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0年1月3-5日大同地区出现了一次近年来少有的强寒潮天气过程.文章从寒潮爆发时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地面影响系统、温度平流、各层垂直速度、700水汽通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造成这次寒潮天气的环流背景、寒潮降水的影响系统,以及与之配合的各种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3-5日大同地区出现了一次近年来少有的强寒潮天气过程。文章从寒潮爆发时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地面影响系统、温度平流、各层垂直速度、700水汽通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造成这次寒潮天气的环流背景、寒潮降水的影响系统,以及与之配合的各种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3.
夏季副热带西太平洋大气环流持续异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庄世宇 《科学通报》1997,42(20):2196-2199
大气中的大尺度环流持续异常与灾害性天气气候相联系,是数值天气预报的难点,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迄今为止,对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研究多局限于冬季高纬地区的现象,如阻塞.在夏季,我国广大的地区,尤其是江淮流域的天气气候除了受来自高纬环流系统的影响外,还更多和更强烈地受副热带环流系统及其变异的控制和支配.陶诗言和徐淑英早在1962年就指出,长江、淮河流域的干旱或洪涝现象通常与持续异常的副热带环流型紧密联系,本工作就是沿着该思路,通过观测分析、数值试验等手段,试图揭示夏季副热带西太平洋大气环流持续异常(以下简称WPA)活动的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4.
引言解放以后,新中国的气象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台站网不断加密,天气预报业务日益扩大,这促使我国气象工作者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的天气、气候,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对东亚大气环流的特点有了认识,对于影响中国天气的一些系统活动情况有所了解,摸索出一些预报这些系统活动的方法,对于西藏高原在东亚大气环流以至在北牛球大气环流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对高原上的环流特点也有很多发现。  相似文献   

5.
应用海温预报粮食产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四强 《科学通报》1982,27(20):1269-1269
农作物产量受生长期内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大范围地区多种作物的增产和减产更是如此。 天气的好坏受大气环流的控制,北半球大气环流是形成农作物生长期内不同水、热条件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75,20(3):149-149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地形复杂,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天气、气候情况,甚至东亚和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它的影响。有关青藏高原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于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问题,一直受到气象工作者的重视,并不断进行多方  相似文献   

7.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与极地海冰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方之芳 《科学通报》1986,31(4):286-286
在高纬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中,极地海冰有着突出的贡献。近年来,国内外气象学者研究了极冰对某些地区的环流和天气的影响,发现极冰不仅具有明显的局地效应,而且可以影响到中纬度甚至于另一半球的大气环流和天气。极冰本身又是大气环流变化的结果。冰气相互作用具有滞后性。本文应用统计方法,讨论整个北半球区域极地海冰与副热带环流的相关关系,指出冰气相互作用不仅具有时间滞后效应,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冰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调整、形成复杂的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8.
周明煜 《科学通报》1979,24(6):267-26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盛夏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其内部盛行下沉运动,如长期控制我国东部地区,必将形成炎热干旱的天气。副高的形成维持与哈得莱经圈环流、西风带、太平洋洋中槽及青藏高压等有密切关系,在副高周围分布着对大气运动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陆同文 《科学通报》1973,18(6):289-289
中央气象局西南、西北协作区于1973年8月25日至9月3日在兰州召开了青藏高原气象科研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西南、西北9个省(区)气象部门、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民航和部队等代表共108人。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工作近一年来取得了一些新成绩。会上交流了43篇科研成果,内容涉及高原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高原气候特征及其成因,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的影响,高原  相似文献   

10.
<正>东亚冬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对东亚地区冬季的天气、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亚冬季风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年代际减弱,与此相伴随,东亚地区的冬季气温明显升高,寒潮频次显著减少.近年来,虽然全球平均气温仍有上升趋势,但包括东亚在内的北半球中纬度的许多地区却表现出显著的冬季降温趋势;与此同时,近年来东亚地区多次遭遇冷冬,并频繁受到寒潮、低温暴雪等极端事件的影响.这些现  相似文献   

11.
寒潮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随它而来的是气温骤降,寒气逼人,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的天气,带来的是强降温、冻害、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寒潮直接影响农业收成、交通运输、电信通讯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例如,1983年4月25~30日受强寒潮的影响,我国从北到南22个省(市、自治区)766个县(市)6100万亩农田遭受严重冻害,其中成灾3200万亩,绝产354万亩。据不完全统计,共倒塌房屋400多万间,死亡1500人,死亡大牲畜13万多头。黑龙江西部地区遭受百年罕见暴风雪袭击,大雪伴着12级大风,造成工业重地齐齐哈尔市及周围十几个县市一度停水、停电、停产,全省直接经  相似文献   

12.
朱永褆 《科学通报》1973,18(5):229-229
环流形势的演变,对于地区气象台制作区域性天气预报,目前还是一个重要依据;特别是气压系统的发生、发展,对于预报转折性天气尤为重要。为了描述大尺度环流形势的变化,我们从x,y,ζ=ρ/p,t座标系中的涡度方程、连续方程和绝热方程可得预报方程为: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丰枯变化是受多种因子的制约和影响的。这些因子包括前冬海温距平场,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ENSO现象,青藏高原热状况、火山爆发,大气环流异常半球间宏观天气系统,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极移动,太阳黑子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会形成寒潮.只有当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内降低10℃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受到寒潮侵袭的地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寒潮是我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下简称极端气候事件),是指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又称异常天气气候事件.极端气候事件往往可以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中,高温(热浪)、低温(寒潮)、暴雨洪涝、少雨干旱、台风和沙尘暴等常能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叶篤正 《科学通报》1960,5(1):23-23
关于西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的影响,一直是我国气象工作者們所注意的問題。解放初期在記录較少的情况下,我国一些气象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他們对高原在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其中一些看法到現在还是有实际意义的。近年来由于高原上的記录,尤其是高空記录不断增多,使得人們可以对高原及其附近的环流进行更仔細的分析,因而发現了許多新的事实。有些事实修改了过去的一些看法或观念。在这里,我們将近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在高原上所发現的一些重要事实以  相似文献   

17.
陈瑞荣 《科学通报》1983,28(2):96-96
近年来,不少天气事实说明,从一个半球到另一个半球的过赤道气流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夏季西印度洋过赤道气流(索马里急流),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形成机制的重要影响就是这个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这问题进行研究。这里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  相似文献   

18.
黄寅亮 《科学通报》1984,29(22):1380-1380
一、引言 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太阳活动影响对流层天气和大气环流的最可能途径是通过电过程。这是因为它避开了“能量困难”。太阳活动影响大气电场问题,许多人作过统计相关分析;用气球测量了南极地区上空耀斑前后的电流密度变化;也做了全球电状态的数值模拟。有关太阳活动与天气间的相关分析也得到了不少有益的结果。目前,大多数研究者  相似文献   

19.
短讯     
《科学通报》1957,2(18):576-576
瑞典气象学家、海洋学家洛斯倍(Carl-GustarRossby)于1957年8月19日逝世,享年58岁。洛斯倍教授是当代气象学大师,对气团分析、大气湍流、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发展理论、大气化学等都有重大贡献。[顾震潮]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我国北方连续几次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个别地方还有大风造成伤亡事故的报道。为了减少风沙天气给市民生活造成的损失,气象专家提醒市民刮风天气“不在高层楼宇间穿行、尽量不骑车、不在广告牌或老树下停留、轻型车少上路和外出戴口罩纱巾”等“五注意”事项。其实“不在高层楼宇间穿行”这一条明显针对现代都市,就高层建筑所形成的局地环流而言,即使无风天气也同样应该引起行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