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抽吸模式对主要减害降焦技术的影响,测试了3种抽吸模式下卷烟样品中15种化学成分的释放量.研究表明:不同抽吸模式对主要减害降焦技术的影响程度不同,ISO模式下卷烟滤嘴通风率的改变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B模式下卷烟滤嘴通风率的改变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减弱,烟丝配方调整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增强;CI模式下烟丝配方调整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研究结果为新形势下新卷烟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接装纸透气度对常规卷烟的烟气化学成分释放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制备了4种不同接装纸透气度(0、80、150、250 CU)的卷烟,并对烟气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差异化及PLS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大,主流烟气中的CO、HCN、NH3、苯酚、巴豆醛的释放量和危害性指数H呈很好的显著负相关,总粒相物、烟碱、焦油的总量和单口抽吸量有规律的线性下降,而抽吸口数增加.同时,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加,卷烟的感官质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感官质量总体评价为150 CU>80 CU>0 CU>250 CU.这说明接装纸透气度对卷烟烟气的各类成分及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抽吸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在ISO、Massachusetts和Health Canada这3种抽吸模式下分别抽吸了15种市售卷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了主流烟气中4种主要芳香胺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混合型卷烟芳香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②与ISO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setts或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卷烟烟气芳香胺的释放量均显著提高;③抽吸模式的改变对高滤嘴通风率卷烟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更为显著;④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含量与芳香胺释放量呈现不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各种卷烟材料参数对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学建模方法,运用效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卷烟材料中卷烟纸透气度(X_1)、接装纸透气度(X_2)、成型纸透气度(X_3)、复合滤嘴前端丝束规格(X_4)、复合滤嘴嘴端丝束规格(X_5)、添加剂A用量(X_6)、添加剂B用量(X_7)7个参数对主流烟气焦油释放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7种卷烟材料参数对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的影响程度的由大到小顺序为X_4X_2X_5X_3X_1X_7X_6;(2)双因素交互作用比较明显的有:X_1与X_5,X_1与X_6,X_2与X_3,X_2与X_5,X_3与X_4,X_3与X_7,X_5与X_7;(3)除对主流烟气焦油释放量影响较大的X_2,X_4以外,其他5个卷烟材料参数对主流烟气焦油释放量变化速率的影响由快到慢依次为X_5X_6X_1X_3X_7.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添加碳纳米管材料的卷烟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焦油、一氧化碳等)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酸化的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的吸附效果优于未酸化的碳纳米管,且对一氧化碳、焦油、烟碱影响不明显,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卷烟抽吸品质有所改善,口感柔和,烟气刺激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纸通风率对卷烟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纸通风率与烟支吸阻、滤嘴通风率、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指标、一氧化碳/焦油质量比、3,4-苯并[a]芘含量、烟草特有亚硝胺中的N-亚硝基去甲烟碱(NNN)含量都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并可拟合得到对应的回归方程;卷烟感官质量总体评价认为,纸通风率为5%~8%时,卷烟感官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加热不燃烧卷烟抽吸过程中滤嘴端主流烟气的温度,采用冻融循环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的复合相变材料,并将所制备的材料添加于加热不燃烧卷烟滤嘴中,考察抽吸过程中该材料对滤嘴端主流烟气的降温效果.采用恒温加热、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DSC)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的物化结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五味子提取物在卷烟中的应用,采用鹤庆五味子为原料,对五味子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检测了五味子提取物的物理性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五味子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对五味子提取物对卷烟的感官评吸结果和对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发现五味子提取物所含香气成分丰富,具有改善卷烟抽吸品质,清除自由基和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的作用,是理想的烟用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苯并(a)芘[B(a)P](0.125、0.250、0.500、1.000、2.000、4.000、8.000、16.000 μmol/L)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系721.221,研究B(a)P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和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染毒16 h,分别应用MTT比色法、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研究B(a)P对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细胞活力、细胞因子IFN-α、interleukin-1α和interleukin-6分泌和热休克蛋白70表达情况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0.125~1.000μmol/L低剂量B(a)P染毒组促进细胞的生长(P<0.05),1.000 μmol/L B(a)P染毒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达到峰值,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增加了55%.2.000~ 16.000 μmol/L B(a)P染毒细胞,16 h后对细胞活力存在显著抑制作用(P<0.05).IFN-α随着B(a)P染毒浓度的升高,IFN α分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 μmol/L B(a)P染毒组分泌达到峰值,随后降低.IL-1α和IL-6分泌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剂量-效应关系.HSP70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证实B(a)P对721.221细胞活力、免疫活性和应急因子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为今后评估人群接触B(a)P对免疫系统和自身应急系统的毒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卷烟材料不同组合对卷烟通风率的影响效应,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建立了卷烟纸透气度、成型纸透气度、接装纸透气度、烟丝端丝束特性参数、滤嘴端丝束特性参数、滤棒添加剂A、滤棒添加剂B等7种卷烟材料要素对卷烟通风率的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因素主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和因素交互作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组合卷烟通风率最大相对变幅达84.59%;各因素对通风率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成型纸透气度,卷烟纸透气度,滤嘴端丝束特性参数,接装纸透气度,烟丝端丝束特性参数,滤棒添加剂A.高水平背景下,成型纸透气度、接装纸透气度、烟丝端丝束特性参数、滤棒添加剂A与卷烟通风率均呈正相关性;卷烟纸透气度与卷烟通风率呈负相关性.中水平背景下,接装纸透气度、烟丝端丝束特性参数、滤棒添加剂A与卷烟通风率呈正相关;卷烟纸透气度取值55cu,成型纸透气度取值5 500cu时,卷烟通风率分别取得最大值;低水平背景下,卷烟纸透气度取值62cu时,卷烟通风率取得最大值;除滤嘴端丝束特性参数增大会促使卷烟通风率降低外,其余因子变化对卷烟通风率影响不显著.卷烟纸透气度与接装纸透气度、接装纸透气度与成型纸透气度、接装纸透气度与滤嘴端丝束特性参数、成型纸透气度与烟丝端丝束特性参数、成型纸透气度与滤棒添加剂A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卷烟通风率.运用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可在限定的实验区域内快捷、准确地确定卷烟材料多因素对卷烟通风率的影响规律,为低害卷烟设计开发提供卷烟材料组合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细支烟主流烟气焦油释放量受材料参数(卷烟纸透气度、接装纸透气度、成型纸透气度、滤棒丝束规格)的影响程度,运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案制备了不同材料组合的卷烟样品,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通过单因素、主效应、边际效应等分析方法对建立的焦油释放量(因变量)与材料参数(自变量)数学模型进行了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参数与验证实验.结...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PAHs)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因其具有"三致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PAHs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是一类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尤其是四环以上的高相对分子质量PAHs,芘即是其中的代表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管式炉层燃方式研究了燃烧温度、气氛等不同条件对高硫石油焦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s)生成及其分布的影响,探讨了石油焦特性对生成PAHs种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焦在空气中燃烧PAHs的生成总量随着实验温度(600~900℃)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700℃时达到最大值。石油焦在氮气中热解时,PAHs生成规律也是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800℃时达到最大释放值。不同反应温度和气氛下释放的PAHs均以低环芳烃为主。相同燃烧条件下,随着石油焦挥发分质量分数的增加,PAHs生成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石油焦中硫元素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PAHs生成量减少;随着石油焦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增加,PAHs生成量呈现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规格平准器对卷烟质量的影响,分别选取细支和常规卷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槽深和弧长劈刀盘对卷烟物理指标、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劈刀盘卷制样品的物理指标、烟气指标都符合产品设计要求;(2)随着劈刀盘槽深的降低和弧长的缩短,烟支总通风率(主要是烟丝段通风率)略有降低、紧头密度比明显缩小、密度均匀性逐渐变好,但端部落丝量增多、卷烟空头剔除率增大;(3)不同劈刀盘样品间总体感官质量差异不明显;(4)随着劈刀盘槽深的降低和弧长的缩短,抽吸轻松感变好。  相似文献   

