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骏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1):124-128
开展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活动是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重要任务 为了处理具有模糊评价信息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将定性评价信息转化为直觉梯形模糊数 并根据其与群体评价均值的相近程度确定各专家评语的权重 再以标准化后的直觉梯形模糊权重的期望作为各指标权重 由此形成综合决策信息 并基于 TOPSIS 方法进行排序分析 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对推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城市地铁的科学发展,对地铁网系统进行了评价。通过综合考察影响城市地铁网系统评价的运营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服务效益、交通效益五个因素,建立城市地铁网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及模型。在定义城市地铁网系统评价区间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地铁网系统的评价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计算;进而用该模型对杭州市现有地铁网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市地铁网的评价等级为三级的占20.9%,评价结果为一般。这表明杭州地铁网系统比较合理,还应重点加强、完善该市的地铁线路网络系统,促进整个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科学决策一个城市是否需要向外扩张的重要依据。目前文献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不足,特别是对城市建设用地专门系统性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套评价潜力的等级划分标准和广泛实用的评价方法。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划分了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分级因子,并运用物元模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事物多指标性能参数的质量评定模型,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较完整地反映事物质量的综合水平,同时该方法采用一种新的权重确定方法,不受人的主观影响,反映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福建省连城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以GIS为技术支撑,采用"取大值"原则与"成对明智比较法"加权进行因子叠加分析,对连城县进行了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按照先安排非建设用地,再安排建设用地的顺序,分析确定其用地的建设适宜性等级,对研究区划分"4区".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用地向中心城区西部扩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和RS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南阳市西峡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借助GIS手段对南阳市西峡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敏感性因子进行叠加分析,从而科学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可作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6.1km^2,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21.5km^2,不适宜和不可用作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约27.3km^2,在此评价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不适宜建设区和不可用地区,并提出用地分区发展管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对指导城市更新规划与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相对于整体评价和专项评价,该类型的评价内容和方法亟待完善﹒本研究以桃江县为例,探讨县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的方法:1)将评价的对象细分为居住用地、商服用地、工业用地、教育用地和其他用地5种类型;2)构建了规划符合度、建设强度和利用效益相结合的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3)依据评价得分将建设用地分为低效利用、中度利用、集约利用和过度利用4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详细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于湖南省桃江县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8.
以福建省泉州市2009—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相关统计年鉴资料为研究基础,从区域空间的视角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将熵值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对泉州市8个县(市、辖区)建设用地的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未来泉州市建设用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乡村聚落地理理论,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根据测算结果进行潜力分级,最后对其效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石柱县经济发展及丘陵山区的现状为基础,计算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可以有效增加164.31 hm2耕地;其中西南片区最具整理潜力,下路镇整理潜力最大为45.65 hm2。 相似文献
10.
水网建设是破解现阶段复杂水问题的重要抓手,对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水安全意义重大.选取了26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和云物元模型对信阳市水网建设效果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市水网建设效果在不断提升,水网管理及智慧化有明显的提升,水生态环境和防洪排涝能力持续提升,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城市发展空间的基本安全底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升较缓慢,其主要影响指标是供水安全系数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随着供水水源的多样化,未来这种情况也会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在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信息交流、交易效率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产生与扩散。内蒙古城市化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内蒙古城市化与科技创新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内蒙古城市化是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科技创新对来自城市化的冲击反应较大,而科技创新对城市化的冲击影响较小,城市化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产出。内蒙古科技资金筹集、科技人员投入等几项指标也与科技创新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镇用地的合理安排与布局优化.本文以2004—2014年内蒙古城镇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城镇用地规模变化、分异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从规模变化上看,研究期间内蒙古城镇用地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扩张幅度在不同时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从分异特征上看,内蒙古城镇用地总体综合变动指数为1.05,通过自然间断法划分剧变型、缓变型和稳定型3种变动类型,且中部区域的盟市变动相对剧烈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规模的集聚效应.从区域差异上看,内蒙古城镇用地扩展规模的总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盟市的差异所致.研究发现,受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等相关因素的驱动,内蒙古城镇用地扩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受人均耕地面积影响较大,而中部地区受人均GDP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供求紧张和土地粗放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土地利用现状、实施科学的合理的土地利用.本文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价值,构建了一套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率和土地生态环境四个因素层,十三个因子层,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武汉市2003年~2007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了武汉市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影响问题,并得到了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许民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4):49-51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成为制约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开发建设内蒙古 ,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它不仅是开发建设内蒙古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内蒙古准格尔旗房地产业与三次产业产值以及第二和第三产业细分行业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准格尔旗房地产业是带动三次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它与三次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依第三、第二和第一产业顺序递减,其相关产业类型偏向资本原材料和物质加工型,并且存在与其相关产业的后向关联度较高、前向关联度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中心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为研究对象,结合泰安市的实际情况,以土地投入、产出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设计了3个项目层(目标层、准则层和因子层),选择了11个指标因子(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铺装道路面积、地均从业人员总数、地均财政收入、地均消费品成交总额、地均GDP、人均GDP、人均城市用地、人均住房、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泰安市1990,2000和2007年三个时期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结果显示,泰安市建成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投入、产出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不同的指标因子对于土地集约程度提高的贡献有显著的不同:固定资产投入、地均财政收入、地均GDP、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因子的显著变化,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地均铺装道路、地均从业人员数、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因子变化不明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构建了旅游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PH),对研究区2000~2011年旅游环境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1年间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和生态环境相对发展缓慢,导致旅游环境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科技评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仍面临评估制度建设不到位、环境建设不完善、评估经费没有稳定的支持渠道、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对科技规划的评估仍是"短板"等问题。内蒙古至今制定和实施了6个科技发展规划,但仍然存在地方科技规划中重设计决策、轻执行评估的"通病",因此建议通过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对评估方法的研究、科技评估环境建设等措施,加快构建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赵海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54-59
通过研究内蒙古中部黄土地区大量的岩土工程勘测资料,对该地区的湿陷性黄土进行了分区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同时依据该地区已建成的大量火力发电厂建设时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经验,研究了该地区火力发电厂建设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化选择,并指出了地基处理实践中应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