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鼓泡吸收反应器中,以过硫酸盐溶液为氧化剂吸收脱除烟气中NO,以双膜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吸收过程中的传质动力学。对NO的氧化吸收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气液传质模型,测定了动力学参数:比相界面(a)和气相传质系数(KG)。结果显示:温度为75 oC,过硫酸盐溶液浓度在0.05-0.2M范围内,NO浓度≤1 000 ppm,NO的反应级数为0.5,过硫酸钠的反应级数为1,并确定了过硫酸盐溶液吸收NO总的传质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硫酸盐废水处理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基础性应用研究,探讨了废水中的硫酸盐对厌氧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互贯网络弱碱树脂从硫酸铵溶液中吸附铼的扩散传质动力学.考察了铼浓度、树脂粒度和温度对交换速度的影响;测定了有效扩散系数、表观活化能和活化熵等某些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粒内扩散是交换过程的唯一控制步骤,此类树脂吸附铼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和苯乙烯系碱性树脂的相似.  相似文献   

4.
GHPC抗硫酸盐腐蚀性的评价参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评价参数后,采用评价参数来表征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在硫酸盐环境中的性能劣化过程.结果表明:评价参数能在同一坐标系上显示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劣化程度;评价参数适用相同判定标准,判定法则简单、方便,更易于比较混凝土劣化过程中各项性能的变化过程和敏感程度;采用设计的评价参数对GHPC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进行评价,能更好地判断混凝土所处的性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的腐蚀破坏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破坏形式,研究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破坏对于混凝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受腐蚀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固液界面的表面吸附、硫酸盐溶液的扩散过程以及硫酸盐在混凝土试件内部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结晶等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表明:可以采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来描述硫酸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硫酸盐溶液中,混凝土试件的固液相界面处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存在表面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6.
硫酸盐侵蚀后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进行对不同水灰比、不同硫酸盐侵蚀时期的砂浆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获得其应力应变全过程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侵蚀的进行,砂浆的峰值应力经历一个先增大后降低的过程,强度增大过程随水灰比而变化,水灰比越大,增大期越早。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分段曲线损伤模型对砂浆单轴受压损伤演化进行了描述,该模型能反映砂浆单轴损伤演化规律,所拟合的损伤演化曲线符合砂浆损伤的两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7.
厌氧条件下硫酸盐废水中硫化物生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模拟废水进行实验,研究了硫酸盐转化为硫化物的条件,包括厌氧环境中有菌和无菌情况下硫酸盐(SO42-)的浓度,反应时间,pH和温度对转化结果的影响,以出水硫化物的生成量为测定指标.得出结论:废水中硫酸盐含量为1 500 mg·L-1,时间36 h,pH介于6.8~7.0,温度在30~35℃之间,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的生长活性较高,硫化物的生成量最大,为14.6 mg·L-1.  相似文献   

8.
杨培刚 《科技信息》2008,(22):22-22
本文对大气降水中硫酸盐控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就硫酸盐监测的具体科学手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Na_2S_2O_8—SC(NH_2)_2—Cu~(2+)无卤体系的非线性化学反应现象进行探索,发现了一个新的VIA族化学振荡器;该反应体系在连续流动搅拌反应器(CSTR)中有振荡行为,在CSTR中,体系的Pt氧化还原电位显示出持续的周期性振荡,且振荡的浓度范围非常宽.考察其振荡过程的流速序列,发现有周期性复杂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0.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一类利用硫酸盐或其他厌氧化态硫化物作为电子受体来异化有机物质的厌氧菌。利用硫酸盐还原菌还原硫酸盐的过程中同时可将重金属化学沉淀为难溶金属硫化物而去除。本文对硫酸盐还原法除去重金属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从而说明该法对于处理重金属废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C/N对活性炭颗粒填料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粒径3~6 mm活性炭颗粒为填料的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在活性炭颗粒表面附着成膜,考察不同C/N对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的影响。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进水中葡萄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00 mg·L-1和400 mg·L-1时,较高C/N对NO-3-N去除有利,最高去除率为95.21 %;较低C/N对COD和NH+4-N的去除有利,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6.00 %和42.43 %以上。研究表明,以活性炭颗粒为填料的厌氧高效处理废水技术是可行的,不同C/N对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处理含氮和有机物废水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段化学絮凝-湿式催化氧化-氯氧化-硅藻土混凝和微滤分离膜过滤组合工艺对间苯三酚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Fenton试剂、絮凝剂、NaClO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废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间苯三酚浓度由5.08g/L下降为0.36mg/L,去除率接近100%;COD由46450mg/L下降为24.6mg/L,去除率接近100%;颜色由深棕色完全褪尽,去除率为100%;处理后的出水浊度为0.18NTU,色度为5度.处理后的每吨水可回收硫酸钠、氯化钠等无机盐40千克.实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效果优良,实现了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3.
对混合炸药废水的一般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生物测试技术对废水的厌氧生化可降解性进行试验研究,同时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进行连续厌氧生物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废水氮、磷营养物缺乏,碱度偏低,废水处理时按CODBD、氮、磷为(300~500)∶5∶1的比例添加氮、磷元素.废水厌氧生化降解率为90%,含有的难降解污染物黑索今可通过厌氧方法降解;废水经UASB处理后,出水黑索今浓度低于5.0mg/L,平均去除率为88%;COD去除率约70%,在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混凝法、SBR法以及混凝-SBR法联合工艺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分析了混凝剂种类、混凝剂用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造纸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PFS)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优于硫酸铁和硫酸铝.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FS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直接采用混凝法和SBR法处理造纸废水的效...  相似文献   

