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用药等方面总结了侗医对寒热病认识视角与应对方法.认为寒热病是由人体内正邪二气斗争产生的热效应,诊断依照病人寒热的感受并通过看、闻、问、摸、算收集相关信息,治疗依据寒者温之,热者凉之的原则,选用辛味热性药治疗寒病,苦味寒性药治疗热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伤寒论》(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对于此条文中“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含义,历代注家理解不同.或言指口苦咽干目眩;或言指往来寒热;或言指小柴胡汤四大主症之一,诸论皆嫌片面.现行高校教材《伤寒论讲义》则认为.“所谓一证,当指少阳主证之一而言”,“少阳病只须见到一部分主症,即可使用小柴胡汤”,此论亦属含糊.还有人主张,既然“一证”难以确定为何症候,也就不必细究,要在“不必悉具”,只要病机属少阳,便可使用小柴胡  相似文献   

3.
《金匮》对呕吐的论述,精辟而透彻,至今仍不失为临证之规集。呕吐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的症候,有寒热虚实及寒热错杂,水饮停蓄等各种不同情况,但治疗大法总以和胃降逆为主。胃为水谷之海,肾为胃之关口,故对呕吐的治疗,应注意照顾胃气和肾气。实症、热症呕吐多责之于阳明;而虚症、寒症多责之脾肾。由于脾胃运化,受纳以及升降的功能,又常受肝胆疏泄作用的影响,故呕吐亦常与  相似文献   

4.
美尼尔氏病是以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难听为主内耳综合症状。祖国医学有关迷路症状的记载很早就有叙述。如《素问》“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李东垣十书》眩者,眼黑晕旋转,其准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张景岳全书》眩运篇或为头重“或为  相似文献   

5.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明·周慎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相似文献   

6.
探讨并研究了中医药治疗尿路结石病的规律,提出了治疗此病以辨病论治为主,结合兼证综合论治的论点,即以中药专方治疗为主,再根据其寒热虚实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其基本治则即排石通淋.以自拟方药治疗168例,结果治愈96例,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8%.结论为中医药治疗尿路结石病的疗效是确切的、肯定的,对此病的治疗尤其能够发挥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4条“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历代医家据《灵枢·本输篇》“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而认为:“胃家”概指胃与大肠,阳明病病在胃肠,五行属土,邪热盛于中焦,故常见身热。 历代注家之说似是而非,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说法,故略陈管见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8.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使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更好地模拟临床病、证和症病结合的实际。造模方法的设计思路 :①慢性造模 :“慢性”并非仅为疾病的一个简单性质 ,由于它为时间维度 ,而使疾病病理立体化。所以 ,本实验证、病和症病结合模型均选择较长的造模时间。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动物胃粘膜均未见出血及溃疡、糜烂 ,各脏器组织不以渗出、坏死为主要病理。②CAG造模 :癌前病变乃至癌变只是虚证的结果和终点 ,致癌物质只是致虚物质的特例。因此 ,我们尽量采用一般的致CAG因素而非致癌物质来诱发肠化病理。在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评价上还注意与CAG相关的机体整体性变化。③证候造模 :脾虚证、肝郁证、肾虚证造模方法均为较成熟方法 ,又均据本实验要求和预试验结果 ,延长了造模时间。④证病结合造模 :临床未将肾虚证作为CAG的主要证候 ,我们依据对肾虚证本质的反重演律理解 ,认为CAG ,特别是有癌前病变的CAG其病理本质应是肾虚证。并注意了病与证的造模因素应尽量达到有机结合 ,包括 :CAG造模因素与虚证造模的一致性 ;虚证造模因素与CAG造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对育龄期妇女影响较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展、转归会影响女性一生。中医认为肝肾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内生、痰瘀内阻为发病之标,治疗上注重肝肾的调护,临证常病证结合,方证对应,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中医药治疗椎间盘病的规律,提出了髓痹为椎间盘病的中医病名.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乃肝肾亏虚,实则殆由用力不当、跌仆闪挫而直接损伤了三条主要经脉,即督脉、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又易招致风寒湿邪气之侵袭,致使瘀血阻络,风寒湿阻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此病的基本原则是补益肝肾,通络止痛,结合兼证进行辨证论治.自拟基本方结合兼证加减变化,治疗126例,其中治愈76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治愈显效率85.7%,总有效率96.8%.认为中医药加休息是保守治疗椎间盘病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中益气汤方源及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辨证要点,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眩晕证,小便失禁、崩漏下血证,不同的病证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体现了异病同治法之妙。  相似文献   

