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水热及水浴加热方法,合成了3种双核Ln(Ⅲ)配合物,[Sm2(p-ClC6H4COO)6(phen)2(H2O)2](1),[Eu2(p-ClC6H4COO)6(phen)2(H2O)2](2),[Tb2(p-ClC6H4COO)6(phen)2](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3种双核Ln(Ⅲ)的配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每个Ln(Ⅲ)离子均为8配位,2个Ln(Ⅲ)离子均由4个对氯苯甲酸根桥联;另2个对氯苯甲酸根均作端配体,配位方式不尽相同.室温下,测定了3种配合物的IR,UV-Vis-NIR和荧光光谱.3种配合物在可见区均表现出较强的Ln(Ⅲ)特征发射,配体的发射大大减弱,甚至完全猝灭,这表明配体与中心离子Ln(Ⅲ)离子间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即配体有效的敏化了Ln(Ⅲ)的发光.而且,通过对比发现,配合物(2)和(3)中配体的敏化要优于配合物(1),这可能与Ln(Ⅲ)离子自身的能级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四价铂化合物,即六水合氯铂酸(H2PtCl6·6H2O)和2-苯基吡啶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高产率合成了单环铂金属配合物[(ppy)Pt(Ⅱ)(Hppy)Cl].研究发现,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六水合氯铂酸和2-苯基吡啶在水:乙二醇单乙醚体积比1:3的混合溶剂中,微波辐射回流反应15min,生成四价铂(Ⅳ)中间产物[(ppy)2Pt(Ⅳ)Cl2];然后,(ppy)2Pt(Ⅳ)Cl2和过量的碳酸钠在微波辐射下反应5min,四价铂被还原成二价铂,得到单环铂金属配合物[(ppy)Pt(Ⅱ)(Hppy)Cl].反应总收率(以H2PtCl6·6H2O计)达到62.1%.采用核磁、质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衍射等仪器对单环金属铂配合物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和光谱特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种草酰胺桥联的新异双核配合物[Cu(Me2oxpn)Mn(tment)2]ClO4)2(I)和[Cu(Me2oxpn)Zn(bpy)2](ClO4)2(Ⅱ),其中,trnen和bpy分别代表N,N,N′,N′-四甲基乙二胺和2,2′-联吡啶,Me2oxpn为N,N′-双(3-氨基-2,2-二甲基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法合成配合物{[Co2(C2O4)(C6H2(COO)4(H2O)]4.4H2O.(NH2CH2COOH)}n,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紫外、可见光谱表征和X-Ray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c,根据晶体学参数可确定该配合物为压扁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8-喹啉氧基乙酸及其Cu(Ⅱ)和Cd(Ⅱ)的两种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给予表征。确定了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与咪唑、DL-α-丙氨酸的两种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Ln(C3H7NO2)2(C3H4N2)(H2O)](ClO4)3(In=Eu,Dy).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高纯流动N2气氛下测定了两种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它们的热分解过程都是由两个放热峰组成,两个配合物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97.2K,491.8K,峰顶温度分别为564.4K和613.2K,544.4K和615.1K,热分解焓值分别为2026kJ/mol和961.2kJ/mol,2596kJ/mol和1097kJ/mol.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谢青 《河南科学》2002,20(1):24-26
室温下 ,在乙醇中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了单核铜 (I)配合物 [Cu(PPh3 ) 2 (BH4 ) ],通过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光谱 ,分子量测定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经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2 /c ,a=2 4.776 (4 ) ,b =9.173(7) ,c =15 .5 6 4(2 ) ;β =116 .10 (1)° ,Z =4,V =3176 .73 3 ,F(0 0 0 ) =12 5 6 ,μ(MoKα) =8.11cm-1,Dc=1.2 6 g/cm3 ,M =6 0 2 .79,R =0 .0 39,Rw=0 .0 5 0 .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铜原子由单齿配位的PPh3 和双齿配位的BH4 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配合物[Cu(C2H8N2)2(H2O)2]2[Fe(CN)6]4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数据a=0.794 7(4)nm,b=0.899 8(5)nm,c=1.095 4(6)nm,β=91.380(8)°,V=0.767 7(7)nm3,Z=1,F(000)=378,R1=0.039 9,wR2=0.093 7.配合物由两个[Cu(C2H8N2)2(H2O)2]2+阳离子和一个[Fe(CN)6]4-阴离子组成.并由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及常规方法合成了3个双核稀土配合物Ho2(C7H4O2Cl)6(phen)2(1),Er2(C7H4O2Cl)6(phen)2(2),Nd2(C7H4O2Cl)6(phen)2(H2O)2(3).对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3种双核Ln(Ⅲ)的配合物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每个Ln(Ⅲ)离子均为8配位,2个Ln(Ⅲ)离子均由4个对氯苯甲酸根桥联;另2个对氯苯甲酸根均作端配体,配位方式不尽相同.重点研究了它们在近红外区的发光性能.此外,对这3个配合物的IR,UV-VIS-NIR和FP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TbCl3,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酸酐 (简写为DTPAA)和对 氨基水杨酸的钠盐 (简写为 pAS Na)在水溶液中制得Tb3+ 的三元配合物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验证了此三元配合物的存在 ;用DTPAA与 pAS Na制得的含氮多羧基配体DTPA pAS和DTPA 2 pAS分别与TbCl3溶液制得了 2种二元配合物。研究了此 3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荧光性质 ,考察了浓度、pH值、La3+ 离子等对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并且探索了用三元配合物作为荧光免疫标记示踪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四价d°金属离子锆(Ⅳ),铈(Ⅳ)和钍(Ⅳ)与乙酰丙酮(HAA)、苯甲酰丙酮(HBA),二苯甲酰甲烷(HDBM)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等四种β-二酮(HA)之间的12种MA_4型固体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在4000—100cm~(-1)范围的红外光谱。