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菩提树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州地区90株菩提树为实验样本,对其进行传粉生物学研究.菩提树榕果的发育过程可划分为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菩提树榕果内雌花有长、短花柱之分,柱头相互粘连靠合形成柱头平台,利于小蜂授粉和产卵,雄花迟熟.首次在福州地区观察到菩提树传粉小蜂Platyscapa quadraticeps(Mayr),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未发现非传粉小蜂.福州地区菩提树种子产出率为52.65%,高于同域分布的其他小果型雌雄同株榕树的种子产出率,这可能是无非传粉小蜂竞争雌花资源的缘故.传粉小蜂的性比为0.10±0.06,与其他雌雄同株的小果型榕树比较,其性比极度偏雌,可能是由于传粉小蜂建群时间短,蜂少果多,单果内繁殖母本数量少,局域配偶竞争强度高所致.  相似文献   

2.
雌雄同株榕树Ficus具有显著的雌花花柱异长现象并在花序腔内形成子房的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在每个子房层里的每一朵雌花都可能产生一个种子或是一个小蜂后代.研究针对雌雄同株的子房分层现象,对榕亚属的垂叶榕F.benjamina subgenus Urostigma从雌花期到雄花期进行了跟踪调查.该种榕树雌花期的花序果可接收多于一只传粉小蜂E.koningsbergeri,说明小蜂间存在产卵竞争.雄花期产蜂雌花的子房层分布显示,在雌花期传粉小蜂间有产卵竞争的情况下,它们多将卵产在中间层的子房中.这一现象说明,小蜂间为竞争产卵位置使其有增加在外层子房中产卵的趋势.同时,对雄花期产种子的雌花子房分布调查表明,产种子的雌花花柱显著长于产蜂的雌花,即明显向子房外层分布方向增加.另外,还发现在少数果中只有种子产生.与正常即产种子又产小蜂的花序果相比,在短花柱雌花的子房中产生的种子明显增加,这些种子多集中于中层子房花中.雄花期调查结果还表明,最终种子的产出显著大于传粉小蜂后代的产出,表现出明显的种子产出优势.产蜂与产种子的子房的空间分层分布与榕树雄花期的种子和小蜂产出之间的差异均表明,榕树的雌花子房分层现象是调节榕树与传粉小蜂利益冲突的关键因素.榕树具有明显的种子优势可能也与雌花的子房分层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雌、雄花的花部结构特征和传粉机制进行了研究,统计了构树的坐果率和结实率,并对构树雄蕊先熟的现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构树先花后叶,雄花先雌花开放;雄花柔荑花序,花小而多,每朵小花具有4个爆破性的花药,雄花发育初期雄蕊内折于花被中,花粉成熟时花丝平展,展开时强大的张力使花粉囊破裂,花粉弹出,雄花结构符合风媒传粉的特征.单个雄花序的花粉量约为6×108粒,小花朵数约217朵;雌花聚合成球状,花柱长丝状,柔软弯曲,表面具微绒毛,变态花萼2枚,具毛;构树坐果率高达100%,结实率为81.89%,果实为聚花果.  相似文献   

4.
雌雄同株榕树Ficus具有显的雌花花柱异长现象并在花序腔内形成子房的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在每个子房层里的每一朵雌花都可能产生一个种子或是一个小蜂后代。研究针对雌雄同株的子房分层现象,对榕亚属的垂叶榕F.benjamina subgenus Urostigma从雌花期到雄花期进行了跟踪调查。该种榕树雌花期的花序果可接收多于一只传粉小蜂E.koningsbergeri,说明小蜂间存在产卵竞争。雄花期产蜂雌花的子房层分布显示,在雌花期传粉小蜂间有产卵竞争的情况下,它们多将卵产在中间层的子房中。这一现象说明,小蜂间为竞争产卵位置使其有增加在外层子房中产卵的趋势。同时,对雄花期产种子的雌花子房分布调查表明,产种子的雌花花柱显长于产蜂的雌花,即明显向子房外层分布方向增加。另外,还发现在少数果中只有种子产生。与正常即产种子又产小蜂的花序果相比,在短花柱雌花的子房中产生的种子明显增加,这些种子多集中于中层子房花中。雄花期调查结果还表明,最终种子的产出显大于传粉小蜂后代的产出,表现出明显的种子产出优势。产蜂与产种子的子房的空间分层分布与榕树雄花期的种子和小蜂产出之间的差异均表明,榕树的雌花子房分层现象是调节榕树与传粉小蜂利益冲突的关键因素。榕树具有明显的种子优势可能也与雌花的子房分层有关。  相似文献   