12.
《远游》略说——兼评廖胡二家中失朱季海近人胡光炜以廖平尝有《远游》篇与司马《大人赋》如出一手大同小异之说(见所作《楚词讲义》),因掇拾篇中文句,自谓仿孙氏疏证《孔子家语》之例作《远游疏证》,以明其伪托当出汉武之世(见《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相似文献   

13.
慢性咽喉病是五官科最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发干,微痛,刺痒及异物感,咽中分泌物增多,声粗,声嘶,刺激性干咳,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肯定.咽喉为胃、肺之通道,又是诸经循行交会之处,故咽喉病除与胃、肺直接相关外,并与其它脏腑有联系.中医认为,声由气发,肺主气,肾藏精而化气,因此,病及肺肾必将影响噪音.中医强调全身治疗,调理和辩证论治.本文特介绍几种常见慢性咽喉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科技超市     
《科技潮》1999,(9)
成果推广CG9909001:中风病证候学与诊断系统该项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中医临床症状学做起。按照 WHO《卫生研究方法学》的要求,并参照国际脑血管病研究标准开展临床研究。研究出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规定了中风病病名、病类、证类、疾病分期、疗效评定标准。病名诊断规范了主症、次症;病类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并进行量化诊断;设七个证类;以病类诊断评分为基础,治疗前后进行对比,采用国际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研究出的《中风病症候诊断标准》。规定了中风常见的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的证候量化标准。中风病症候学研究结果显示:证候发生概率依次为风证、痰湿证、火热证、气虚证、血瘀证、  相似文献   

15.
<正>呃逆是由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性收缩所致的一种病证。本病并非危急重症,但往往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故多急于求治。在祖国医学中早有对此病的论述,本证古称“二哕”或“哕逆”,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胃为气逆为哕逆……”《金匮要略》载有;“哕逆者,桔皮竹茹汤主之。”此病病位在膈,多责之于肝、胃二脏,肝气犯胃,胃气失和,上逆动膈而致,局部表现为喉间呃呃连声,却反映着全身的病理变化,本病不但与肝、胃关系密切,与肺肾也有着病理联系,临证需着眼于整体,明辨虚实,现取二例报道如下: 例1:王××,女,42岁,1992年10月8日初诊,呃逆频作之日求治。半月前因感冒引起发热、胸闷、咳嗽,查血一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咳喘,临床多见,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百日咳等证。 咳喘之证,病位在肺,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肺胃积热、木火刑金等,使病邪郁于肺经,郁久化热、热邪炼液成疾,痰壅气道,肺气上逆而发病。长时间以来,笔者将体位引流疗法用于小儿咳喘之疾,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岩  孙庆梅 《甘肃科技》2002,18(5):61-61
子宫腺肌病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 ,由于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甚高 ,故提高早期诊断率 ,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我院 1995年~ 1998年确诊的子宫腺肌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5年 1月~ 1998年 2月 ,经子宫全切除或半切除术或肌瘤剜出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包括子宫肌瘤 )病人 5 1例 ,年龄分布见表 1,其中 40~ 49岁占 6 2 .74% ,均为已婚 ,原发不孕 1例 ,余均有孕产史。该组中单腺肌病 42例 ,占 82 .35 % ;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5例 ,占 9.8% ;合并子宫内膜增殖症 4例 ,占 7.84% ;合并子宫内膜息肉 1…  相似文献   

18.
<正> 概述《伤寒论》是东汗末年公元三世纪初(200—201年)张中景的名著,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原书分《伤寒论》和《杂病论》两个部分。后经西晋王叔和、东代林亿等的整理,始传至今,全书共十卷、22篇、397条、112方。以六经分篇,依次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及霍乱、劳复等。《伤寒论》是在《素问》、《难经》等理论思想指导下,总结了汗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作者是在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写成的。它重点探讨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寒热证大鼠舌体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雌性SPF级Wistar大鼠进行寒热证造模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寒热证大鼠的舌体表面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寒证组大鼠舌体表面丝状乳头密度较低、角质化程度较低,蕈状乳头角质化程度也较低;热证组大鼠舌体表面丝状乳头密度较高、角质化程度高,蕈状乳头角质化程度也较高.寒证大鼠舌质较光滑、舌苔较薄及热证大鼠舌质粗糙、舌苔较厚的实验结果与中医对寒热证舌象的描述一致.  相似文献   

20.
头痛一证,原因甚多。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如此,故外感时邪,脏腑内伤,都可发生头痛。故《证治准绳》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旧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为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总之,头痛为多种原因造成,但在中医临床上,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根据不同类型,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往往取得满意疗效。我在市一医院生产实习过程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对慢性顽固性头痛的患者,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采用“活血化瘀”法,加上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二例,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