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英阿争端从4月2日开始,持续已一个多月。南大西洋的紧张局势有增无减,战云越来越浓。继4月27日英军登陆南乔治亚岛之后,5月1日英国飞机又轰炸了马岛机场,双方在海上和空中展开了战斗。英军试图在马岛登陆遭到阿军的激烈抵抗。双方战舰、飞机和人员均有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英阿冲突以来一直以“不偏不倚”的调解人面目出现的美国,于4月30日宣布对阿根廷停售武器和实行经济制裁,并决定向英军提供支援,从而抛弃了所谓“中立”的面貌。美国政府的这种转变反映了它的真正立场和困境。美国原打算趁调解之机,以达到插手南大西洋事务、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影响的目的。然而,美国提出的由美、英、阿三国共管而不肯定阿根廷主权的解决方案遭到了阿的拒绝。在诱劝无效之  相似文献   

2.
英阿马岛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国同交战双方的关系都非同寻常,一个是传统的存在特殊关系的盟国,一个是阻止苏联在拉美扩张的重要支持力量。但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美国在马岛战争中站在了英国一边。战后,美国调整同拉美国家的关系,美英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英阿马岛争端发生后,阿根廷曾要求“美洲国家组织”开会,并要求援引《美洲国家互助条约》的有关条款,对英国采取集体制裁措施。美洲国家组织是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美洲国家互助条约》又是怎么回事?十九世纪末,正是美国垄断资本迅猛发展的时期,它力图把整个美洲作为其势力范围和市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美洲国家  相似文献   

4.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结束两个多月了。人们也许对英阿双方在交战中使用“鹞式”飞机和“飞鱼式”导弹等现代化武器的情况记忆犹新,而对美苏特别是苏联的军用侦察卫星在此期间的活动不大了解。  相似文献   

5.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动用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出现了不少新的作战方式。各国军事专家们都在注意和研究这场战争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一些军事专家和舆论界人士已把这场海空大战称为“电子计算机之战”、“导弹之战”、“新式武器的试验场”,甚至叫做“视频游戏”。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表明现代常规战争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英国特混舰队的一位军官说过这样一段活:“忘掉那种舰  相似文献   

6.
1日1947年英国将青少年“离校年龄”提高到15岁。就是说,青少年在15岁之前必须接受学校教育。 1960年美国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2日 179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造币厂。 1801年英国舰队与丹麦舰队在哥本哈根海域展开海战,英国获胜。 1860年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届议会在都灵开幕。 1946年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建立。 1979年贝京赴开罗会见埃及总统萨达特,成为访问埃及的第一位以色列总理。 1982年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英阿马岛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7.
在高技术条件下,军事卫星已成为战区侦察与监视系统的骨干。英阿马岛战争中,美国24颗侦察卫星俯视战场,向英军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报;而苏联的37颗侦察卫星则及时  相似文献   

8.
阿森松岛     
正当阿英两国剑拔弩张之际,4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费希尔说,美国根据1962年签订的协定有义务让英国使用大西洋英属阿森松岛屿上的美国军事设施。在英国通知美国机场司令以后,英国军用飞机有权在该岛机场上降落。但费希尔又说,这并不意味着在这场英阿争端中站在英国一边。  相似文献   

9.
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英阿马岛之战,以武器装备占优势并得到美国支持的英国重占马岛而告一段落。这场战争使双方损失惨重,并对两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军事上的得手,加强了因执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而声望下降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执政的保守党的地位;反对党工党则因在马岛问题上曾与政府持异议,一时失去了与保守党分庭抗礼的声势和力量。阿根廷的失利,引起阿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马岛失陷  相似文献   

10.
苏联红色月亮上天以后,美国出现了两个所谓“绝密文件”。一个是“盖瑟委员会”的报告,一个是艾伦·杜勒斯的报告。从1957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也就是美国的感恩节那天开始,美国著名报纸就在不断谈论这两个“绝密报告”了。“华盛顿邮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竭力渲染这两个报告的“绝密”性和重要性,力图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好像这两个“绝密报告”,特别是“盖瑟报告”,如果不公开的话,美国就会受到什么严重的损失似的。“绝密”的材料终于一点一点地透露出来了。12月3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如果把它可以得到的料材和这两个报告中提出的建议综合起来,就可以看出这样的情况:“苏联的军事力量不断地增长。苏联现在几乎在每一类武器方面——轰炸机、战斗机、中程和远程寻弹、常规武器方面——都走到美国前面,只有核潜艇在外。说明苏联力量不断上升的曲线一直伸展  相似文献   