15.
马桂芹 《科技信息》2012,(16):335-336
为分析接装纸对卷烟产品的影响,本文随机抽取了部分样品进行了检测对比。结果表明:目前行业使用的接装纸对卷烟外观质量和加工环节影响较小;接装纸透气度对卷烟主流烟气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技术指标均能达到行业在卷烟安全卫生性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苯并[a]芘(B[a]P)是卷烟烟气中的重要有害成分,其在人体内产生的代谢物3-羟基苯并[a]芘(3-OHB[a]P),可作为B[a]P接触生物标志物用于区分不同暴露剂量人群(如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职业暴露和普通人群)及预测可能的作用机制。本文对B[a]P的危害性、3-OHB[a]P来源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从3-OHB[a]P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出发,对其在感受烟气和普通人群中进行生物监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郑州市PM_(10)和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于2013年4—12月在郑州大学采样点同步采集大气中的PM10和PM_(2.5).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Ba P毒性当量法对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采用比值特征法揭示PAHs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AHs的单体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基本上都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其中4~6环化合物是PAHs的主要成分.郑州市四季大气颗粒物Ba P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制,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经过比值特征法分析得出,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AHs主要来自燃煤源、石油化工源、生物质燃烧源和机动车尾气源.  相似文献   

18.
以加热卷烟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加热卷烟制品烟丝在加热和抽吸模式下的烟气流动和传热过程,建立了加热卷烟制品内部烟丝加热和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加热卷烟制品经加热器加热后,烟丝段温度升高至493.6 K,总传热系数为3.4 W/(m2·K);由于在抽吸模式下有烟气通过,烟丝段温度由39...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卷烟烟气中的苯并[a]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固相萃取方法去除卷烟烟气中杂质对分析物苯并[a]芘的影响,建立了气相色谱-选择离子(SIM)质谱方法分析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苯并[a]芘的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回收率为96.3%,检测限可达到0.07ng/支卷烟.检测了国内外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的量,结果显示国产烤烟型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的量明显高于国外混合型卷烟.  相似文献   

20.
以一辆国Ⅴ柴油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试验研究了柴油(D100),废食用油制生物柴油-柴油体积混合比例分别为5%、10%和20%的B5、B10、B20燃油的颗粒物可溶有机物(Soluble Organic Fraction, SOF)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Ⅴ公交车排放的SOF组分主要集中于粒径0.1~0.5μm的细颗粒,脂肪酸以碳原子数8~18的偶数碳脂肪酸为主,烷烃组分的碳原子数为16~36,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呈双峰分布,PAHs以3环和4环PAHs为主;与柴油比较,国Ⅴ公交车燃用生物柴油的颗粒物质量、脂肪酸、烷烃、PAHs排放因子降低,颗粒物中SOF比例增大,3环PAHs减少,PAHs等效毒性与柴油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