对配体取代基与中心金属对M-O键伸缩吸收及金属螯整环羰基伸缩吸收等的影响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Schiff碱杯[4]芳烃衍生物H4L为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铜(Ⅱ)和锌(Ⅱ)配合物,分别为H2LCu2SO4,H2LZn(OAC)2。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与具有微弱荧光发射能力的H4L相比,锌(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铜(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性地研究席夫碱类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按文献方法,合成了2种Salen-Mn(Ⅲ)配合物和2种Salen-Co(Ⅲ)配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结合模式,在DNA存在下,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粘度测试表明,DNA溶液的粘度随着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加.结果说明,这4种配合物都是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其中平面性好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Co的配合物与DNA作用强于相应Mn的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合成方法,合成出2种新颖的铅和镉配合物[Pb(bipy) (NO3)(H2O)]·NO3(1)和[Cd(phen)2 (NO3)2](2)(phen=1,10-邻菲啰啉,bipy=2,2′-联吡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为4配位;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中心金属Cd(Ⅱ)为6配位;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2D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CH3CH2OH/CH3OH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n(H2O)6](C13H10NO4S)2{C13H10NO4S = 4-[ (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磺酸阴离子},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121/c1 , 其晶胞参数:a = 0. 633 48(2) nm, b = 3.564 08(8) nm, c = 0.944 25(3) nm, β = 131.790(2) ° , V = 1.589 53(8) nm3, Z = 2.在标题配合物中,Mn2+离子与6个配位水的6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脱质子的席夫碱并未参与配位,而是作为抗衡阴离子存在于配合物晶体结构中,从而使整个配合物呈电中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4种Eu(Ⅲ)-β-二酮-氨基多羧酸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其组成分别为K_2[Eu(CYDTA)BA)·2H_2O(Ⅰ)、K[Eu(NTA)BA]·2H_2O(Ⅱ)、K_2[Eu(IDA)_2BA](Ⅲ)和K_2[Eu(EDTA)BA](Ⅳ),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Ⅰ~Ⅳ在室温(298K)和液氮湿度(77K)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应用群论方法和Judd-Ofelt理论对低温精细光谱作了归属,根据配合物发射峰~5D_0→~7F_J(J=0.1,2和4)的Stark劈裂及强制电偶极f-f跃迁选律推断出配合物中心离子Eu(Ⅲ)的点对称性分别为:Ⅰ,C_(2v);Ⅱ,D_(3h);Ⅲ,C_4;Ⅳ,S_4.从荧光发射强度计算出表征Eu(Ⅲ)-配体共价程度的荧光发射相对强度参数η值(η=1(~5D_0→~7F_2)/I(~5D_0→~7F_1)依次为:1,5.8;Ⅱ,9.4;Ⅲ,11.2;Ⅳ,16.4.研究了配合物Ⅰ~Ⅳ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谱,测定了其在丙酮/水(1:1)溶液中的超灵敏跃迁振子强度P(~7F_0→~5D_2)分别为:1,0.32×10~(-6);Ⅱ,0.40×10~(-6);Ⅲ,0.52×10~(-6),Ⅳ,0.73×10~(-6).发现Eu(夏)配合物的吸收光谱超灵敏跃迁振子强度P(~F_0→~5D_2)与发射光谱的荧光相对参数η(I~5D_0→~7F_2)/I(~5D_0→~7F_1))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4η+0.066,由此得出Eu(Ⅲ)与配体间键的共价程度是影响超灵敏跃迁强度的主要因素,而与Eu(Ⅲ)点对称性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杨醛的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水扬醛为基本原料,合成了2种具有手性的Salen-Mn配合物,通过圆二色(CD)光谱、吸收光谱、粘度和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2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显示:这2种配合物不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但显示出化学核酸酶性质,在H2O2存在下,能够断裂DNA,将pBR 322 DNA由formⅠ转化为formⅡ.图6,参12.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标题所示的双核铜配合物,并以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9种化合物的ESR谱表明g_∥>g_⊥,故均为典型的Cu(Ⅱ)四方配位,配体σ-BMPD的配合物[Cu_2(σ-BMPD)X_m]·X_n·xH_2O(X表示NO_3~-,Cl~-,ClO_4~-;m=1,2,4,n=0,2,3;x=0,5,6)的ESR在g_∥区域有7重峰的超精细结构。[Cu_2(p-BMPD)(ClO_4)_2](ClO_4)_2则在g_⊥区域有窄的超精细分裂,表明配体的氮存在。在DMF溶液中,用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9种配合物均为准可逆电子转移过程,并测定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电势。σ-BMPD配合物为2步1电子转移过程,而m-BMPD和p-BMPD配合物则表现为2个连续1电子转移过程在同一电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合成了双核铜(Ⅰ)-膦配合物Cu2(u-Cl)2(PPh3)3,并经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特征.研究表明,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性质主要来源干配体PPh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配合物K3[Fe(C2O4)3]·3H2O,K3[Cr(C2O4)3]·3H2O,K3[Al(C2O4)3]·3H2O和K2[Cu(C2O4)2]·2H2O的热分解过程及机理。方法 采用热分析方法对这4个配合物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用Ozawa Flynn Wall,Friedman,ASTME6983种方法计算出每一步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lgA)。结果 得出了这4个配合物每一步的热分解反应,并用上述3种方法计算了每一步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论 这4个配合物第1步热分解都是失去水,但Al,Fe,Cr配合物脱水过程的活化能大小与热解脱水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配合物中水分子结合的难易程度;Cu配合物脱水温度均高于Al,Fe,Cr的配合物。这可能是由于Cu配合物中两个水分子参与配位,而其他配合物中的水为结晶水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