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 而'贷款续新"政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继续获得银行贷款. 论文选用我国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 实证分析了政治关联、制度环境差异与银行贷款续新的关系. 研究发现, 企业的政治关联确实为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 且政治关联对续新的作用不受地区环境差异的影响. 我们还发现相同条件下, 制度环境好的地区,银行处于自身规避贷款风险的角度考虑, 更倾向于拒绝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续新.  相似文献   

2.
分别构建了银行贷款和有代际联系的企业委托贷款Walras均衡模型,研究了银行贷款与企业间委托贷款的市场均衡利率.研究表明,银行贷款市场均衡利率为社会最优,且被中小企业纾困后收益正向影响.存在代际联系的委托贷款市场均衡利率终会达到稳态,也受中小企业纾困后收益正向影响,但不是社会最优.委托贷款市场均衡利率对中小企业纾困后收益的敏感性更高.放贷风险、融资需求和中小企业纾困后收益决定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渠道及其市场均衡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地区市场环境对企业参股银行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参股银行业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市场环境影响了企业参股银行业的意愿和行为,在市场环境较差的地区,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参股银行业.与没有参股银行业的企业相比,参股银行业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而且其贷款成本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参股银行业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在那些处于市场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在市场环境不完善的制度背景下,企业建立与银行之间的股权关联的行为动机和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能否筛选出优质企业进行投资并促进被投企业的业绩改善,是判断新兴市场国家风险投资行业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这一问题,针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匮乏.本文以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VC能否筛选出优质企业以及能否为被投企业带来业绩改善,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逻辑回归,VC未必能筛选出优质的企业,表现为企业业绩变量回归系数不显著;2)基于模糊断点回归进行内生性调整后,VC能够促进被投企业的发展,对被投企业的业绩改善有正向作用;3)从经营效益和创新角度研究VC影响企业业绩的潜在机制发现:一方面,VC降低了被投企业的销售成本率,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另一方面,VC的进入为被投企业带来行业经验和资源等,促进被投企业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国内VC具有"增值"作用,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但不具有"筛选"作用,揭示了VC对被投企业业绩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为VC能促进被投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证参考.研究结果对于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贸易信用融资和银行外部融资是两种常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零售商的异质性,构建了核心企业主导的贸易信用融资模型,探讨了零售商异质性如何影响核心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选择.结果表明,核心企业的贸易信用分配最优决策存在且唯一,受零售商市场需求和初始资本异质性的影响;在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核心企业会优先放贷给市场需求大而资金最缺乏的零售商,可能拒绝部分零售商贷款.对比核心企业回购担保的银行外部融资情形发现,如果外部融资成本没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则当零售商市场需求或初始资本的异质性程度较大时,核心企业优先选择贸易信用融资模式向零售商贷款;当零售商初始资本的异质性程度较小时,核心企业优先选择为零售商的银行贷款进行担保.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运用优序融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关系型贷款理论,对湖南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银行贷款行为进行了经验分析.我们发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信贷约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歧视导致.因此,提出政策建议: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集合融资平台,政府设立再担保体系保障融资平台高效有序运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因子分析计算偿债能力和企业规模等综合指标,与其他指标一起作为解释变量分析银行贷款和其他负债的影响因素和程度,分为大型企业、全部企业和中小企业等三类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就其系数进行对比,结论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银行贷款的产生正面显著影响且程度较大,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固定资产的较多有利于企业进行抵押或担保贷款,偿债能力对贷款数额影响不大;中小企业资产收益率越高,其收益多用于内源积累融资,减少银行贷款,也初步验证中小企业的优序融资现象。  相似文献   

8.
