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逻辑经验主义向当代的自然主义与实践哲学的转变,背后实现的是对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预设的超越。就范导这一超越所遵循的路线和依据而言,图尔明的超前于科学哲学主流的工作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阿伽西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全球化时代,见证了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到科学文化学的思想史变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他用审度的态度考察了科学合理性理论的问题及其价值限度;坚持可错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相统一的科学编史学原则,以"科学是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作为自己的新科学史学纲领;提出了既反对科学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的科学文化观,主张用多元、理性、审度和包容的观点来看待科学。他关于科学合理性、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观等多方面的论述,反映了科学哲学从辩护、批判到审度的范式转换,这无论是对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文化思想史还是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哲学到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争论往往同这样两个问题有关:其一是“什么是科学哲学”。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主义学派的,如图尔敏和库恩所说,科学哲学应该研究具体生动的科学成就;另一个是逻辑经验主义学派的,如奈格耳所说,科学哲学只应当研究根据演绎逻辑重新表述的解释和确证问题。其二是“什么是产生科学哲学的充分必要条件”。从背景知识考察并结合逻辑上的推理,它应当是产生在科学和哲学都已经相对独  相似文献   

4.
科学理论的性质与地位、理论的变化与评价问题,一直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前者涉及到说明、预言、解释、还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后者关系到科学进步及其合理性的评价问题。它们对当代认识论问题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注重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的分析。历史主义不满足于这种静态的分析,认为它不仅大大缩小了科学哲学的研究范围,而且无法说明理论变化和知识增长诸问题。历史主义的各位代表人物——如图尔敏、库恩、拉卡托斯、劳丹等——的科学哲学无疑推进了知识生长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困难而不能令人满意。通过作一历史性的批判考察,我们试图表明,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分析,特别是对理论形成与理论变化过程的分析——这种应该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认知的分析,也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较为合理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2022年是苏联著名科学哲学家科普宁诞辰100周年。科普宁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基辅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研究成为苏联哲学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果之一。科普宁是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他促进了苏联科学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指出科学研究就是科学认识的过程,即感性与理性、经验与理论、知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他坚持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观念”的范畴,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和库恩的“范式”概念相得益彰。在任何艰险的环境之下始终坚持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是科普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6.
本着重分析了科学方法论的五种困境:对归纳逻辑的反对、反对方法、当代科学方法论家的自悖、元方法论的困境以及对评价规则的质疑,指出认清这些困境的目的在于寻求科学哲学更深层的理论变革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是近四十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界议论最多的问题,也仍然是当前科学哲学关注的重点。逻辑实证主义者、证伪主义者和某些科学实在论者坚持科学进步的逻辑合理性,他们把真理或逼近真理作为科学的目标,通过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不同理论趋向真理而进步的程度,他们不仅要求新理论能充分解释!日理论在经验上的成功,而且还要求新理论比旧理论解释和预见更多的经验事实。逻辑主义者严格区分理论名词与观察名词,理论陈述与观察陈述,把观察名词、观察陈述看成是自明的和可靠的,通过逻辑和方法的不变性为理论提供唯一的辩护…  相似文献   

8.
过程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将实在看作是相互关系着的过程,这一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关系性-过程性原则。过程哲学作为一种思辨哲学,必须表明自身的逻辑必然性。从思辨哲学的自明原则可以分析出关系性原则的逻辑必然性;从怀疑论的逻辑结构的解析中可阐明过程性原则的逻辑必然性。因此在过程哲学中关系性-过程性原则是重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变革理论的再考察─—评劳丹等人对历史学派科学变革理论的总结与检验殷正坤自从库恩1962年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以来,科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发展迅速。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坎贝尔、图尔明、霍尔顿、劳丹、赫斯、夏佩尔等等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0.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1974)虽然没有什么大部头的著作,但他的见解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各种学说中却能独树一帜,颇有见地。本文主要介绍拉卡托斯关于科学理论评价问题的思想。一、评价科学理论的三种方法拉卡托斯提出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而所谓划界问题(problem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方法论的新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籍德裔哲学家亨佩耳今年四、五月间来我国讲学,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欢迎。本文是他在华讲学期间应本刊之请,在几次讲演基础上为本刊撰写的。文章介绍了当前西方科学哲学中的分析经验主义和历史社会学派对科学方法论基本问题的观点,特别在科学合理性、理论变革等主要问题上的分歧。他还着重分析了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社会学派的实用主义倾向的得失,由此引出他自己既承认方法论的经验描述、也承认非经验指令的比较持平的观点,反映了后期逻辑实证主义的某种灵活态度。  相似文献   

