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道癌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过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中晚期食道癌,不愿意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进行内镜直视下支架的置入术。结果:91例患者置入97个支架,成功率100%,有效率100%。结论:内镜直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是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置入188Re放射性同位素支架,解除食管梗阻,姑息治疗食管狭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30例食管恶性狭窄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置入188Re放射性支架、普通覆膜支架作前瞻性研究.结果188Re放射性支架初始活度128 MBq经3个半衰期2.12 d,皮下0.5 mm粘膜参考点吸收剂量21.62 Gy,皮下4 mm肌层参考点吸收剂量4.07 Gy.全部病例均一次置入成功,定位准确,支架复张良好.恶性狭窄缓解率93%(14/15,CR 4+PR 10),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一年生存率66.67%.而对照组中多数病例于置入普通覆膜支架后3~6月因肿瘤向支架上下端生长造成再次狭窄,其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一年生存率33.33%,较放射支架组差异显著(P<0.01).放射支架组与对照组部分病例置入支架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暂时发热及出血,经治疗后缓解.结论188Re放射性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近期疗效好、急性放射反应小,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胃镜引导下带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0年5月间入住我院的食管癌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食管扩张效果、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状态。结果:本组104例病例在胃镜下置入带膜金属支架,一次性操作成功率为100%,治疗后狭窄段直径及吞咽困难人数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有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及反流性食管炎,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黑便,仅一例出现食管穿孔,没有观察到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经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生存率较高。结论:胃镜引导下置入带膜金属支架能够消除X线辐射伤害,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等优点,是延长食管癌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适合晚期食管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前注意要点.方法:回顾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资料.结果:10例患者带膜支架腔内隔绝破口封堵均一次成功.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适应于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注意手术时机及胸腹主动脉部成角及内径影响带膜支架的置入.  相似文献   

5.
经内窥镜逆行置留双J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置入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通过内窥镜置入双J管进行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能分析.结果:32例置管均顺利、管位正常,25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或血尿,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2例体外碎石患者缩短了排石时间,减少了并发症;4例术后漏尿患者置管后漏尿随即终止;肾功能不全组病例肾功能得到了改善,有利于二期手术;晚期癌肿压迫输尿管病例,除有效防止狭窄外,肾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双J管具有内引流和内支架的双重作用.经内窥镜置入双J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首选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范措施。方法 :不同原因所致食管狭窄1 1例 ,术前均经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确诊。采用透视下经口置入国产钛镍合金形状记忆网状支架 ,食管钡餐 ,胃镜检查定期随防观察。结果 :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 1 0 0 %。结论 :食管内支架能有效解除食管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 ,其技术操作成功率高 ,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症状患者,应用125Ⅰ粒子支架植入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以期找到对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的食管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透视下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患者,经口置入捆绑式125Ⅰ粒子覆膜支架.术后按Stooler计分评价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程度,Karnofsky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定期随访进行食管造影,胸部CT检查,评价食管通畅率,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生存时间统计.结果19例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患者125Ⅰ粒子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吞咽困难缓解率100%,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再狭窄3例,纵隔内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6/19).置入术后生存期2~16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1个月.结论125Ⅰ粒子支架植入可有效改善放射治疗后病情进展导致进食梗阻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及合并食管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57例在X线电视监视下,使用支架输送系统,放置食管内支架61个.结果:明显缓解了患者进食困难症状,吞咽困难改善1~2级,未发生技术性并发症或死亡,随防时间最长2年,最短1个月,平均4.5个月,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食管支架治疗各种食管狭窄及食管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被分为0~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45例中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布加综合征是指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肝段部分阻塞而产生的一种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支架置入方法是腹股沟区常规消毒,股静脉穿刺成功后,在C臂机透视下送扩张球囊至肝静脉狭窄处扩张到满意后置入弹簧式静脉支架,即可见下腔静脉血流通畅[1]。我科采用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本病5例,其疗效较为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对25例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在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后行黏膜下剥离术。先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及利用Lugol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后采用术中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粘膜切开、剥离及创面处理等方法。结果显示,病灶完整切除,术中无穿孔、出血;术后3、6、12月常规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给予扩张后狭窄缓解。结果表明,对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患者体内自由基反应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食管癌者血液中与自由基反应有关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苷肽过氧化酶、丙二醛等13种生化指标,并进行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对变量的回归方程,选取主因子F1,F2的得分值作二维平面图,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与对照组有明显分区,别准确率为95.3%,分析结果可作为食管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讨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在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变化,及其变化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收集25例食管癌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通过qRT-PCR检测CRTC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RTC1的蛋白水平。在食管癌中,CRTC1蛋白表达低于癌旁组,而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CRTC1在转录水平上与肿瘤位置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说明:CRTC1在食管癌中存在异常表达,CRTC1的mRNA有望用于食管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管运动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变化。方法:采用PCpolygraf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气压国管连续灌注测压系统对40例FD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食管测压。结果:FD组食管下段蠕动压低于上段蠕动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D组食管下段平均蠕动压显著低于对照组;FD组出现异常蠕动波21例,表现为类型不同,次数不等的双峰波,三峰波、逆行收缩波、自发性收缩波和非同步收缩波等,以双峰波最多见。9例同时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的形成与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病又有其独特的机制。克隆并研究早期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CpG岛可为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构建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甲基化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中的作用。通过Primer 5.0设计软件设计引物,采用常规PCR法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CpG岛与真核表达载体pCAT3 promoter经HindⅢ单酶切后,连接试剂盒将二者连接并转导入甲基化酶缺陷的大肠杆菌E. coli ER1793中扩增。DNA测序证明获得Surviv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并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T3 promoter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食管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99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术前、术后共护理199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8岁.治愈出院195例,术后并发症死亡4例.结论:食管癌手术的成功取决于4个方面:高超的外科手术,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以及指导患者正确的术后进食.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DQ,DR)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6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和28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HLA—DP,DQ,DR抗原的表达。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组织中HLA—DP,DQ,DR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为36.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1%(χ^2=8.389,P〈0.05);HLA—DP,DQ,DR抗原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淋巴转移、分化程度无相关性。HLA—DP,DQ,DR的表达与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2例患者,探查无法切除8例,治愈出院196例,术后死亡6例,2例术后死于心脏骤停,4例死于呼吸衰竭,近期吻合口瘘8例,胸腔积液6例,肺不张8例。结论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如围手术期给予很好、恰当的处理,大部分病人可恢复如愿。  相似文献   

19.
我们测定了食管癌高发区太行山猕猴毛发中Cu、Zn、Fe、Mn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发Fe含量,猕猴食管增生患者较正常者呈极显著性增高(P<0.01),Cu在重增者中显著增高(P<0.05),Zn、Mn在增生患者与正常间未发现差异(P>0.05).本研究旨在为人类食管癌提供病因学及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的临床效果,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对本院4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在腹腔镜下用超声刀进行食管裂孔疝游离后,应用腔内缝合器将补片钉合食管裂孔边缘,完成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并同期给予部分胃底折叠术。40例患者均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Ⅰ型13例,Ⅱ型4例,Ⅲ型15例,Ⅳ型8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烧心返酸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及剑突下疼痛、恶心、呕吐、夜间睡眠时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手术用时70~17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0~110mL,平均20mL,均无输血。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住院3~30d,中位平均住院日为5d。对40例患者术后进行3~25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未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病例及有关补片并发症的发生。证明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