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讨论了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概述了数字人体研究现状、数字人体的概念与研究方法、数字人体原型与模型、数字人体基础理论、数字人体核心技术、数字人体技术方法、数字人体标准化和数字人体研究示范等,为研究数字人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讨论了人体系统模型,包括人体系统的物质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和信息模型.重点讨论了人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础理论,内容涉及人体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随机性、自组织、人体系统的简单巨系统、复杂巨系统等诸多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体电阻抗随人体脂肪多少的不同而不同,对人体施加恒定安全的小交流电流,则在人体相关部位产生的电势差不同,设计了一人体健康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系统测量流程,对激励源、激励与检测电极、程控开关、弱信号处理电路做了具体说明.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系统能按人体区段电阻抗监测人体的肥胖程度,以此可作为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的三维人体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人体数据库,按特征点位置确定若干截面,对截面上的特征点重新识别和处理,获得胸部、脖子、腰部和臀部等特征部位截面环的训练样本,利用4层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编程分别训练得到人体胸部、颈部、腰部和臀部的神经网络权值参数,从而得到适用于一般人体的截面环自动生成模型,自动生成用户人体各个特征部位的截面环,最终生成三维人体网格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逼真实际人体特征曲线,是在只有用户人体参数信息,无扫描人体情况下的一种较好的人体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人体与物的关系为线索,探讨人体与物之间相互的界定问题,即人体向物的转化和物与人体结合的有关问题,如遗体、人体器官移植、人造器官等问题,以期对物权的客体有正确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人体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学科,它是研究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的关系、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影响规律的科学.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的运动规律也是极其复杂的,因此,研究人体的学科也是多种多样的、复杂的.  相似文献   

7.
侯鹏高 《科技信息》2011,(4):280-280
开展人体生理学网络教学,在校园网上分别设立电教区、课程区、讨论区、答疑区,提出人体生理学网络教学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对人体生理学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展望人体生理学的教学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有瓦斯的煤矿环境中,井下工作人员等效于移动的孤立静电导体,人体静电比井下器材静电更具有隐蔽性、偶发性、危险性.本文通过实验确定能代表煤矿特殊环境中的人体电容、人体电阻,建立煤矿环境中的人体ESD物理模型,为制定煤矿人体静电安全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运动人体目标的跟踪效果,缩短目标跟踪耗时,提出融合时空多特征表示的运动人体目标跟踪算法。利用运动人体目标位置的获取时间关系确定目标初始运动速度,根据目标区域的质心位置计算搜索窗,提取运动人体目标位置;融合待检测像素点、像素点矢量及最大似然估计值3大特征,将融合多特征表示引入运动人体目标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利用运动人体目标检测门限检测运动人体目标图像像素点,确定运动人体目标区域;通过对运动人体目标的重采样及状态转移,完成运动人体目标的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运动人体目标跟踪算法的跟踪准确率高到92%左右,跟踪耗时较短、跟踪查全率较好,跟踪效果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图像序列的三维人体扫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根据计算机视觉原理来获取人体表面信息的三维人体扫描仪方案,利用摄像机和人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采集连续的图像序列,对序列图像进行预处理,从而获得各个角度的人体轮廓图像.然后根据轮廓图像的边缘点求取图像中各个高度的人体的侧影轮廓.最后通过一系列的人体的外侧影轮廓来逼近人体的原始形状,进而重建出人体表面三维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和算法是低成本、合理、有效的,根据本方案研制出来的原型系统的性能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体中的微生物菌群做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人体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并与宿主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通过研究,菌群可以在皮肤和鼻腔、眼腔、耳腔、口腔、消化道、生殖泌尿道等人体体外和体内环境的界面,构筑了一道隔离致病微生物和各种毒素的系统化的微生物膜性聚合物——人体"益菌膜"生态防御屏障.这层生物屏障能有效保护宿主,使机体免受致病微生物侵袭,在维系人体健康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系统阐述"益菌膜"生态防御屏障的形成建立、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为探究"菌群平衡"的人体微生态系统与健康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对滥用抗生素引发的细菌耐药性、人体生态平衡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在人体中已发现了近六十种元素,其中氢、氧、氮、碳等十一种元素占人体重量的99.9%以上,称为人体的常量元素,而余下的不足0.1%的体重是由硅、铁、氟、锌、碘、铜、硒等十四种元素组成,由于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微小,称为人体的微量元素。其中硒的含量为0.2PPm,它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对人体的健康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又称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类对硒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体运动的雷达回波信号特征复杂、不同运动姿态微多普勒频率差异小、难以区分精细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参数可调的同步挤压小波变换(SSTAP)的人体运动姿态分析方法。首先根据实测人体运动数据构建人体运动模型及其雷达回波模型;然后利用SSTAP方法对人体运动模型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分解,获得人体各主要部位的时频特征;再通过调整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的2个参数获得人体整体回波信号的具有最佳时频分辨率的时频特征,进一步与各部位的人体时频特征比较获得了人体运动姿态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广义S变换(GST)、小波变换(WT)等时频分析方法,基于参数可调的同步挤压小波的人体微多普勒分析结果更加清晰精细,更能反映人体微运动的特征,其微多普勒频率的分辨率比GST、WT分别提高了17%和14%。  相似文献   

14.
