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族民间文学的传承研究入手,探讨了新时期黔西北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田野调查结果和案例分析阐述了活态传承的不足,进而从建立黔西北民族文学继承人机制,优化"活态"传承的生态环境及市场化应用与生产性保护等方面,提出了黔西北民族民间文学"活态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多元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最基本特征.决定着“以人为本”的开发保护模式,是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保护和开发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活态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化概念。保护传承活态文化本质上就是守护一定民族社区经过时间积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守护一方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浔埔活态文化内容丰富且顽强存在,但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泉州浔埔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适时将非遗教育引入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内涵挖掘、保护主体的分析及高校传承的现状缕析,提出高校传承地方活态文化多元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冲击、融合,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交融,原本的师徒传承、学校传承、拳谱传承、社会传承,随着社会空间环境变更而变化。传承人的缺失严重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要让传统武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就要注重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活态保护,以及对传统武术原生态技法的整体性的保护。要以传承为核心,以活态的传承人为载体,建立活态的传承人机制,促进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其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他们对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前景具有相当程度的决定作用,了解传承人的真实意愿和现实需求,对提供行之有效的保护具有基础意义。我们应该立足现实,从文化多样性的大视野上、从中华文化传承角度来思考问题,培育文化生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6.
末伦文化是广西一种尚待研究与开发的民族个性鲜明的壮族地方活态文化。步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受历史影响、时代冲击和环境制约,末伦文化开始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对于末伦文化,我们可以有步骤、有目的地采取“四位一体”的措施,即“双管齐下”的抢救,“内外兼顾”的保护,“动静结合”的传承,“比翼双飞”的开发,以此有效地实现末伦文化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7.
黄山西递、宏村、唐模等古村落,保留许多完好的“祠堂”,这是历史文物。“活态传承”的“祠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建设文化生态区一定要守住这个“真魂”,具有神圣仪式性的民间信仰类民俗活动不能以纯粹的“表演”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原生文化生态空间环境中可保持其生态完整性和活态性,从而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空间,是实现其活态传承的重要路径。文章以云南叶枝镇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为例,探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文化生态空间的建设情况,并据此从加强文化生态宣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保护区整体规划、明确监管主体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黄山西递、宏村、唐模等古村落,保留许多完好的"祠堂",这是历史文物."活态传承"的"祠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建设文化生态区一定要守住这个"真魂",具有神圣仪式性的民间信仰类民俗活动不能以纯粹的"表演"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平遥推光漆器、新绛云雕漆器、稷山螺钿漆器三大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山西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虽有一些新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诸多潜在的危机,应在加强政府政策保障与经费支持、建立现代数据库、坚持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保护与开发并举、协调多方力量协同保护等方面着力推进山西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学校武术教育内容、方法、传承路径的分析,结合当前传统武术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传承人流失、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来探讨传统武术的民间的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以实现学校传统武术教育的传承,达到对传统武术的整体保护、活态保护的目的。这将对指导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传统武术与体育与健康课的有机结合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技法的传承人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承实体,不仅是传统武术传承中的核心,也是新时代传统武术发展世代相传连绵不绝的坚实力量与纽带。现阶段传统武术所面临的窘境与困惑,其传承人也面临的时代危机,如何对传统武术传承人进行保护值得我们去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壮锦在成为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已经开始产业化。壮锦的"保护和传承"主要是通过壮锦在产业研发过程中的变化表现出来,"产业研发"是壮锦"活化"与"活态传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壮锦功能与象征寓意的变化,产业研发使得壮锦丰富了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遭遇"文化遗失"。  相似文献   

14.
活态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人文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记录和保存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立体视频技术对活态文化资源采集对象、采集要素、系统构成、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探索。为建立基于立体视频的活态文化资源采集标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文熙 《科技信息》2009,(28):33-34
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篓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充当商业附庸的角色导致其合理开发的力度遭到削弱。为确保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顺利传承亟待建立科学长效的保护开发机制,即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模式,全方位保护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构建起科学长效的中原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手工艺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实践,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省东部地区的传统弓箭文化历史悠久,在多民族间传承和扩布。传统弓箭制作技艺见证了这一地域汉藏两族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随着时代的演进以及现代弓箭的崛起,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只有更新传承理念,解决传承危机,在保留核心技术前提下合理创新,充分发挥生产性传统手工艺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活态传承和韧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指出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人是文化活态传承的主体,通过传承人的培养,能够提高民族医药的有效性和认可度,从而加快民族医学事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进入到后现代多元、变迁融合的状态,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活态传承方式的推广和普及,对于保护和传承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有着显著的意义。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与学校音乐教育普遍推广的社会现状下,构建连接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之间的桥梁,即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容、理念、题材、方法等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提升群众审美欣赏水平,作用非凡,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方志文化为切入点,从方志文化精神出发,将记录在方志文献中的民间传说与传承在民间的活态传说进行比较,归纳出这部分民间传说的特点;同时对如何发掘方志文化中民间传说的特殊价值提出了意见,以期对我国传说学理论的发展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中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分析梳理.研究发现: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主要是靠传统武术特有的活态传承方式;习武者在"术"与"道"之间的追求,是武术修炼过程中通过"体悟"才能领悟的;武德是古代朴素的道德观,是在武术发展传承过程中人们自觉形成共识,武德对各个时期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