短期借款和贸易信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期借款和贸易信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选取了734家上市公司,对其2006年和2007年的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短期借款和贸易信用这两种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型企业由于信誉水平高等原因比较容易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得短期借款,而小型企业则会由于较难获得融资而陷于资金短缺的境地,同时企业经营性质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其中制造加工型企业对贸易信用的依赖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当供应商存在资金约束时,采用通过零售商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可以避免由于供应商资金约束对零售商及供应链利润带来的影响,从而有效解决供应商资金不足的问题.针对仅知需求均值和方差的不确定市场环境,在零售商担保的融资模式下,建立了供应链最优决策模型及零售商鲁棒订购模型,给出了供应商最优贷款额、零售商鲁棒订购量、最优批发价格及最优贷款折扣率的表达式.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零售商采用鲁棒订购策略对风险规避的有效性;而且,通过与需求信息完备情形下的最优期望利润订购策略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某些市场环境下,无论需求信息是否完备,鲁棒订购策略始终优于最优期望利润订购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不同规模中小型企业不良贷款回收率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于国内最大不良贷款回收情况数据库LossMetrics ~(TM)数据库中以中小型企业债务人为主体的数据,针对不同规模注册资本金的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数据,从银行贷款金额和转让协议金额两方面分析了不同规模中小型企业资产和债务间的关系;利用聚类的方式划分出有相似回收率结构特征的四类不同规模企业,并用Logistic分类方法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建模,进一步研究影响每一类企业回收率结构的关键因素,给出不同企业不良贷款的质量判别,发现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回收信用风险差异十分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不良贷款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存在资不抵债、贷款数量过于庞大的问题;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到3000万之间的企业的不良贷款数量最为庞大,应引起银行的重点监控;Logistic模型中以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及有效抵质押情况为最重要的判别因素.研究结果对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小型企业贷款融资和银行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5年1月1日实施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简称"限薪令")这一准自然实验,从实证上检验了高管限薪政策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和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研究发现"限薪令"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显著负向影响,动态作用效果显示政策实施第二年比第一年的影响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限薪令"政策对中央企业、高薪酬组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经营业绩的冲击大于地方国有企业、低薪酬组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未来可以考虑建立与国有企业特征相适应的高管薪酬制度,通过加快市场化改革以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银行贷款项目评估应注重项目的可融资性 ,即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但我国银行实际应用的风险等级评定法存在交叉重复评价 ,权重不当等问题 ,从而难以科学地评估贷款项目的可融资性 .本文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构银行评估贷款项目风险的指标体系 .在分析了实际应用的项目风险等级评定法存在的问题之后 ,建构了一个用 3个 0 -1变量 (贷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环境影响效果 )相乘再乘其他 6类指标加权和 (权重用 AHP给出 )评估项目风险等级的新体系、新方法 .该方法既关注风险性 ,又关注可行性 .实证分析显示这一方法是创新的、科学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在Basel Ⅲ的风险计量新要求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违约风险大等背景下,贷款承诺极端风险的测度成为银行未来资产管理的重点之一. 基于期权理论,首先给出了浮动利率下的贷款承诺定价公式;其次通过引入DGN(Delta-Gamma-Normal)模型,刻画了贷款承诺价值变动的分布形态;继而通过修正尾部波动率,并利用期望短缺原理,构建了衡量贷款承诺极端风险的ES-TV测度模型. 该模型兼顾极端损益及其波动性,能更全面反映极端风险. 最后对X银行贷款承诺组合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订单转保理融资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最初的保理中,核心企业提供信用的回报往往是体现在整体供应链绩效和运营效率上,而不是直接收取担保费用.文章研究的是基于保理融资下的新业务——订单转保理模式.描述了订单转保理融资模式下的整个供应链运作现状,考虑供应链中零售商为供应商提供信用担保,通过设定保理回报率收取担保费用,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单周期报童模型,探讨了该融资模式对供应链绩效和效率的影响及保理回报率对订货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订单转保理模式能够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使得供应链多方共赢,但并不能明显改善供应链效率,说明该模式下协调依旧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另外,零售商愿意提供信用担保,使得供应商获得贷款从而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但通过设定保理回报率获得担保费用的方式,反而会降低零售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大量有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多以委托代理理论为框架, 且大多显示"利益输送"等负面结论, 中国公司的研究结论也大体如此. 事实上, 在中国, 大股东作为独立法人大多具有其自身经营与财务行为(如近期普遍流行的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 这些行为将有可能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其影响机理及影响结果尚无定论. 结合大股东性质、融资约束等中国制度背景因素, 本文研究了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改善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 (1)与国有大股东相比, 民营大股东因融资约束等原因而大量采用股权质押融资策略; (2)股权质押行为与大股东持股比率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 相对于国有大股东, 民营大股东因融资约束及质押融资更强的"对赌"意愿, 其质押行为与持股比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3)与国有大股东不同, 民营大股东在质押股权后因担心控制权转移风险, 从而有更强激励来改善公司经营及业绩. 这也表明, 单纯从股权质押融资这一视角, 大股东(尤其是民营大股东)的财务行为可能日趋理性, 其存在并非一味为了"利益掏空".  相似文献   

16.
