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秦儒家大一统观念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历来推重“大一统”,孔子关于“天下有道”的理论,孟子“定于一”的命题,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理想,都是“大一统”的表现。先秦儒家的大一统观念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文化价值的整合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权本位"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本特征.儒家为王权本位思想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为它奠定了重本主义、重位主义等主要的哲学思想;荀子贡献了王道政治学;孟子则贡献了"民本"的配套理论.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提出的人格美学范畴,对环境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环境艺术(建筑、园林)的基本趣味。如非礼弗履、阴阳和谐、有无相生、道法自然等等。从这些美学趣味中,可以看出中国环境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环境与人相通。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把环境美与人格美联系起来理解。  相似文献   

4.
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渊源、内容、特征为切入点,试对先秦德政思想的前后继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理论品质作简要探讨,以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认知思想方面,王充一方面反对孔子"学而知之"说,认为圣人不能先知,一方面又肯定了孔子认识论中的学与思、知与行。王充对孟子"耳目之官"与"心之官"也有详细的解读,认为在认知的过程中"耳目之官"与"心之官"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王充的认知思想同荀子的认知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认为荀子不仅谈及知与行的问题,还以"符验"作为检验认识对与错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以“仁”为核心的先秦儒家思想中 ,文教德化意识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而其中的“德化”作用 ,又是他们尤其重视的。孔子认为“修文德”是统治者惟一的施政措施 ;孟子提出了“王道”主张 ,而其“王道”的核心内容依然是“以德行仁”、“以德服人” ;荀子的思想相对于孔孟颇有点离谱、叛逆 ,但他也是始终坚持着“君者 ,民之原也 ;原清则流清 ,原浊则流浊” ,“君者 ,仪也 ;民者 ,景也 ;仪正而景正。君者 ,盘也 ,民者 ,水也 ,盘圆而水圆”的德化思想。他们都试图通过“德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先秦儒家的处世思想以“仁”为中心,同时注重“礼”、“德”、“道”,由此构成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8.
儒家把万物作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从孔子的.乐山乐水",孟子的"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到荀子不失.万物之情",先秦儒家保留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原始生态伦理思想的样本,为现代生态伦理学健康发展和理论建构提供了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9.
由“爱民”、“利民”和“治民”所构成的民本主义,是先秦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和社会学说,它既是儒家的社会管理原则,也是其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其中蕴含的生态学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宋渊渊 《科技信息》2008,(13):215-2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因时而变,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本文正是深入挖掘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从人自身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孔子是中国关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我国关学史和文艺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美学思想里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文”和“质”,孔子曾着重论述了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孔子主张“文质彬彬”、文质兼备,认为善即是关。孔子“君子比德”的审美观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论语》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他的美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美育工作亦具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先秦儒家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与乐的起源与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与原始宗教密切相连,后经上古三代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西周时代的强化,礼乐逐渐脱离了宗教神秘色彩,但源于原始社会祭祀活动的文化精神,仍以礼乐的理想准则而延续。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先秦儒家将礼乐与伦理紧密结合,用"仁"来解释礼乐,表达其美学主张,认为凡是美的,就必须体现"仁",符合"礼",注重美与善的关系,强调艺术与伦理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世俗政治权力高于宗教权力,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形态一样,以自然作为其人为文化价值设定的不证自明的最后根据,使本来人为设定的文化价值自然化。儒家文化自然化表现为内向和外向两条路径。内向路径认为人的道德感情是生而有之的,自然的,由这一路径产生了抒情自然论。外向路径则利用天的天然性来作为文化价值的最后根据,由此而形成了既是道德又是审美的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诗教和乐教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没有的优越性。在诗乐教化过程中,道德情感在审美情感基础上自觉激发而不显强制性;在诗乐教化结果上,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圆融合一而不至于主体偏枯,并能使主体抵达生命的最高人生境界。孔子的这一诗乐关学思想既可成为反思美善关系的理论资源,又能为当前的审美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审美对象存在方式的具体含义可以逻辑地表述为:“自在-自为-为我们”的“准主体”。与此相应,纯粹知觉主体则是一个“自为-自在-为对象”的“准客体”。在审美对象与知觉主体“自在-自为”的整体层面上,两者互为主体,互为客体。从这样一个角度看,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两者之间的可逆性的辩证关系实则是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焦作地区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经济方面,夏时,焦作的经济就比较发达,是夏人聚集之地;商时,为其经济中心之一;西周、东周时期,为其经济支柱地区。政治、军事方面,夏时,焦作地区为少康中兴的基地;商时,为其政治中心和征伐方国的军事基地;西周时期,为其重要封国所在地,为控制东方起着重要作用;春秋时期,晋启南阳,东抗齐,南拒楚,称霸诸侯;战国时代,泰取野王,奠定三晋灭亡的基础,同时揭开秦灭六国的序幕。因此,焦作地区在先泰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传世本《缁衣》作为戴圣辑《礼记》中的一篇,其成篇年代、作者及其后的传授情况历来不详。上世纪90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回购了一批楚简,这两批文献中都有《缁衣》篇,证明其成篇年代不晚于战国。传世本、郭店简本、上博简本三者互证,使我们可以对《礼记·缁衣》作一番追本溯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语美育中,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表象的采集和储存,并要千方百计调动和激活学生积累的审美表象,使其正确地理解和表述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