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感染新疆大豆的一种球形病毒的诊断中的应用.预先用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抗血清包被的电子显微镜载网可从大豆感病叶组织浸出液中,捕获到大量的直径为28~30 nm的球形病毒粒子,而用大豆矮缩病毒(Soybean dwarf virus, SDV)等14种直径为28~30 nm的球形病毒的抗血清以及正常兔血清包被的电镜载网却不具有在相同的大豆感病叶组织浸出液中捕获这种病毒粒子的能力,说明CMV抗血清包被的电镜载网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表明,经高度稀释的CMV抗血清包被的电镜载网仍能捕获到大量相关的病毒粒子;将该电镜载网贮存于4 ℃下6星期之久,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捕获病毒粒子的能力;每个样品的全部检测程序可以在约30 min内完成.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为研究感染新疆大豆的CMV的流行规律提供了迅速、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1983~1984年我们对新疆发生的大豆病毒病进行了毒源鉴定工作。病毒的寄主范围很窄,测定的十四种植物中只能侵染大豆和菜豆品种Topcrop,不能侵染菜豆其他品种、豇豆、蚕豆、绿豆、豌豆、眉豆等豆科植物,也不能侵染普通烟、曼陀罗、百日菊、苋色藜、昆诺阿藜等。病毒的种传率为0.6—15.2%,棉黑蚜、桃蚜可以传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0℃,稀释限点1:1000,体外保毒期四天。所有毒源标样与标准的大豆花叶病毒(SMV)抗血清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一少部分标样与SMV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同时,还与苜蓿花叶病毒(AMV)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电镜上观察病毒粒体为线状,大小为700~800×10~15毫微米。根据以上性状,引致新疆大豆病毒病的毒原主要为大豆花叶病毒(SMV)。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发生的芜菁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新疆感染病毒的萝卜(Raphanus sativus)分离到一株线状病毒,该病毒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9科的25种草本植物;该病毒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染病组织粗汁液和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中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约750 nm的线形病毒粒子;以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了该病毒,纯化病毒的A260/A280为1.26;用提纯病毒制备了ELISA试验所用效价为1∶106的抗血清,证明该病毒株应属于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从辣椒上分离到一个病毒分离物,代号P—9003。人工接种可侵染6科14种植物,回接辣椒产生轻微花叶,不被蚜虫传播,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染。致死温度80—85℃,稀释限点为10~(-7),体外保活期18天左右。病毒粒体球状,密集时呈多角形,直径33—34nm。该病毒在寄主体内浓度较大,通过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容易获得较高浓度的纯化病毒,病毒衣壳蛋白分子量为一个组份,约为27500道尔顿。核酸分子量为三组份,分子量分别为1.24,0.55和0.37×10~6道尔顿。与黄瓜花叶病毒(CM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坏死病毒(TNV),烟草环斑病毒(TRSV),香石竹环斑病毒(CRSV)的抗血清不发生反应。与番茄黑环病毒(TBRV)抗血清产生微弱的沉淀线。衣壳蛋白分子由211个氨基酸组成。根据多项测定结果认为,虽P—9003与TBRV抗血清有微弱反应,但其它各项特性与TBRV相差甚远,为非特异反应。P—9003的核酸和蛋白分子量与已知的几个球状病毒组的数据均不相符,因此认为P9003为一种木报导过的球状病毒,暂定名为辣椒轻花叶病毒(PepperMild Mosaic Virus,PMMV)。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杆状病毒的提取纯化及病原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病毒纯化技术及电镜检测 ,发现患病的中国对虾体内有带囊膜的杆状病毒 .该病毒粒子大小为 (3 0 0~ 4 0 0 )nm× (1 60~ 1 80 )nm ,囊膜 2 0~4 0nm ,无包涵体 .人工回接实验表明 ,病虾的肝胰脏、中肠、胃、心肌组织内均分布有大量的病毒粒子 ,该病毒粒子在形态、大小、囊膜的有无及包涵体的有无等诸方面均与感染前部分纯化的病毒粒子一致 .根据柯氏法则 ,患病的中国对虾是由杆状病毒的侵袭所致 .  相似文献   

6.
1990~1992年,从石河子、昌吉、阜康、乌鲁木齐及哈密等地采集了不同症状的辣椒病毒病标样75份。通过指示植物3次单斑分离,纯化后获8个病毒分离物,编号分别为P—91—5、P—91—7、P—91—8、P—91—10、P—89—2、P—89—27、P—90—3及P—90—4。上述分离物经病毒的寄生范围、鉴别寄主反应、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体外稳定性、电镜粒体观察、血清学反应及理化性质的测定,鉴定出6种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占28%、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4.7%、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5.0%、马铃薯X病毒(PVX)占4.3%、马铃薯Y病毒(PVY)占2.7%、烟草花叶病毒组一新成员病毒(暂定为C_aMV)占21.3%。还有两种未知病毒分别占13.2%及3%。研究表明,在北疆地区辣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是CMV、TMV及C_aMV,但对辣椒危害性最大的是TMV及BBWV,导致辣椒萎蔫、坏死及顶枯。  相似文献   