15.
以模拟华南地区的城镇污水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回流比对双污泥BC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使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的回流比分别控制为0.6、0.4和0.2时, BCR工艺对COD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9.98%、89.48%和82.38%,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94 、21.67 、37.66 mg/L;而总氮的去除率均值则分别为79.94%、80.58%和65.47%,出水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72 、5.75 、10.85mg/L;总磷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8.81%、91.64%和77.06%,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值为0.76 、0.59 、1.62mg/L,新工艺改善了传统双污泥连续流工艺出水NH4+-N质量浓度偏高的缺陷. 工艺在超越污泥回流比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均是0.4时处理效果最佳. 由于好氧硝化池与中沉池合建,好氧硝化池中的NO3--N与中沉池中的DPB接触而发生反硝化吸磷的反应而使部分总磷在好氧硝化池中被去除.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两段厌氧处理系统来处理糖果废水,该系统由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DFAF)组成. UASB和DFAF反应器分别在35℃和室温(22~25℃)下运行,系统水力停留时间是2.4d. 在有机负荷12.5kgCOD/m3·d时系统COD去除率为98%,并且在高有机负荷情况下UASB仍能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通过回流可以调节UASB反应器进水COD质量浓度保持在30g/L以下. 系统DFAF反应器出水COD质量浓度维持在400mg/L以下,并能有效缓冲UASB反应器出水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填料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活性污泥—水生植物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加工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填料ABR单元的最佳HRT为20 h,有机负荷小于COD 7.8 kg/(m3.d)为宜,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2.5%;活性污泥法单元的最佳HRT为12 h,进水有机负荷宜保持在COD 0.8~1.2 kg/(m3.d)之间,在此工况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1.0%;水生植物单元的最佳HRT为3.5 d,在此最佳HRT下,COD的去除率为42.6%.该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9.37%~99.42%之间,出水的COD浓度为38~41 mg/L,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lmerobic baffled reactor,ABR)与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的组合工艺处理大蒜切片废水的运行特点。结果表明:ABR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有机负荷(COD)小于6ks/m^3·d为宜,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7%;BAF的最佳HRT为16h,最佳气水比为10:1,进水有机负荷(COD)宜保持在1.1~1.4kg/m^3·d,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2.0%。ABR-BAF组合工艺COD总去除率保持在98.4%~98.7%之间,出水的COD质量浓度为79~94mg/L,出水水质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污水厂进水易生物降解有机物(SS)含量低时难以保证污水处理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提高Ss方法进行研究。采用铁碳微电解法作为污水的预处理工艺,考察不同pH、停留时间和Fe/C比对微电解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4,停留时间为90 min,Fe/C为4:1时,SS提高率为35.4%,COD去除率为51.8%。模拟污水厂处理工艺,二沉池出水COD值为77.4 mg/L,增加铁碳微电解系统后二沉池出水COD值为48.9 mg/L。  相似文献   

20.
刘琼  徐伏秋 《河南科学》2010,28(4):467-469
针对乳酸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选择厌氧(IC反应器)/好氧处理工艺.IC反应器可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压力.运行结果表明,原水COD为4000~6000mg/L,出水COD为100~130mg/L,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原水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