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电解-Fenton-MAP沉淀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微电解-Fenton氧化-磷酸铵镁(MAP)沉淀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为80 min,pH为3.5时,微电解对垃圾渗滤液CODCr的去除率达到29.9%;微电解后的出水经Fenton进一步氧化,在pH为3,H2O2的投加量为13g/L,反应时间为25 min时,其CODCr的去除率可达81.3%;微电解-Fenton氧化后的出水再经MAP沉淀法处理,在pH为9,反应时间为25 min时,NH3-N的去除率达95%.微电解-Fenton氧化-MAP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其CODCr的总去除率达86.6%,NH3-N的总去除率达99.5%.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混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混凝沉淀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混交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综合分析了实验条件对混凝沉淀处理效果的影响.所考察的因素对CODCr去除率影响的次序是:PAC投加量>搅拌时间>PAM投加量;优化后的实验条件:PAC投加量1200 mg/L,PAM投加量5 mg/L,搅拌时间为5 min.在优化后的混凝沉淀条件下,混凝出水CODCr去除率为60.72%,水质接近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渗滤液排放限值二级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垃圾渗滤液COD、NH3-N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本文采用了微电解法和混凝法预处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研究不同工艺处理条件下,该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及NH3-N的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电解/混凝/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特别是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具有很好的效果.当原水COD高达9 160 mg/L,NH3-N高达3 000 mg/L,经该工艺处理后COD低于60 mg/L,NH3-N低于15 mg/L,均可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UBF-BAF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新型复合工艺UBF-BAF固定化微生物系统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实验表明,在渗滤液进水CODCr和NH4 -N浓度范围分别为6000-14500mg/L和880-150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Cr浓度低于400mm/L,NH4 -N浓度低于10mg/L;CODCr、NH4 -N和TI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8%、97.3%和84.1%左右.系统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4h.系统中高游离氨浓度没有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造成影响.采用GC/MS对低分子量有机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明显减少,大部分有机物得到了有效去除.另一方面系统中生物量大,生物种类丰富,含有短杆菌、长杆菌和球菌等.该系统在渗滤液没有经过预处理、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的情况下,能实现高污染物去除率,证明其处理垃圾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精强化混凝除磷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烧杯试验,进行了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去除模拟洗浴废水中磷、氮的试验,探讨了低碳可持续脱氮除磷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聚合氯化铝(PAC)后能够提高废水中的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N)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为150 mg/L时,通过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是91%,6%和21%;采用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5%,58%和26%,相对混凝工艺TP,TN和NH3-N分别提高了4%,49%和5%;复配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5%,42%和64%,相对混凝工艺TP,TN和NH3-N提高了4%,36%和43%.在强化工艺中,对TN的去除受原水中NH3-N含量的影响,.采用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比采用生物技术脱氮除磷,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量要少.  相似文献   

6.
混凝-吸附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混凝-吸附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最佳投药量为500mg/L;吸附剂采用自制的改性膨润土.结果表明,渗滤液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79%,氨氮的去除率达46%,重金属的去除率为53%~98%.  相似文献   

7.
尹鹏  高湘  黄宇广 《科技信息》2010,(15):356-357
以典型老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混凝沉淀对渗滤液中COD、浊度以及难降解物质的去除效果,所选四种混凝剂分别为PAC、PFS、硫酸铝、硫酸亚铁。结果表明:适用于老龄渗滤液预处理的混凝剂为PAC,在投加量为600mg/L时对COD与浊度去除率为26%、47%;虽然混凝沉淀对老龄渗滤液中COD的去除效果有限,但过量的混凝剂可显著提高腐殖质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由600mg/L提高至1000mg/L时,对腐殖质的去除率则有9.3%提高至25.2%,从而可显著降低老龄渗滤液中难降解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PAC-SBR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AC-SBR组合工艺处理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了该工艺对CODcr, BOD,NH3-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Cr,BOD5,NH3-N的总去除率分别为89.45%,93.21%,80.77%.其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的Ⅱ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含有高浓度COD和氨氮的污水。本实验针对渗滤液的特点,研究了磷酸铵镁沉淀-SBR组合工艺处理渗滤液的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在NH4+、Mg2+、PO43-的投配比m(NH4+∶Mg2+∶PO43-)为1∶0.4∶0.4的时实验结果最佳,运行稳定后SBR对CODCr、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75%、90%和70%左右。其中,CODCr去除率与活性污泥有机负荷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η=-233.29Fw+169.17。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中心组合设计(CCD)的响应面分析方法(RSM)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氨氮(NH3-N)去除率、经济性指标的影响.由Design-ex-pert7.1软件设计试验,进行回归方程求解和响应面分析,得到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自变量与响应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良好.确定混凝试验的优化结果是:PAC加入量400mg/L,PAM的投加量10 mg/L,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41.44%,氨氮去除率可达29.07%,此时经济性指标最好,达4.42 kg/元(以耗氧量计).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在接受美学诞生之前,学者们往往从作家的角度讨论文学创新问题。本文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新的问题。笔者将文学创新的标准与读者接受相结合,就创新的三个方式与期待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读者期待视野的提高是作家作品创新的主要依据,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才能做到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