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异步跳时脉冲无线电超宽带(impulse radio ultra-wide band,IR-UWB)多用户系统中存在多用户干扰,分别推导了当多用户干扰相对于输出噪声能以高概率忽略不计时密集网络和扩展网络所需的IR-UWB信号渐近带宽.理论研究表明所得到的IR-UWB信号渐近带宽与网络内的用户数成正比,而且密集网络所需的IR-UWB信号的渐近带宽远大于扩展网络的.当IR-UWB信号带宽满足理论渐近带宽时,多用户系统的差错概率就简化为单用户系统的差错概率.  相似文献   

2.
在复杂网络环境干扰下,对网络入侵信号的识别具有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信号检测的复杂干扰环境下的网络入侵识别检测模型。首先进行网络入侵信号模型和背景干扰环境模型构建,设计复杂干扰环境下的小信号检测方法,实现对网络入侵信号的特征提取,实现网络入侵优化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入侵信号检测性能,准确识别概率较高,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蜂窝间干扰是无线蜂窝网络中一个重要的性能瓶颈, 基站协同可以消除小区边缘用户受到的严重的蜂窝间干扰, 提高蜂窝系统的性能和频谱效率. 针对下行链路基站协同通信系统, 提出一种信道衰落补偿功率分配方法, 以及内部联合分布式空时编码(inner joint 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ing, IN-J-DSTC) 基站协同传输方案, 以抑制蜂窝边缘用户受到的严重的蜂窝间干扰.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根据信道状况, 在源基站及协同基站间自适应地分配信号发送功率, 同时明显消除蜂窝边缘用户所受到的蜂窝间干扰, 从而显著地提高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4.
室内覆盖和干扰是影响GSM系统通话质量以及掉话率、接通率等网络指标的重要因素,解决好室内覆盖问题和干扰问题已成为网络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一个实际工程的设计,分析室内信号覆盖干扰的原因及减少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丽丽 《科技资讯》2009,(29):27-27
CDMA网络采用同频复用,不需要频率规划,但需要进行相邻小区导频PN序列的相位的规划,即PN短码的规划。如果PN规划不合理,将有可能由于传播时延和PN偏置复用距离不够,出现信号混淆的严重问题,从而引起系统内部的干扰。本文以张家口市地区为例,对PN规划前后进行了对比,说明了CDMA网络中PN规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成洋  李炜怿 《科技咨询导报》2010,(24):43-43,131
针对目前煤矿有线监控系统信号传输的弊端,采用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一种矿井瓦斯监控系统。实现了矿井的无线实时监控,避免了网络布线,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和有线信号传播的干扰,提高了矿井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间干扰总是制约着网络的吞吐量,因此寻求有效的干扰管理方法显得尤为关键.文中首先引出多种传统的干扰管理方法,但基于这些方法的系统容量都会受到干扰的限制,而且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很难获取这些方法的一般解.然而干扰对齐算法可使系统的总容量随着用户数的增加线性递增,文中重点综述两类干扰对齐算法:一类是基于信号空间的干扰对齐算法,另一类是基于信号编码级的干扰对齐算法,最后简要分析了干扰对齐算法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前言对一个给定的控制系统,除控制者能任意改变的输入外,往往还有控制者不能改变的或者不能完全改变的一些其它输入,如伺伺机构中的参考输入,附加振荡器屏蔽不严而传给主系统内部的信号以及其它干扰信号等等。这些信号都从系统的外部进入系统,所以叫做“外干扰”。对受外干扰作用的系统,能否引进某种型形的反馈,使被调输出  相似文献   

