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金融危机、油价高涨、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为了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继续领先,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一反常态,由中央政府直接出面,出台一系列全面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起普遍关注。我国也及时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集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本文重点研究我国近期新能源政策的内容,通过对比中外政策异同,借鉴成功经验,更好的引导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阙  戴磊 《创新科技》2015,(2):34-36
吉林省在“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支持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开发关键技术、汽车节能与低排放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前途尚不明朗,错误的产业发展策略有可能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技术预见不仅可以对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更能够对市场发展情况、经济效益、发展政策环境等的发展动向做出预期.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开展技术预见工作的必要性和吉林省开展技术预见的基础,总结了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预见需要注意的问题.结论对于将来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预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志发 《安徽科技》2013,(10):21-23
正随着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于有效利用能源、降低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不断壮大,世界各国纷纷加入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和销售市场行列。一、美、德、日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现状1.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技术水平2012年美国各类电动车和混动车在美总销量为482,575辆,约占新车总销量(1,449万辆)的3.3%,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2012年德国汽车销量整体下滑,其中新能源车前三季度销售1844辆,同比增长58辆,增长率仅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全球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和比较,对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研发政策,为加快推进安徽新能源汽车发展,抢占新兴领域先机,争取世界话语权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概念与意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纯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为例,针对领先市场理论假设的企业绿色技术采纳影响因素,利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政策和地方产业集群的共同作用下,向新能源技术转型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目标市场是引导企业接纳新能源技术变革极为重要的驱动力,不同于以往电子等出口导向型产品,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技术转型过程呈现明显的国内市场导向和引领特征;2)国内以环保补贴为代表的需求侧激励政策对当地汽车制造业企业新能源技术转型的作用不可持续,而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供给侧规制政策对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转型具有更深远的作用;3)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对本地传统汽车产业集群的技术依赖性较强,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协作创新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转型需要培育新技术本土化的协作创新网络,并通过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的协同作用为产业技术转型提供持久动力,塑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江敏 《安徽科技》2013,(12):23-25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电动汽车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根据目前国际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整车研发、产业化现状,可以推测,未来3年,将有成熟的电动车产品投放市场;未来5年,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动车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未来10年,电动车将普及推广,引领人类交通进入智能化、电气化时代。  相似文献   

8.
黎政杨 《科技资讯》2022,(14):145-148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支撑高投资高储蓄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现在迫切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体量庞大,涉及行业众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升级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农村低收入人群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有利于满足较低收入人群的出行需求。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妥善解决才能更快稳步促改革、谋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推动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际认证与标准瓶颈凸显、海外市场配套体系不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待完善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存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标准互认,推动协同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汽车业"十二五"规划,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国家振兴经济和转变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倾斜,加速了汽车企业在新能源客车上的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而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向导下,依托一汽集团,将尽快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生产,2012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达5万辆。2011年5月1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其中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扶植力度。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从而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以钻石模型为基础,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与同业竞争、外部环境与政府政策等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相关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形成企业集群效应等。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当前国情,通过宏观的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总体分析及其微观的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年度分布,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绘制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确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情况及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及产业情况,分析了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技术壁垒及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掌握国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制订和实施新能源汽车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可以缓解汽车对于石油的依赖,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更加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探讨了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2012,(8)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发展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方旭 《咸宁学院学报》2013,(6):59-60,88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地方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崛起的战略选择.文章分析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咸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咸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并提出竞争力提升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指出,我国将持续不断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科技部、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在加快社会发展,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困扰,加强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促进汽车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对汽车节能技术、汽车新能源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