制不当而与树相撞(图一)。从蜥蜴尾巴获得灵感,科学家们发明了一款名叫"Tailbot"的跳跃机器人。它在跳起来之后,总能保持正确的落地姿势。如果是以头朝上脚向下从空中落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款由多个机器人模块组成的分布式群体飞行机器人系统DSFR(DSFR,Distributed Swarm Flying Robot),机器人模块可以在地面自主移动,相互自组装并形成一个整体的机器人构型进行空中飞行.文章主要介绍了DSFR的对接系统设计和自组装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器人构型描述的广义邻接矩阵.在对接系统的设计和构型描述矩阵的基础上,通过DSFR机器人的自组装控制实验展示并验证了相关设计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空地一体化两栖机器人的作用和意义,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空地一体化机器人,并分析了其优缺点.给出了以ARM STM32为主控器的旋翼式空地一体化两栖机器人的详细设计方案.首先给出了机器人的设计结构.然后根据空中飞行和地面移动的控制原理给出了机器人软硬件系统设计.最后通过所规划的实验场景,完成了基于视觉辅助的空地一体化两栖机器人对远程目标点的寻找任务.通过该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机器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悬挂负载空中机器人飞行时产生的负载摆动和残余振荡问题,本文采用滑模变结构方法设计了高度控制器和抗摆控制器。首先建立悬挂负载空中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此设计出一阶滑模的高度控制器和二阶滑模的抗摆控制器,并且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边界层厚度可变的边界层法来降低抖震现象。最后使用MATLAB和Adams联合仿真,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设计出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抗摆效果,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3.
无人机和无人车迅速发展,而无人机续航受限,无人车运动受限,且在复杂场景移动困难,为此推出陆空两栖机器人来弥补这些不足。陆空两栖机器人主要是能够通过切换空中飞行和地面行驶驱动,解决无人机和无人车在复杂环境下移动困难问题。若纯粹将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组合体来实现,既不能体现系统控制的集成化,不能降低成本,也无法增加效率。系统采用STM32F405高速率芯片作为控制系统驱动主控,将控制算法融合为一体化控制,采集多个相同传感器数据融合后控制两种模式下的电机驱动。控制算法采用串级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on,PID)以及最优曲率法来增强机器人移动的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器人无论是在空中飞行还是在地面行驶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和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走进战场早已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到20世纪末,它们已在世界各地的冲突与战乱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在21世纪的战场上,不论是地面、海上还是空中,都将出现一种新型的部队——机器人部队。这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冷面杀手,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1世纪的机器人部队按作战空间可分为陆基机器人部队、海基机器人部队、空基机器人部队和天基机器人部队;按控制方式可分为遥控式机器人部队、半自主式机器人部队和自主式机器人部队。它们具有刀枪不入、毒邪无伤、不染疾病、不知疲倦、严守纪律、不怕牺  相似文献   

15.
<正>欧盟:《人工智能协调计划》201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人脑计划》,希望借助信息与通讯技术构建系统生成、分析、整合、模拟数据的研究平台,从而推动人脑科学研究加速发展。2014年6月,欧盟发布《机器人研发计划》,扩大机器人在工厂、空中、陆地、水下、农业、医疗、救援等行业的应用。2016年,欧盟发布《机器人技术路线报告》,提出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最好的应对     
臭名昭著的地沟油,经过绿色化学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处理,变成了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油的生物质柴油;创制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可选育出增产10%~ 20%的强优势杂交小麦;配备了壁面爬行、地面移动、空中飞行小型机器人等的多机器人立体化反恐救灾系统,在原本人力不能企及的地方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7.
英国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一种体积轻巧的“苍蝇机器人”,它能在狭窄的空间内自由飞行,既可胜任地震救灾,又可充当反恐特工。 据悉,科学家之所以要以苍蝇为仿生对象,是因为它是地球上最有天分的空气动力学家。比如,一只小小的家蝇可以在1秒内转弯15次,能够在空中盘旋、直上直下、向后飞、翻陆斗、停在天花板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以空中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控制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利用可编程计数芯片8254实现了PWM波形的产生与采样.完成了软件与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无人机遥操抓取的稳定性,需设计和验证无人机空中遥操控制算法.建立空中遥操机械臂整体动力学模型,基于Virtual Robot Experimentation Platform (V-REP)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对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精确描述和可视化仿真.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质心采集和运动学逆解的无人机增稳-抓取算法,开发多功能仿真实验平台.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仿真实验平台为无人机的遥操抓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伤员运载机器人在楼梯环境的运动稳定性问题,分析机器人各关节运动对机器人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结合稳定锥方法与伤员运载机器人实际结构,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分析重心调整机构对机器人稳定性的影响,验证机器人通过重心调整后上楼梯运动的稳定性。仿真和实验表明,伤员运载机器人的重心调整机构能够有效的调整机器人的重心,调整后的机器人能够稳定的在楼梯环境中将伤员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