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开设人文素质课程是提高旅游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西方历史与文化"课程为例,根据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背景,探讨旅游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内容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国大学生本科红牌专业(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中,英语赫然在列。这与近年来"英语热"的持续扩散,英语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中的重要性及其广阔的市场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反思并调整当前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尤其是思考英语专业的人文类课程与技能类课程间的整合,重塑英语专业博雅课程观,从理念与实践上平衡人文课程与技能课程,是英语专业课程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平衡的不二法则,也是解决英语专业当前"红牌"之困境、消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之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是一种注重情感关怀,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为主导目的的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课教学中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在高职排球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作用。从当前高职排球课教学的实践过程看,教师素质是影响和制约人文渗透教育的主要因素,提高人文教育在高职排球课中的渗透作用,需要从教师认识水平、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和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等不同层面入手,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没有得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封建的科举制度和现代的应试教育以及科研机构"近亲繁衍"等,都影响了科技人才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技创新、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学习国学文化课程意义重大,不仅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提升人文素质,同时也是参与文化旅游事业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忽视国学及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追求短期效益,办学目标定位功利化;课程设置不当,偏重旅游专业技能教育而轻视国学文化教育;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国学人文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因此,高校加强旅游专业学生国学人文素质培养,应在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力量、完善课程结构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尤勇  张纯 《科技信息》2010,(28):I0112-I0112
本文根据目前医学教育当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缺失的现状,归纳出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面临的三点主要问题:传统"轻人文,重专业"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开设比例偏低和师资力量薄弱。提出四点对策:转变传统医学教育观念、建构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开展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和注重人文社会课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人文:对立还是融合——浅谈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学界经常谈论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问题,各类高职院校关于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报道也频繁见诸媒体。但就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包括哪些内容似乎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交流和文化碰撞无时不在的当代中国,"人文"一词也因而揉杂了中西文化传统下的不同内涵:既保留了中国传统中注重人的德性培养的方面,又带有现代西方思潮中反科学主义、反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的色彩。而一般来说,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鉴于对人文的上述阐释,人文素质也因而有着双重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甚至担负着中华民族新的思想启蒙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以传播世界文明与先进文化为宗旨的《外国文学》课程,在传播普适价值、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当仁不让的责任。本文在厘清人文素质教育概念、考察国内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传统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专业课程《外国文学》为载体,以新启蒙为目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张,并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初步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应用素质的有文化的大众,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尤其是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为实现新的培养目标所必需的调整和改革:既要保持和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素养和理论研究能力的优势,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力度,积极促使高等教育教学的新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人文艺术类课程是高校为培养和提高人才的人文艺术修养而设置的课程群.在素质教育理念统领世界教育领域的今天,人文艺术类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怎样才能建构起一个科学、合理又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人文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出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知识接收能力、提高学生修养的人文艺术类课程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指出高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体系应是"三位一体"化的结构,即知识普及与专长辅导训练相结合的多层立体式、知识的延伸与互补相结合的学科交叉式、必选与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放式三者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1.
党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把党史教育融入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全过程,探索构建党史课堂教学体系、党史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党史教育体系,使党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相似文献   

12.
浅析体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高校培养大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部分,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亦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教育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的前提下,更应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更好地胜任未来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体育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体育文化素质作为体育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在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中日益显著,尤其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体育文化素质进行理性思考,突出它在运动训练专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是导致我国大学生现代适应性差的重要原因,而这种教育目的观的形成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历史上的“重社会,轻个人”和现实中的“重记忆,轻创造”是重要的两点。为此,作者提出要塑造现代化的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目的观。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专业教育重点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的思路是:爱国教育、创新教育和人格教育是历史专业教育的重点,也是今天这个时代的要求,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爱国教育是进行历史教育的前提,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独立人格和发展社会的创新精神是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才能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也才能真正体现出爱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其主体不应当从教学对象之外去寻找,而应当着眼于教育和教学对象——大学生身上,将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的核心。这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形式的统一,并将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创新和丰富,由此才能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女生比例急剧增加,许多女大学生出现思想情感、心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对女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显得十分紧迫,而阅读是促进大学生心智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分析女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及其对个人素质的影响,阐释了阅读对培养女大学生的自主意识、道德修养、恋爱情感、审美品位等的重要影响,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引导女大学生阅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院校开设“两课”,对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两课”教学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搞好“两课”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两课”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两课”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作为个人素质结构中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党和国家提出使高校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专家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和优化辅导员政治素质的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一样,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对“隐性课程”的涵义、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隐性课程”的教育经验,以推动“隐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