述及了人体的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的人体生理功能,几种主要微量元素对保障人体健康的作用及辩证地认识人体微量元素的平衡关系等。研究人体微量元素对于保障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及延长人的寿命等方面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弥补传统监控视野范围固定缺陷,并实现运动人体实时监控,采用图像处理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车载摄像头运动人体小车跟随系统。采用帧间差分法检测识别运动人体,提出一个基于灰度直方图的连续自适应均值漂移运动人体跟随算法,通过计算运动人体反向投影图的0阶矩阵和1阶矩阵,求出运动人体的质心坐标和宽度,作为下一帧跟踪框位置和大小。实验结果表明: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头采集的运动人体图像在DSP进行检测识别和跟随处理,正确地获得左转、右转、前进和后退等四个驱动信号,驱动小车跟随运动人体。实地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运动人体目标左右前后跟随,并时刻与运动人体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6.
一种采用单照相机的三维人体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非接触式三维人体自动测量是现代化人体测量技术的主要特征,也是今后人体测量的趋势所在.在分析国内外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单照相机的三维人体测量方法.首先通过在单照相机前加一套镜面组合系统,进行实时拍照,获得一张同时记录人体的正面和侧面的照片;然后通过基于图像的人体特征区域和特征参数提取得到人体尺寸信息(尺寸、轮廓点和轮廓线).试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人体衰老中的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衰老是人体发展的客观现象和必然结果,人体衰老具有可塑性。本文运用熵理论、就人体衰老及如何延缓人体衰老进行了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人体通信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因创伤小、不会感染和设备定位方便,在人体实时医疗监测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电极的耦合方式分类,人体通信可分为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和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通过分析整理现有成果可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需要共地耦合而不适合于植入式人体通信;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可弥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的缺点。已有的研究分别对两种耦合方式的样机、实验作了详细的讨论;按照电极的放置位置分别重点分析了"表面—表面"、"表面—植入"、"植入—表面"以及"植入—植入"人体通信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虽然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是伴随着多种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医疗设备的需求,其将成为未来植入式医疗通信技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按影响人体平衡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可将人体站立平衡分成两大类.其中外在因素又可分成人体的运动状态、支撑点的数量、支撑面的运动状态、人体接触的表面硬度等四个亚类;而内在因素可分成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等三个亚类.人体平衡能力的测试有支撑时间测试法、测力平台压力中心测试法、人体重心位置直接测量法、多指标综合测试等方法.人体平衡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会有较大的应用,同时在体育教学、全民健身、医疗康复、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将会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人体通信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因创伤小、不会感染和设备定位方便,在人体实时医疗监测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电极的耦合方式分类,人体通信可分为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和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通过分析整理现有成果可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需要共地耦合而不适合于植入式人体通信;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可弥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的缺点。已有的研究分别对两种耦合方式的样机、实验作了详细的讨论;按照电极的放置位置分别重点分析了“表面-表面”、“表面-植入”、“植入-表面”以及“植入-植入”人体通信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虽然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是伴随着多种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医疗设备的需求,其将成为未来植入式医疗通信技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