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自忠 《科技资讯》2014,12(23):193-193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张显学生个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综合课程,然而由于一些教师机械讲授,盲目说理,导致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了粗浅尝试.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学的实质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当前情况下,主体性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教师实现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一直是教育实践的理想和一项奋斗目标,事实上,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并不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通过培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叶春生 《科技信息》2011,(15):216-216,250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使学生依赖性过大,自信心不足,主动参与心态不强,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习效率不高。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案例从(一)创设情景、唤起主体参与意识;(二)过程教学,留给主体探索空间;(三)体验成功、树立主体的探索信心;(四)媒体教学,提高主体学习效率,进行阐述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体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丽 《科技信息》2009,(17):239-239
当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而不是发现式的。本文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性参与意识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一直是教育实践的理想和一项奋斗目标,事实上,中小学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并不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通过培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因而,激活课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学习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条件.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着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扩充学生的知识来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方面有相当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背景下,每位教师都将课堂的教学效率视为生命.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作为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教师要善于反思,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逐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已经把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作为动态目标放在一个极其重要位置上,教学互动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信息的交流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彼此建构成一个真正的有效率的学习共同体,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等,从而引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去,也就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自主性、创造性、创新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在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性学习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实施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现代教学的趋势。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途径主要有:转变好教学观念;主动变换"角色",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自由地学习;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魏立峰 《科技信息》2013,(25):287-287
"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主抓手,以问题导学为切入点,通过学生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合作展示,师生合作解疑、归纳、升华等形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团结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吴兵团 《科技资讯》2009,(14):185-185
学生主体参与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正主体参与角色;创设愉悦教学情境,激发主体参与热情;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强化主体参与兴趣;探寻新的教学形式,搭建主体参与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晏妍 《科技资讯》2012,(21):163-16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主要环节,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作为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实践证明如果在教学中老师忽略了学生是主体,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长期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而且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其教学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而学生主体的发展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实现的。实现学生高效的参与,参与意识启动是前提条件,自主学习是参与的第一步,主动探索是参与的本质,教师主导是学生参与的保证。教师要认真研究和运用学生参与过程的规律,切实转变观念和转换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体的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而在课堂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文探索了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中进行这种"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有很大的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习惯上跟随教师运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意识不强,使学生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困难,通过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直至有话会说".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