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大陆选秀节目也层出不穷,不少平民偶像脱颖而出,选秀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些中国独有文化。由于发达的网络技术,现在人们也可以同时观看到美国的娱乐节目。此文中笔者将要对中美两国最热的两个选秀节目——《快乐女声》和《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进行比较,试图从面子文化角度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3.
管理型法官区别于裁判型法官,是英美国家民事诉讼中主要是审前程序中出现的法官新形象。由于普遍存在当事人滥用程序权,造成了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高昂,英美国家进行了持久的民事司法改革,赋予了法官程序管理权,进行案件管理、程序管理和证据管理,以促进程序经济,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借鉴管理型法官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乃至整个诉讼程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纠正片面强调建立当事人主导审前程序的改革思路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历史,是整个生命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红樱桃》是二战题材中,反映战争、生命、人性的优秀影片。《红樱桃》无论是从影片内容、结构、人物塑造、细节刻画,还是从影片的音乐、剪辑和摄影、镜头的转化,象征意味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地打动着观众。 相似文献
5.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在音乐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本文从阿炳的生平、创作背景、发掘传播过程、艺术特征等方面探索该作品的艺术特征,以期为民族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美国牧歌》这部小说中,由于个体受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影响不同,父亲塞莫尔代表的超我、女儿梅丽代表的本我以及妻子多恩代表的自我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言行,他们各自畸形地发展,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引发种种或激烈或缓和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无法保持平衡的这三个因素也就造成了一个传统犹太家庭的断裂,最终谱写了一曲让人感伤的哀歌。 相似文献
7.
阳黔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无论中国、美国,大学本科阶段都给学生开设有美学课程.教材作为课程的具体化,比较中美两国美学教材的不同,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两国课程内容的同异.文章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共10本教材的异同,反思我国现行美学教材的不足,提出美学教材、课程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关注了主人公不同形式的孤独:盖茨比作为孤独的守望者,为了爱情和物质享受最后孤独死去;黛西在时代的影响下成为微笑的空灵者;尼克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面对各式孤独的过程中成为寂寞的求索者。他们与其他人物一起共同折射出战后爵士时代的精神困境。小说中的孤独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寓言性,提升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0.
《兔子,快跑》主人公"兔子"复杂多面的性格及其不停的奔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弗洛依德"人格结构说"对"兔子"哈利的人格进行深层剖析,从而看到从他折射出的其所处时代美国人民精神空虚和信仰缺失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1.
王聪贤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9,(Z2):143-144
王昭君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颂,曾以各种方式登上舞台。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近年来有一些关于昭君题材的电影上映。昭君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记载其故事的信史较少。她的故事已不能完全被考证,但在众多被塑造的昭君形象中,历史剧《王昭君》里的昭君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而这一形象之所以被我们接受,与她身上体现出的个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柳斌同志在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标志着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的美育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健康的音乐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在学校美育教育中,音乐教育有它的特殊优势.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是音乐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FU Xin-hui 《科技信息》2008,(30)
《红字》使美国作家霍桑誉满全球,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在作品中采用的象征手法贯穿始终、无处不在,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女主人公的性格,使压迫下的真、善、美更加动人。本文从红字的多种象征意义、主要人物的人名寓意以及景物寓意等方面入手,研究《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14.
张悦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9)
本文运用传统方法、格雷马斯“矩形符号”理论对小说《黑骏马》进行解读。《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小说娓娓道来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就如同那曲高亢、悲怆而又充满柔情的古歌———《钢嘎哈拉》。 相似文献
15.
解读诗歌翻译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许渊冲英译唐诗《枫桥夜泊》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6.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1993)和李安的《喜宴》(1993)是华人电影中最早涉及同性情感的影片。由于历史、习俗和文化诸因素,此类题材对于1990年代初的华人世界还是禁忌较深的话题。陈凯歌以同性情感纠葛完成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叙述;而李安则从叙事语境入手,在相同角度下关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及传统习俗和现代观念的冲突。由此,两部影片表层的同性情感叙述更多地表现为叙事策略而非导演真正的叙事目的,因此,所谓“发轫之作”也就仅仅是对同性情感做了“涉及”而非本体意义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张悦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5):90-93
本文运用传统方法、格雷马斯“矩形符号”理论对小说《黑骏马》进行解读。《黑骏马》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小说娓娓道来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就如同那曲高亢、悲怆而又充满柔情的古歌--《钢嘎哈拉》。 相似文献
18.
《西风颂》的译文中有格律诗的译文,也有自由诗和半自由诗译文.本文分别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从译文中反向寻出原诗中存在的形、音、意美. 相似文献
19.
唐诗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本文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两种译文为研究对象,在三美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两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七里香》这部诗集里,席慕蓉以清新的笔调、低语式自白,回首青春年华,回溯生命历程,回望乡土乡愁,文本中充满着热烈的欣喜、深深的眷恋、淡淡的哀愁和超然的豁达等丰富多样而又清晰凝重的情感线条。席慕蓉在《七里香》中表现出的题材偏好和情感趋向,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回首之美的独特艺术韵致,从而在中国诗坛引发席慕蓉现象。席慕蓉以诗歌之力,唤起人们重铸爱情信仰、重新张扬理想风帆的人类崇高信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