7.
1982—1983年,作者等对从新疆哈密瓜上分离出的两种病毒西瓜花叶病毒2号(简称WMV—2)和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进行了提纯,制备了抗血清。用部分提纯的CMV注射兔子,获得了1/512效价的抗血清。用制备的抗血清与CMV—3(黄瓜株系)和CMV—4(豇豆株系)进行了琼质双扩散,发现新疆哈密瓜上的CMV与CMV—3和CMV—4有一定相关。WMV—2提纯比较困难,因为在提纯过程中病毒极易聚集。用PEG沉淀法病毒重新悬浮困难,丢失较多,最后采用差速离心。在超速离心对加20%蔗糖垫。在两次差速离心后再经一次20—(?)%蔗糖梯度离心,得到了较好的提纯效果,制备了1/64效价的抗血清。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美国、丹麦和日本的WMV抗血清进行了比较试验,证实新疆的WMV—2与美国和丹麦的WMV—2有相同的抗原性。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哈密瓜病株的蔓、叶、花、果及种子进行血清反应,发现病株的蔓、叶、花、果各部均有大量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8.
盗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自然罹病死亡的盗毒蛾幼虫中分离到一株昆虫病原物,经鉴定,该病原物为盗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sNPV),该病毒包涵体多数呈三角形、四边形,部分呈多角形,其大小为1000~2000nm;病毒粒子呈杆状,为单粒包埋型(SEV),其大小为(250~350)nm×(40~60)nm.通过感染试验测定了盗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毒力,结果显示其LC50为3.34×104PIB/mL;以3×106PIB/mL和3×105PIB/mL两种浓度感染盗毒蛾幼虫,测得LT50分别为5.78d和6.24d.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甜菜的根部和叶片分离到两种病毒分离物。回接到甜菜上均产生环斑和沿脉线纹。最后形成坏死斑。病毒粒体为20面体,平均直径28nm。除侵染甜菜外还侵染苋色藜,昆诺阿藜、番杏、菠菜等,引起局部坏死斑,在普通烟、心叶烟、菜豆、黄瓜、番茄上无症状侵染,病毒致死温度为70℃,10分钟,体外存活期13天以上,冻干病叶三年后仍有侵染力。通过PEG沉淀。差速离心,琼脂糖柱层折及蔗糖梯度离心,可得到较高浓度的纯化病毒,病毒的紫外吸收最低值在245nm,最高值在260nm。病毒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54000道尔顿,病毒基因组核酸为两个组份。在琼脂双扩散实验中,能与番茄黑环病毒(TBRV)抗血清产生较弱的沉淀线,与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坏死病毒(TMV)。烟草环斑病毒(TRSV)不发生反应,从上述结果可以初步认为这两种分离物为番茄黑环病毒侵染甜菜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10.
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3种植物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进的斑点免疫结合法在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的应用.无论是使用全抗血清还是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或纯化的病毒,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进行的斑点免疫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检测纯化病毒还是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斑点免疫结合法的检测敏感性均优于后2种方法,病毒的可测感度芜菁花叶病毒为0.65ng,烟草花叶病毒为0.39 ng,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为0.45 ng;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及羟基吲哚磷酸盐和氮兰四唑为底物较为合适,这种底物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并且反应产物为不褪色的紫色,易于观察和保存.  相似文献   

11.
罗汉果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典型病株上分离到1种大小为12nm*(600-800)nm的线状病毒,该病毒可通过汁液摩擦和棉蚜(Aphis gossypii)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西葫芦(Cucurbita pepo),南瓜(C.Moschata),黄瓜(Cucumis sativus),西瓜(Cirullus vulgaris),毛节瓜(Citrullus vulgaria)和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等葫科植物引起花叶症状,侵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引起局部褪绿斑点,接种番木瓜(Carica Papaya),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心叶烟(N,glutimosa),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洋酸浆(Physalis floridana),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豇豆(Vigna sinensis),未见有任何症状: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5度-60度,稀释终点为10^-3,10^-4,存在17度-25度下放置10d还有侵染活力;ELISA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与西瓜花叶病毒-2(WMV-2)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引起广西罗汉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是WMV-2的一个株系,本研究还表明,罗汉果花叶病毒与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大豆花叶病毒(SMV)及莴苣花叶病毒(LMV)均有较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提纯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性抗血清或抗原吸附在均一的乳胶颗粒表面,当和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反应时,乳胶颗粒便发生凝聚,借以提高血清反应的灵敏度。Singer和Plotz(1956)最早应用这一方法。据报导,曾应用乳胶凝聚试验研究大麦黄矮病毒(BYDV)、南芥菜花叶病毒(AMV)、蕃茄黑环病毒(TBRV)、烟草脆裂病毒(TRV)、马铃薯X、Y、S、A和奥古巴花叶病毒等植物病毒。秘鲁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从1977年8月份开始,采用乳胶凝聚试验鉴定马铃薯X、Y、S病毒、安第斯马铃薯隐潜病毒和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国内在医学上曾采用乳胶凝聚的方法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但应用这一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13.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ibgrass Mosaic Virus 简称RMV)是危害上海郊区蔬菜较普遍的病毒之一.本文简要报导关于电子显微镜观察RMV与其相应免疫球蛋白反应后的形态. 材料和方法1.RMV(上海分离物,下同)抗原的纯化:将感染RMV的青菜病叶捣碎后,用正丁  相似文献   

