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王丹丹 《河南科技》2012,(12):40-42
<正>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给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全球化使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技术不断涌现,大大增加了新技术开发的难度、风险和成本。为了准确把握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确定重点研究开发领域,构建符合未来发展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开展技术预见活动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一种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因为,技术预见提供了一种应对未来  相似文献   

2.
祝洁 《河南科技》2012,(12):6-7
<正>科学技术已成为衡量各国各地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水平越来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经济一体化程度。为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科技的社会作用,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发展战略方面的共同趋势是加强科技决策与管理研究,注重技术预见和超前规划,强化政府对科技经济社会的引导与调控能力。技术预见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在通过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景进行整体化预测的基础上,系统化选择某些  相似文献   

3.
王磐音 《河南科技》2012,(12):20-22
<正>科学发展是目前许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战略,战略研究与技术预见工作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和重要分析工具,在社会、经济、技术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重视科技宏观战略研究,近年来各个地方为了确保当地经济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执行性,迫切需要,自然而然借重前瞻性的战略管理工具和技术预见工具,2000年后兴起的系统性的技术预见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地方和区域科技、  相似文献   

4.
<正>在经济出现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时代背景中,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区域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资源总是稀缺的,只有在充分发挥特定地域性资源、产业、文化等优势的基础上,将有限的公共科研资金投入到关键技术领域,才能建立起成功的区域创新体系。而对于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确保科技投入的效益最大化。技术预见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策略和工具。  相似文献   

5.
技术转移本质上是技术信息在组织之间的扩散与流动,通过技术转移活动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区域间协同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由此,本文主要探讨技术转移对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并根据河南省区域技术转移和区域创新发展近况,从体制建设、强化主体、地域策略、完善环境等方面提出技术转移视角下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地区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根据安阳市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创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安阳市区域经济快速协调稳定发展,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后区域技术创新工作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子系统,其特征既强调特性和个性,又具有开放性,需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同时,必须把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紧密…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技》2011,(3):7
<正>即:创新人才队伍和整体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创新体制和管理与科技创新及其社会价值实现途径的客观规律不相适应;创新资源、要素的结构和布局与我国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不相适应;科技创新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国家、社会、人民的期待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正>区域创新能力是促进一个地区取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  相似文献   

9.
陈兵 《河南科技》2012,(12):70-71
<正>"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是指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其目标是要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以及选择将出现的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贡献的通用技术。作为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与优化配置的一个战略管理和规划工具,技术预见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以运用。实际上"技术预见"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服务于决策的组织交流模式,它为政府、产业界、学术单位、研究机构乃至社会公众,加强对技术需求与发展趋势的认识判断和分析预测,提供了一个能够深入交流探讨的平台。传统模式下,这个平台的  相似文献   

10.
彭玉利 《河南科技》2012,(19):67-68
<正>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物质保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的特殊性能优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工程,是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为实现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我国也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列入新能源发展计划之中。本文,笔者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和我国的发展现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进程,不同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时代主题,计算机的发明,预示着信息时代的开始,面对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步入了更加快速的信息化时代,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了信息时代下的佼佼者!如何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构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相似文献   

12.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全球化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经达到60%~80%,世界经济正在向着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技术进步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区域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是区域创新能力,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之间技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管理创新已有方方面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换言之,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当代电脑数字技术、网络、传媒媒介高度发达的前提下,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目的,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义,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规划的主要载体,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影响着国家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关注和研究科技计划项目的效能保障,对于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效能最大化,推动科技进步都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步入了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我国政府专门制定了由"知识生产系统,技术生产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系统"4个良性循环的子系统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传播系统,并纳入国家创新体  相似文献   

18.
<正>产品创新是广大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但由于受到自身技术人才缺乏、产品创新所需装备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制约,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公共技术服  相似文献   

19.
<正>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和民族振兴的助推器。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要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跨越战略"、"振兴战略"和"崛起战略",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让"科教兴豫"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尽其所能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创新型河南建设取得的成绩1.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国家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河南省先后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区域科技创新涵盖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指在一定区域内,一定区域背景下,由科学、技术、教育、经济等诸要素形成的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教育科研单位、中介机构构成的区域系统。它依托区域科学技术创新实力,有效地利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协调区际间的科技合作与竞争,实现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人才、知识、投入)的高效配置与结构优化,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