11.
英阿两国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交战了两个半月.停火后,阿根廷宣称它决不放弃马岛主权,英国则断然拒绝重开谈判.在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始而穿梭调停,继而支英反阿,力图插手马岛.所有这一切,固然同主权归属、战略考虑乃至国际声誉等等有关,但除此以外,据说也与马岛的丰富石油资源有关.阿根廷早在1907年就已在陆地开采石油.几十年来,在英、美石油公司的参与下,阿根廷钻探了22,000个井,其中生产井17,000个,居拉美首位和世界前列.1981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从1991年初起持续增长,在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这种经济被称为“新经济”。近年来,美国经济界对“新经济”的研究逐步升温,国内也展开了对美国“新经济”的讨论。如何认识美国“新经济”的特征、动因及运行态势,对于分析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意义。一、美国“新经济”的特征美国“新经济”的特征主要有三个:1、经济稳步增长。1992~199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8%。1997年上半年以后经济以近6%的速度增长。[1]美国占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1991年的33%提高到了1995年35%。近三年来,达沃斯世界…  相似文献   

13.
如果算上现任美国总统里根,1963年以来的5届美国总统中就有4个是南部“牛仔”,他们是约翰逊、尼克松、卡特和里根,只有福特总统一人例外,是“北方佬”。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南部“阳光地带”在全国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厚度”怎么样,有时可以从“人均占有率”上找答案。如美国人口有3亿,现任总统加上在世的卸任总统卡特、克林顿及布什父子,美国每亿人口拥有1.7个总统。从“州长指数”来看,那就更可观了。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每个州都有州制宪权,州长除了不拥有外交、军事等权力之外,几乎就是州的“总统”。从理论上看,四年一大选,按最大值求数,每隔四年就可以产生50个新州长和50个卸任州长,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决策层已经在程序上最终确定格林斯潘将在明年1月31日“下岗”。从1987年至今,格氏任职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之久,被认为是联储局92年历史中最伟大的主席、最成功的货币政策总舵手、美国经济的“守护神”。总之,格林斯潘留下了太多让人品味、让时间证实的东西。美国共和党大佬议员麦凯恩曾说:“即使格林斯潘死了,我们也要把他撑起来摆在桌子后面当摆设。”算算也是,在格氏任内,全球经济总值由17万亿美元升至44万亿美元,美国占其中的1/4。格氏真正“玩转”了美国经济、世界经济两个舞台。美国经济在格氏“统治”下成就斐然。他促成了美国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合众社副社长兼亚洲总分社社长霍布雷奇特在一月十六日从东京发出的一篇电讯中承认,他根据他和美国官员以及亚洲国家的官员、报纸编辑和老百姓谈话的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在亚洲的争取人心的战斗”、“美国在努力灌输美国观点方面”失败了,尽管美国“花了成百万美元”,成立了许多宣传机构,它没有能“成功地”使亚洲人民赞同它“对当地的重大问题的看法”。霍布雷奇特没有举例说明,到底在哪些“当地的重大问题”上美国向亚洲人民“灌输美国观点”的欺骗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18.
“一降一升”,“政治大国”抱负凸显;“借力打力”,抵制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一极世界。德国统一十年来,其外交战略总的是为谋求与其经济相适应的“世界政治大国”服务。从十年来德国在外交棋盘上的运筹和实践看,主要出现了三个变化。美国从第一位降下来在整个冷战时期,密切与美国的联盟关系是德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和“基石”。在北约中,除英国外,德国  相似文献   

19.
美帝国主义于1958年唆使泰国军人集团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后,即变本加厉地侵略和掠夺泰国,使泰国沦为美国“新型的殖民地”。这个军人集团统治泰国六年多以来,完全投靠美帝国主义,充当美帝国主义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走卒,把一个鱼米之乡的泰国拖入民穷财尽的绝境。美“援”、美资造成恶果 1950年美国诱迫泰国签订了“军事援助”和“经济技术援助”两个协定。从此,美国的经济侵略就步步加紧了。从1950年到1963年,美国对泰国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电影“迷倒”当今大学的原因:创造了补偿现实生活的虚幻世界;电影里体现的令青年人向往的“美国精神”;好莱坞使电影成为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思想载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当今大学生进行美国电影“导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