14.
从波斯毛莨花卉上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R89—1,浸染波斯毛莨叶片表现为不规则的黄斑和坏死斑,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能侵染测试的11科40种植物中的7科23种.病毒粒体为正20面体,直径约25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根据上述特征,K89—1分离物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用感染的昆诺阿藜叶片通过丁醇澄清及聚乙二醇沉淀容易提纯,每100g叶组织可获22mg病毒.提纯的病毒制剂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最小吸收波长为241nm,A260/A280为1.67.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含有上、中、下三条沉淀带.利用提纯的病毒制备的抗血清经微量沉淀试验效价达1/2048.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快速便捷的检测大蒜病毒的方法,首先以4个大蒜产区的蒜种为材料采用传统的RT-PCR方法分析我国大蒜的主要病毒类型,在此基础上优化RT-PCR方法,建立大蒜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传统RT-PCR扩增到的序列经测序分析表明我国大蒜主要病毒类型为大蒜潜隐病毒GLV、马铃薯Y型病毒和大蒜新型病毒,通过优化RT-PCR方法、扩增模板、反应体系和循环次数,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法RT-PCR方法,直接以RNA酶A处理的大蒜叶片Trizol裂解液为模板,经过40-45轮扩增循环,可以扩增到我国主要3种大蒜病毒,这为大蒜病毒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马铃薯“里外黄”和“S41956”上分离到能在普通烟“白肋”和“黄苗榆”上引起叶脉坏死的马铃薯Y病毒株系。根据指示植物上的症状,体外生物活性,电镜下形态观察以及交互保护等试验结果,证明此分离物同1951年F.C.Bawden和B.Kassanis描述的马铃薯Y病毒烟草叶脉坏死株系(TVNV)即PVYN是一致的。用部分提纯的PVYN-S41956制备成效价为l/640的抗血清。抗血清和PVY普通株系可以进行沉淀反应。证明二者血清学是相关的。交互保护试验证明,在烟草上,PVY普通株系对PVYN-S41956的侵染无保护作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可测出PVYN的最低浓度为10ng/ml,感PVYN马铃薯叶片汁液最高稀释浓度为1/128。  相似文献   

17.
白草花叶病毒原的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甘谷)培养的表现花叶症状的白草上分离出一种线状病毒,经鉴别寄主,蚜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镜(ISEM)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此分离物是高粱花叶病毒SCH株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RT-PCR法对木槿病叶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不同方法对木槿病叶进行总RNA提取效果比较 ,同时用RT PCR方法 ,用广谱性植物病毒TMV、CMV、PXV和PVY的外被蛋白基因设计的引物对染病木槿的花叶病和皱缩病检测 .结果显示 :磁珠式固态样本总RNA快速分离纯化的方法提取的RNA比较完整 ,而Sangon(上海生工 )Trizol法提取总RNA和BioDev(博大泰克 )高效Trizol试剂提取总RNA相比较较差 ;不同模板浓度对PCR反应产物的影响较大 ;探讨了四种病毒对木槿的感染情况 ,分析得知 ,木槿的花叶病和皱缩病可能不是由于其中的病毒引起的 .本文虽然没有证明了木槿是由何种病毒引起的 ,但是对木本植物病毒的检测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并且对我国更多的木本植物的病毒检测将有更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以及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黑胸大蠊浓核病毒感染蜚蠊的病理学作了初步研究.经孚尔根—亮绿染色、甲基绿—派洛宁染色、吖啶橙染色,发现蜚蠊中肠柱状上皮、盲囊、马氏管和砂囊组织不被蜚蠊浓核病毒感染外,其它几乎所有蜚蠊组织都被病毒感染,并在细胞核内形成孚尔根反应强阳性,派洛宁和吖啶橙好染的均匀物质团.电镜下发现,感染细胞核明显膨大,核内异染色质浓缩并被推向核的边缘,核仁分离并最后消失.核内病毒粒子从发生基质形成、释放,最后使核膜破裂而进入细胞质中.在少量细胞中可见到大片晶格排列的病毒颗粒.感染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均退化,空泡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述了用免疫电镜法鉴定苜蓿病毒分离物M—4及不同时期感染该病毒的不同寄主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免疫电镜测定结果证明分离物M—4是菜豆黄色花叶病毒(BYMV)。该病毒可侵染苋色藜、三叶草,菜叶、蚕豆等寄主。这些寄主的超微结构特征。1、细胞内有风轮状、带状和环状三种形式的内含体。2、不同寄主细胞中三种内含体的数量不同。3、病毒粒子较少,分布在液泡膜附近。4、接种不同时期寄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及内含体数量有所变化,接种第30天时内含体数量最多,并能看到一些细胞质束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