5.
辨别两种南瓜花 南瓜秧上的花共有两种:一种只有雄蕊,叫雄花;一种只有雌蕊,叫雌花。只有雌花下面有“小南瓜”。雄蕊上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就是授粉。授粉以后,雌花下面的“小南瓜”才会长大。而没被授粉的雌花会慢慢枯萎,花下的“小南瓜”也会脱落。  相似文献   

6.
林兴富 《科技信息》2007,(34):311-311,317
黄瓜杂交制种,山东省4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温度、光照等气候条件适合黄瓜生长发育,且传粉昆虫多,雌花能较充分授粉,种子产量较高,成本低。因此,不论温室、大棚黄瓜、春黄瓜和夏秋黄瓜,只要落实自然隔离区,均可采用春季露地杂交制种。  相似文献   

7.
有读者来信问,植物是否也像动物一样,有性逆转现象?来信称,桑树是雌雄异株的,可是有时在雄株上却开出雌花,因此怀疑植物也有性逆转的现象.对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说,植物中性逆转现象是存在的,但并不普遍.上述的桑树就可以看成性逆转现象.的确,桑树有时可以在同株上长有雌雄两种花,这是因为一部分雄花(雄株的)变成了雌花的结果,但不是在当年出现,由雄花变雌花而是次年.究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说是植物生理上的问题,植物出雌或雄花,与气温、阳光、水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人工控制条件,在实验室内可使黄瓜多开雌花,少开雄花,从而达到多长黄瓜的目的.草本植物中也有性逆转现象,如天南星科植物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6种榕树及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榕树(Ficus spp.)和榕小蜂共生体系是由宿主和共生者之间的生殖配合维系的.采用隐头花序解剖、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了福建省东北部6种榕树及其共生昆虫传粉体系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6种榕树花的性别分离成雌花、瘿花、雄花和两性花,植株的性表达有雌雄同株和雌性两性异株的区别,雌、瘿花有或无花柄(子房柄)单层或双层排列,雄花有散生、半集中和集中着生的分布方式,花序大小、花的数量、苞片数目、孔道苞片功能分区、出飞孔形成方式均有差异并与榕小蜂的行为相对应,每种榕树通常仅有1种传粉昆虫,6种榕树及其共生小蜂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传粉体系.显然,这种传粉体系存在丰富的种间差异性,各共生体系对传粉生物学的性状有不同的进化选择,体现了共生双方进化适合度和共生对策,维护了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为材料,研究其柱头和花柱在授粉前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酚类、氨基酸、脂肪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部位授粉前和授粉后的成份变化为:柱头和花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均表现为授粉前低于授粉后,可溶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在柱头和花柱中表现为授粉前高于授粉后,柱头和花柱在授粉前后总酚含量无明显变化,柱头氨基酸含量授粉前高于授粉后,花柱氨基酸含量授粉后高于授粉前;2)同一时期花柱与柱头成份比较表现为:无论是授粉前还是授粉后,花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柱头,而柱头中的可溶性蛋白、酚类、氨基酸、脂肪的含量及POD 活性都高于花柱中.  相似文献   

10.
栝楼雌花原基常与叶芽原基同时发生于叶腋。雌花各部分按花萼裂片、花冠裂片、退化雄蕊及心皮的顺序发生。雌花的发育可代表葫芦科植物上位花的发育形态。花的各轮基部并合成管状。在花原基的顶端周围,花萼裂片原基首先发生,其基部为隆起的花管,然后在此隆起的花管的内缘依次发生其它各轮花部,各轮花部原基基部并合成为一体。雌花中的退化雄蕊原基在花的幼期发育明显,各具一条维管束,在分化过程中,不同花以及不同雄蕊退化程度差别很大。雌花花柱近成熟时从花柱基部作筒状开裂,裂开部位的表面具有分泌细胞层。花柱道内有多层细胞组成的三叉形引导组织。雌花与雄花花冠裂片的顶部边缘在某些点上保持较长时间的分生活动,形成9—10条丝状分枝流苏,每条分枝流苏中都有一小维管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