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菜名的日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饮食文化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菜名日译时采用直译、音译、注释、意译、借译等五大基本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其文化可译性。事实证明:对菜名这一特殊语言材料进行合理、恰当的翻译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曹盼盼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0,12(1)
川菜历史悠久,享有盛誉。因其取材广泛、调味多变、技法多样、品种繁多、命名方式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等原因,川菜菜名中很多地域文化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表达,增加了其英译难度,影响其发展及对外传播。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翻译角度出发,以语义切近原则、文化传播原则、简洁原则、美学原则及创新原则为指导,对比现今仅有两权威译著《美食译苑》和《中国川菜》中同一菜名英译,分析菜名中诸如食材、烹饪技法、口味、文化典故等地域文化英译适切情况,以期对菜名英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从目的论视角看中餐菜名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中文菜单的文化内涵和构成特点,在目的论的观照下,讨论了菜单翻译的原则、功能、策略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式菜名的英译及中国餐饮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食配美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菜品命名法主要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类.本文从中国菜的命名和构词方式入手,初步探讨了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意译加注等六种中国菜名的英译方法,并对中国餐饮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从饮食内容、饮食方式、菜肴命名三个方面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合中餐菜名英译原则,提出了相应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菜名的相对不可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有丰富文化涵义的中国菜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给译者在翻译时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客观上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因此翻译过程中也必然有源语言文化信息丢失的时候,导致文化的不可译。中国菜名相对不可译的原因为:中国人对动物内脏的偏爱、新潮菜名新奇古怪、药膳菜名越来越多等。翻译对策则为:对于含有动物内脏的菜名采用不译的方法;对新奇古怪的新潮菜名采用汉语拼音配图片或英译配图片;药膳菜名中的药膳采用音译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日益增多,中国的餐饮业同其它行业一样也面临着走向世界这个问题。本文借助功能目的论研究中国菜名英译。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讨论由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引申出的四种翻译策略,即:直译、音译、意译、借用在中文菜名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其英译因具有翻译和外宣等特征,质量不可忽视。研究发现,许多红色旅游的英译中存在许多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语言使用的失范、信息传输的失范、宣传功能的失范等。探究其失范的原因对有效进行红色旅游英译及扩展红色旅游海外市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餐菜名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中餐菜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翻译模因论这个跨学科新兴理论为基础,探讨中餐菜名英译过程中的规范以及英译策略的异化和归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菜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内涵,蕴含着特色鲜明的本土文化元素。因此,译者必须重视本土文化内涵的传递,制定恰当的中国特色菜名对外翻译策略。从本土文化视角出发,对中国特色菜名的翻译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以我为主、兼顾读者的显性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郭飞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翻译实践是基于翻译理论基础上的一条主要学习翻译的途径。中西译学理论将学生误译现象归纳为词义理解错误型、语法概念模糊型、脱离语境型、硬译死译型、汉语表达欠缺型、文化知识欠缺型。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根据语言环境,注重翻译的灵活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献英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它的宗旨是让译文受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本文以翻译实例探讨了政治文献英译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2):34-37
中国菜名"花样百出",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在语言方面也极富汉语语言特色,包含着许多修辞手法,使菜品有了视觉、听觉和味觉全方位的"包装",在形、色、意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其中与修辞有很大渊源的文化内涵值得一探,二者的关系也很微妙。同时,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菜名也被广泛关注,但最重要的是怎样正确的使用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中文莱名使用古代诗文、典故词语、吉祥话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用现象,本文采用模因论对这一语言现象加以分析,认为它们是一种具有通俗性、文艺性或权威性的强势语言模因,中文莱名使用捆绑策略依附其上,其目的在于和它们结合成模因复合体以强化自身的感染力,增强吸引力和可接受性,使自身得到复制和传播。本文最后从模因论的角度为中文莱名选择古代诗文、典故词语、吉祥话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当代创作了许多的诗歌,且题材形式多种多样,中国现当代诗歌不但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点,同时也包含了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某种层面上而言,这些诗歌体现了东方人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审美视角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且与国外诗歌尤其是英美诗歌互相映照。为了进一步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人们开始了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而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英文翻译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翻译历程。文章将对中国现当代诗歌进行介绍,并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翻译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和爱国人士。《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重要地理文献!中国典籍英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作者总结出典籍英译的三个策略,希望能对从事典籍英译的人们和典籍英译爱好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闽汕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71-74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