12.
图尔敏从论证的角度考察了逻辑在生活和科学实践中的应用,认为逻辑的实质是经验知识而不是先天的、分析性推理,科学创新和进步的本质是不同范式的转化,是想象力在科学认知中的作用。图尔敏的思想对当今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他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反对逻辑的合理性是人类理性活动的普遍合理性的标准。然而,他们的论证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访问波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普(Popper)是当代西方的一个著名的哲学家。他批评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批判的理性主义”、“证伪主义”,将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密切结合起来,在“科学的哲学”中成立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西方许多自然科学家对他很尊重。我认为,在他的认识论中有一些积极的辩证的因素,可供我们借鉴,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是持反对态度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逻辑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地考察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否证论到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和反应在论乃至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主要观点,探讨了其核心信念及其关系,从而钗勒出现西方科学哲学的人在线索和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16.
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是近四十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界议论最多的问题,也仍然是当前科学哲学关注的重点。逻辑实证主义者、证伪主义者和某些科学实在论者坚持科学进步的逻辑合理性,他们把真理或逼近真理作为科学的目标,通过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比较不同理论趋向...  相似文献   

17.
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从技术与科学的划界及技术哲学与科学哲学的划界,探讨了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对把技术看作是知识体系,对把技术知识论和技术逻辑作为技术哲学研究核心内容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技术主要属于实践活动范畴,主要与经济领域相关,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主要不是两种知识体系的不同,认为技术价值论问题应是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哲学由理论优位逐渐转向实践优位的背景之下,本文以科学与哲学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为线索,重新梳理了20世纪科学哲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了逻辑经验主义(尤其是维也纳学派)所具有的实践意蕴。首先考察了维也纳学派兴起的理论渊源;其次深入挖掘了维也纳学派实用主义的内涵,比较并分析了二战前后逻辑经验主义在理论目标、研究方法和核心问题等方面的变化;最后结合历史经验与"情境"反思了西方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困境,并尝试给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意义的科学哲学研究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皮尔士的科学哲学──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发展也是从基础主义到反基础主义的发展,是可误论不断加强的过程。而早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前,美国科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就比较充分地论述了反基础主义和可误论的科学知识理论。虽然皮尔士仍然把真理看做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绝对正确的知道,但他认为没有任何基础保证我们现有的信念是真理,我们的一切信念都可以受到批判或反驳。皮尔士彻底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基础主义,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科学知识理论。这种知识理论经过20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和整个认识论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内在的完备”标准,是现代科学理论评价中的一个主要尺度,因而它在国内哲学同仁中引起了极大关注。《哲学研究》曾在1985年第6期和1989年第3期上先后发表了李醒民同志的《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和李正风、李勇枝同志的《爱因斯坦为什么反对量子力学》。二文从不同视角揭示并阐释了爱因斯坦的“内在的完备”标准的两个方面,即作为准美学标准的方面和作为哲学标准的方面。无疑,双方都有其深刻性的一面,但由于视角的限制不可避免地都有其片面性的一面。克服这种片面性需要一次新的综合,它不可能是两种观点的简单相加,理论上同样要求转换视角。因此,新的综合导致对原有观点的重新评价,导致对理解的理解。本文就试图这样做,以求得对爱因斯坦的“内在的完备”标准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