民营制造业拥有较强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和信贷歧视.基于此,本文采用A股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银企关联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不同期限结构的融资性负债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关联的存在明显削弱了短期、长期负债对于研发投资的约束,且对长期融资性负债的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区分银企关联结构的检验发现,相对于高管关联,持股关联在其中的作用更显著,且对于小型公司、高科技公司及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公司的影响更大.特别地,我们还发现建立持股关联的小型公司、高科技公司,其短期负债的约束作用同样被显著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深入地阐释了银企关联在中国民营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这种非正式制度对市场化的替代作用及其合理性提供了证据支持,并丰富了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领域的研究视角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1~2014年我国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融资约束理论对客户关系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机理和具体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检验。研究发现,客户关系集中度越高、客户关系波动性越大,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高,且这种影响在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里更为明显。对客户关系集中度以及客户关系波动性增加公司现金持有的机理进行分析,证实了较高的客户关系集中度和波动性能够增加公司外部融资成本,进而增加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其具体路径为:客户关系集中度越高,越有可能向主要客户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并得到更少的商业信用,同时降低了公司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客户关系波动性越大的公司,向主要客户提供越多的商业信用,并得到越多的商业信用,但客户关系波动性对公司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影响程度比对公司从客户得到商业信用的影响程度更大,同时,客户关系波动性越大的公司获得银行贷款越困难。为从客户关系的角度解决中国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过高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基于社会资本互惠互换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地方政治关联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资在二者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低成本战略作为调节变量弱化了研发投资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一方面,对地方政府而言,不要仅仅关注GDP增长而给企业施加太大的压力,而应该给企业提供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平台.另一方面,企业在与政府建立关联之后,应利用好从政府手中获取的稀缺资源和便利条件,投入到创新项目之中,为企业带来新的转变,这才是资源的良好利用.低成本战略是不利于产出创新成果的,企业不要一味地追求低成本高利润的经营模式,在长期计划部署上做出更多关于创新产品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库存商品融资下的库存优化管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传统的库存决策模型往往会忽略企业的资金约束问题,而企业的资金约束以及融资方式都会对企业的库存决策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讨论在仓单质押的背景下,假设销售商品属于报童问题,企业应采取的总体库存决策.研究发现如果银行对于质押库存给予的贷款价值比较低,企业只有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贷款价值比较高,企业就有可能保留部分资金,以贷款来继续追加库存.  相似文献   

20.
探讨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如何影响集团企业债务融资形式,对于揭示集团公司债务分布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央行逐步放开贷款利率上下限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产权性质构造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贷款利率上限放开显著抑制非国有企业集中负债程度,而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显著提高非国有企业集中负债程度,两者呈现非对称性的影响;贷款利率上限管制放开对非国有企业集中负债的抑制效应在母公司盈利状况更差的样本组中更显著,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非国有企业集中负债的加剧效应在母公司盈利状况更好的样本组中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贷款利率上限放开显著缓解了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显著加剧了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这与集中程度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从母子公司间债务分布视角考察了利率管制放松对集团负债融资模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从中国独特金融制度环境揭示集团企业集中负债的具体动因,对进一步推进集团企业去杠杆行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