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恐龙专家甄朔南先生撰写的又一科普力作《走近恐龙》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著作详细介绍了关于恐龙以及相关的知识,特别适合于想深入了解恐龙知识的青少年朋友以及其他恐龙爱好者阅读。目前,我们国家到处在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目标,大力开展科学普及事业。《走近恐龙》正是迎合了这种科普趋势,以大量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家感兴趣的关于恐龙的知识。提起恐龙相信每位读者都能说出一二,《走近恐龙》考虑到这些因素,并没有停留在简单…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个题目,人们不禁要问:恐龙不是早已绝灭了的远古动物吗,怎么又活了呢?当我在英国进修期间看到大英自然博物馆这则广告时也莫名其妙.展览开幕的当天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展览大厅.说来也巧,招贴标志是个恐龙足迹.这个足迹的原型正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甄朔南研究员和我本人共同研究命名的、发现于我国四川省的岳池嘉陵足迹.现在这个广告招贴画贴遍了伦敦城,仿佛恐龙走遍了伦敦的每个角落,到处都留下了它们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博物馆博大精深,它是一个多功能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机构。因此,它的理念与方法必须与时代同步。但是许多人对博物馆的使命与定位、物与人的关系、科研与科普的关系弄不清楚。比如有人认为博物馆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或宣扬某一行业的成就,其实博物馆的终极目的则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充实人生。”这席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是我国著名博物馆学专家甄朔南教授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博物馆学术研讨会”上的一段精彩发言。博物馆的新理念究竟表现在哪里?我在采访甄朔南教授时他对我说:“第一体现在…  相似文献   

4.
早在本世纪的80年代之初,美国博物馆协会(AAM)就出版了《21世纪的博物馆》一书,揭开了探索21世纪博物馆的序幕,全世界许多博物馆学家都发表了如何把本国的博物馆带进21世纪的文章。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博物馆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的广大会员也一直在沉思什么是21世纪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于是由该协会编辑出版,由甄朔南、沈永华主编的《21世纪自然科学博物馆文集》,就在这世纪之交出版问世了。这本书从国际博物馆协会给博物馆所下的定义一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优秀少儿科普作品的成功之处,通过分析国外优秀少儿科普读物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创作语言、构思、阅读对象、出版形式、创作团队综合素质水平等关键环节与因素,总结了少儿科普读物创作中的创新性方法与方向,结合我国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创作的现状和创新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说出诸多青少年阅读科普读物的重要性,但是重要不等于必读.好看、有用、为读者架设阅读的坡度,是唤起青少年对科普读物兴趣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的陆生爬行动物。从一位名叫吉迪恩·曼特尔的英国乡村医生首次发现恐龙化石起,到1989年在南极洲出土恐龙化石为止,全世界七大洲都有发现恐龙遗迹的报道。目前,已被描述、记载和命名的恐龙有650~700种。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公映后,引起人们对恐龙的极大兴趣。应运而生的恐龙玩具、恐龙工艺品、恐龙卡通片、恐龙邮票。以及绘有恐龙图案的汗衫、外套、领带、饰物等,都成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畅销品,而各国发行的恐龙钱币也成为收藏者钟爱的珍品。除了蒙古于1989年率先发行一种  相似文献   

8.
恐龙是一类灭绝了的古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2.25亿年前的中生代,在地球上大约生存了1.5亿年。恐龙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它们遗留在岩层中的遗骸(遗体)、遗迹(皮肤、足印)、遗弃物(蛋和粪)化石。恐龙化石在世界各大洲(包括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某些岛屿)都有发现。恐龙是研究生物大进化的最好例证。恐龙化石可作为洲际间的陆相地层对比的标志,它们的分布是大陆漂移的证据。而恐龙神秘、突然地在地球上消失,更是科学界一个难解之谜。近年,恐龙成了科幻小说、影视大片中的主角,世界范围内的“恐龙热”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9.
骆昌芹 《少儿科技》2023,(Z2):74-75
<正>距今2.5亿—6500万年前,是地球的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繁盛的时代。若问爬行动物中谁最有名,非恐龙莫属。广义的恐龙,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其中,非鸟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已全部灭绝。本文所说的恐龙就指非鸟恐龙。当时,除恐龙以外的爬行动物都是恐龙的亲戚,有近亲,也有远亲。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中生代的霸主,恐龙大概是最受欢迎的史前动物了。随着对恐龙的了解,人们心中或许会有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哪种恐龙才是真的最大,为什么恐龙的名字会变来变去,恐龙会叫吗,它们到底长什么样?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研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吧。  相似文献   