9.
卫星通信系统双向中继转发自干扰消除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卫星通信系统频谱资源日益紧张、邻带干扰难以消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向中继转发自干扰消除算法。该算法对地面通信站上、下行频带采用相同的匹配频带,并通过中继卫星进行放大转发实现频率复用;利用地面通信站对自身发射信号已知的特点,通过延时寄存器对自身发射信号进行多抽头采样,然后根据各抽头采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影响,对抽头采样进行加权处理并赋予不同权重,以减小自身发射信号的干扰;最后采用网络栅格方案对剩余信号进行解码。该算法可依据不同的信号调制方式和码延时长度动态调整网络栅格的大小,在保证误码率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解码复杂度,从而缩短卫星通信链路的建立时间。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全网络栅格方案的双向中继转发通信相比,在16APSK调制下误码率为10-3时,信噪比为27dB,但解码复杂度只相当于全网络栅格方案的10%。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如何提高微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两种实用抗干扰技术。简介通用光电隔离I/O卡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论证的方法对干扰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并认为干扰源对微机系统的干扰机理主要是对系统内部片选信号的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磁干扰(EMI)噪声分离网络在预估与抑制电力线通讯中系统辐射电磁干扰噪声方面的应用.首先,利用电磁干扰噪声分离网络对电力线通讯系统中的电磁干扰总噪声进行模态提取,获得该噪声中的共模分量和差模分量,并根据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测量得到的噪声电压信号转化为噪声电流信号.然后,利用共模噪声电流与辐射场的关系模型对系统的电磁干扰辐射噪声进行预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取引起辐射噪声的共模噪声电流,可较为准确地预估此辐射噪声;通过设计相应的EM I滤波器或采用铁氧体磁环,可实现对共模噪声电流的抑制,从而达到抑制系统中辐射电磁干扰噪声的目的;与滤波器相比,铁氧体磁环抑制辐射噪声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双向中继去噪转发(denoise and forward,DNF)网络编码的多址接入系统中,相互通信的配对用户共用一个多址资源块,使多址接入系统中用户之间的多址干扰减少一半,并设计了DNF网络编码中配对用户共用扩频码的通信模式.通过对DNF网络编码系统多址接入时不同配对用户的干扰进行建模,提出了基于Turbo迭代干扰抑制算法.通过仿真验证了使用DNF网络编码时,用户对共用多址接入资源块的可行性,相应的干扰抑制算法的有效性,以及对系统性能带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宽带稳健波束形成及神经网络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被动跟踪系统中阵处理的要求,建立了适应宽带稳健波束形成设计方法,用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从理论上解决了自适应阵观察方向上的稳健设计问题,抛弃了自适应阵的时延补偿器,将正则网络应用于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解决了阵处理中求二次约束解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在毫微秒时间内收敛,不仅保持了二次约束自适应波束形成的干扰抵消能力,而且克服了软约束带来的阵指向性两端上的现象,所建立的阵处理器能抵消干扰达40dB以上,工作带宽达到2个倍频程。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种在异构网络场景下的干扰协调策略.首先,建立异构的网络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动态干扰协调策略,减少了小区间以及层间干扰,使系统获得更高的网络容量和数据率.简述了干扰协调策略的工作过程,并对此策略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实了系统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具备部署便利、组网灵活、运行可靠等特性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电力系统中强电磁环境对无线传感器网数据正常传输造成了严重干扰的问题,探讨了电力系统强电磁环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基于扩频技术的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节点检测是否受到了电磁信号的干扰,其次,中继转发节点估算信干比,根据信干比的大小采用自适应滤波器来抑制电磁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节点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采用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抗干扰算法相比,在强电磁环境下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接收端的误码率并提高节点投递率,进而改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典型的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跷跷板系统,考虑环境对跷跷板的作用,提出了一种RBF网络干扰补偿解耦滑模控制(RBF-SMC)算法.通过解耦算法对模型进行解耦,并使用RBF神经网络对模型受到的干扰和不确定项自适应逼近补偿,使系统在较小的切换增益下实现较大干扰下的跷跷板平衡控制.在Matlab和Matl...  相似文献   

17.
一种中继辅助下SISO系统的干扰对齐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含中继的单输入单输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对称无线干扰网络,分析了在SISO对称网络中进行干扰对齐(interference alignment,IA)时使用中继的必要性。综合考虑所有用户的最大弦距离给出了优化的分布式干扰对齐算法。基于此优化算法并使用中继,只需要进行2个时隙的信道扩展就可对SISO干扰网络实现干扰对齐,使每个用户对达到1/2的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在增加中继并应用优化算法后,系统的容量、能量效率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小无线接入网系统的小区间干扰,提出了基于集中式无线接入网络(C-RAN)架构下的多用户集中式干扰迭代软消除估计算法,通过对数后验似然函数得出干扰信号的贝叶斯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量来逼近最优估计量,进行软信号重置,防止误差的扩散,并最终达到收敛.仿真分析表明:在C-RAN架构下,采用多用户集中式干扰迭代软消除算法,在最优的干扰检测机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可采用次优的干扰软信号估计算法,并针对干扰信号迭代估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误差扩散状况采用软信号重置机制,实现低复杂度的快速收敛.  相似文献   

19.
电力网与信息网的深度融合在增强电力系统能控性的同时,也使得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下降。首先,根据提出的节点负载与容量的负载重分配分配概率建立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级联失效模型,研究不同耦合策略下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级联失效过程中的鲁棒性与能控性变化。其次,利用幸存负荷百分比的概念来量化电力网抵御级联失效的能力,并分析不同耦合策略和容量参数对CPPS的鲁棒性和能控性的影响。基于网络能控性理论提出电力节点重要度的评估方法,并且在IEEE39系统中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电力网高介数节点与信息网高介数节点耦合形成的电力信息物理网络抗干扰能力更强,电力网节点容量参数比信息网节点容量参数对系统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