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10):1686-1690
研究了含有活性酵母菌、酵母菌细胞壁及水合铝硅酸盐等酵母霉菌毒素降解剂对霉变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降解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酵母霉菌毒素降解剂添加量的增加,对黄曲霉毒素B_1的体外吸附率逐渐升高,而且试验用鸡粪便中黄曲霉毒素B_1排出率也逐渐升高,当加入的毒素降解剂质量浓度为0.25 mg/m L时,对黄曲霉毒素B_1的体外吸附率效果最好,达到98.21%,黄曲霉毒素B_1的排出率达到86.07%.试验结果表明该毒素降解剂对霉变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_1脱除和降解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动物食用霉变饲料中毒.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山苍子芳香油熏蒸法,对自然污染黄曲霉毒素B_1的芡实进行去除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0°—45℃下,用山苍子芳香油,对自然污染黄曲霉毒素B_1的芡实,熏蒸处理72小时,可使芡实中黄曲霉毒素B_1由30PPb下降到国标10PPb,解毒效果达66.7%。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南方某鸭场北京鸭黄曲霉毒素中毒症(aflatoxicosis)的病因进行了研究,发现鸭饲料中霉菌(特别是黄曲霉)污染严重。每克饲料中霉菌菌落数达9.00×10~(-5)个,其中黄曲霉达3.15×10个。50%黄曲霉菌株产毒,菌株产毒量强,其中有两株产黄曲霉毒素B_1高达1,500000ppb。饲料中黄曲霉素素B_1含量相当高,达475ppb。黄曲霉毒素可能是诱发幼鸭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B_1是致癌因素之一。本文用离体培养肝细胞,观察黄曲霉素B_1对肝细胞间期核超微结构及RNA转录、加工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粮食中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混合液(体积比84∶16)振荡提取20 min,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经PRIME-HLB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定容.质谱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并选择多反应监测方式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限(3S/N):呕吐毒素20.0μg/kg、赭曲霉毒素A 1.0μg/kg、玉米赤霉烯酮5.0μg/kg及黄曲霉毒素B_1 0.2μg/kg.用该方法检测小麦、玉米、大米和高粱等试样,4种真菌毒素的加标回收率介于75.5%~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6%(n=6).  相似文献   

6.
食品及农产品中,因真菌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是人们健康的一大威胁.因此,探寻一种简便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配体交换的方法,使用磷酸化的黄曲霉毒素B1适配体将油酸分子包裹的油溶性上转换纳米颗粒改性为水溶性纳米颗粒.在构建水溶性纳米荧光探针的同时,保留了适配体识别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结合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小分子竞争法快速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0ng/mL,检测限为2.4ng/mL.将该方法用于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3.8%~111.6%.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群衍生物,可分为B1和G1两大类。黄曲霉毒素性质较稳定,其产生菌黄曲霉菌在自然条件下较易生长繁殖,并产生具有毒性的黄曲霉毒素,此毒素对人类造成致突变危害、肝脏危害等,容易对食品造成污染从而危害人类健康。检测黄曲霉毒素需要简便、快速、容易操作的方法。预防黄曲霉毒素产生危害的主要措施是防霉和去毒。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B1是食品污染中常见一种物质,本文笔者重点介绍了食品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的化学检测分析方法,以期通过提高食品的检测方法,促进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是在湿热环境中出现的一种曲霉次代谢产物,由于毒性较大,因此对于人体产生的危害也比其他毒素要显著。随着20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于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也日益加深。由于黄曲霉毒素极易产生在一些食品中,因此国际上对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有一个严格的限制。而该文就着重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以及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快速检测方法,并对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兆蕃 《甘肃科技》2010,26(18):89-93,84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是由某些真菌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理化性质、分布与产生的条件及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论述了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而确保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1.
采用活性酯法,将AFB1-BSA人工抗原交联于含有羧基表面的荧光微球,通过与游离AFB1竞争抗AFB1单克隆抗体后,再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二抗的反应,建立基于微球的间接竞争免疫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流式细胞仪检测AFB1的检测限为0.03 ng·mL-1,检测范围为0.05~1.0 ng·mL-1.与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和黄曲霉毒素M2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1.0%.在玉米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7%~103%,变异系数为6.1%~8.4%.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与其氧化酶接触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及其他产物。本研究采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将黄曲霉毒素氧化酶固定在醋酸纤维素载体膜上,制备电流型电化学酶电极。在SBA流动注射分析仪器上安装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电极,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酶电极对黄曲霉毒素具有良好的响应特征,测定精密度(RSD)为1.20%(n=10),线性范围为0 ~100 μg/L(R2=0.999 6),加标回收率为96%~102.4%。因此,本研究建立的酶电极分析法可用于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的物理检测是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近红外和传感器方法检测精度差的问题,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黄曲霉毒素B1溶液对太赫兹波的响应。首先根据B1溶液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光学参数(主要是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不同,对B1溶液的太赫兹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再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能够对黄曲霉毒素B1溶液的不同浓度进行精确识别,为以后建立黄曲霉毒素太赫兹谱库和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中含有一些黄曲霉毒素,而这些毒素如果进入到人与动物的身体中会产生肝癌等疾病问题。如果长期的服用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饲料也会导致动物胚胎中毒,还会降低奶牛的产量,也会导致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如果黄曲霉毒素进入到人体内,会诱发肝癌等严重的后果。基于此,该文主要对玉米黄曲霉毒素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式与手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材的需求和使用量也日益攀升,同时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真菌毒素的残留是导致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质量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目前,对于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系统研究尚不深入。因此,关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对中药的安全性保证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对黄曲霉毒素的概况及中药中黄曲霉毒素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进行相关的展望,以期为黄曲霉毒素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试剂盒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原理,通过抗黄曲霉毒素B_1抗体与酶标抗原、待测抗原的竞争免疫反应以及酶的催化显色反应相结合,来检测Aft.B_1,其特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结果易判读。 主要技术指标 (1)抗体效价 1:500000以上;(2)酶标抗原的酶活回收率85%以上;(3)测定限5μg/kg以下;(4)检测范围0~100μk/kg。 推广的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归纳了防除黄曲霉毒素的各种措施和方法,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防除黄曲霉毒素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影响融合率的2个主要因素探讨骨髓瘤细胞系Sp2/0细胞与黄曲霉毒素B_1免疫的脾细胞融合的最佳条件,使融合率达到100%.经筛选和克隆化,获得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B3、3H9、5G9.经过鉴定3株均为IgG_1亚类.其中3B3抗体与其他黄曲霉毒素几乎不发生交叉反应,腹水效价为1∶2×10~5,亲和力常数为3.1×10~7 L/mol,竞争性ELISA测出3B3抗体的最低反应浓度为0.05μg/L标准AFB_1样品的的回收率达96%.另外两株腹水抗体水平低,交叉反应强烈,腹水效价仅在1∶10~4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黄曲霉毒素对人类构成的健康威胁,简析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概述了几种目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同时分析了每种检测方法其独有的优点和缺点。根据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导致检测机构工作负担增大的情况,提出了如何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进行大批量次检测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