11.
许多小朋友十分喜爱看各种恐龙的卡通片,尤其是翼龙、霸王龙的觅食,打斗画面。确实,2亿年前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着。然而到了6500万年前,曾经不可一世、庞大的恐龙家族却从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 我们只能从残存的化石中去了解恐龙的形态及当时它们生存的环境。为什么如此神勇的恐龙不是在地球上逐渐消失,而是一下子绝迹了呢?这给人们留下种种猜测。当前,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宇宙中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恐龙的绝灭,但是也有人认为下面几种猜想也是造成恐龙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96年至1998年,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都把兴奋的眼光投向了中国,因为在中国辽西的地层中发现了带毛的恐龙。特别是“中华龙鸟”倒底是恐龙还是鸟类的问题更是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涉及到已经争论了129年的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即鸟类的起源及早期演化的问题。由于新闻媒体把中华龙鸟炒得沸沸扬扬,所以有不少读者问:恐龙与鸟类亲缘关系的争论最早是怎样引起的?中华龙鸟倒底是恐龙还是鸟类?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吗?这里就简略的谈谈恐龙与鸟类的亲缘恩怨。圣诞大餐引发的思考与争论  相似文献   

13.
正养只恐龙当宠物,可能是很多人的梦想。但你一定要清楚,这并不简单。当你选择驯养一只恐龙时,你就成了它唯一的主人,喂食、陪伴,你必须好好爱护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拥有一只恐龙。草食恐龙是首选捕捉恐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需要强壮的体魄和意志力,以及什么都不怕的勇气!作为明星恐龙,谁都想养一只霸王龙。现在请扫描目录页微信,回复"霸王龙",先感受一下霸王龙的嘶吼声吧,希望你没被吓到。好吧,请继续你的无所畏惧。单从安全角度出发,我还是建议你养一只草食恐龙,毕竟你只是想养恐龙,而不是用自己喂恐龙。假如你担心你的草食恐龙被其他恐龙吃掉,那为什么不养只甲龙呢?  相似文献   

14.
自贡大山铺下沙溪庙组恐龙动物群的研究中,沉积岩石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恐龙的埋藏环境,并试图探索该恐龙动物群的死亡原因。恐龙及其伴生动物群的物质成分和内部组构的研究是完成上述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第一步就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通过对恐龙的内在的原始落后性的阐述,指出了恐龙绝灭的必然性原因,即:恐龙的绝灭是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决定了它最终走向绝灭的深渊.同时,提醒人们要吸取恐龙绝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6.
恐龙,这个生活在距今七千万年以前的怪物,现在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动物了.报刊、电台经常报道世界各地奇形怪状恐龙的发现."中国恐龙展览"也将于今年7月在日本东京展出.但是,人们最初是怎样发现恐龙的,现在对恐龙又有些什么新的认识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风华正茂时已是奠基人,花甲古稀年仍为开拓者.刘南陔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科研专家,精益求精的杂志编辑,为大家所推崇. 南陔先生思想活跃,目光敏锐,治学严谨,在<素质教育论坛>默默坚守多年,不多拿一分钱,放弃闲情逸趣,这种思想境界极高,非有献身精神不能达到.南陔先生以率真的人生诠释了一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人格本质.  相似文献   

19.
“哞!……”,“哼!……”,“唧唧!……”各种怪叫声从树林里传出来,是牛?是猪?是猴子?走进去看,老天!是恐龙!脑子还清醒,知道一定是假的,可是上来一摸,分明是肉乎乎的。恐龙在叫,在爬,眼睛里还露着凶光,一直要把你看得心慌,快跑!真的是活恐龙! 我敢打赌,世界上没有比这里的恐龙更真的恐龙了,这些恐龙是怎么样被“生”出来的呢?你也想DJY一只吗?那就跟我来吧。  相似文献   

20.
雒晓刚  李大庆  彭措 《甘肃科技》2005,21(11):114-117
兰州-民和中新生代断拗盆地,早白垩纪陆相地层分布广泛,在盆地南缘的永靖县盐锅峡一带发现恐龙足印化石群,引起了国内外恐龙学者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恐龙足印产出层位的岩性组合、沉积环境、古生物特征研究,认为河口群盐锅峡组上段下部紫红色中薄层状泥岩与灰绿色中厚层状砂岩是恐龙足印的产出层位.湖盆边缘滨湖带为恐龙活动的古环境背景.这一成果为后来在兰州-民合盆地东南缘找到恐龙骨架化石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盆地恐龙学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