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其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其特点是准确性高、创伤小、出血少,可延缓肿瘤生长,延缓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健康、平稳,对治疗积极配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并发症。方法:观察总结在我科住院56例肝癌病人行TACE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52例(占93%)有腹痛,48例(占86%)有发热,16例(占29%)有恶心呕吐,29例(占52%)AST升高,6例(占11%)血细胞减少。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侵犯门静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证实靶血管存在后,先注入适量碘化油-抗癌药乳化剂栓塞肿瘤血和,再注入适量三联抗癌药。根据肝癌侵犯门静脉的大小,将其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类,并对这两类肝癌经TACE治疗后的初期和长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一种适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用的姜黄素载药微球,并探究其对肝癌的治疗效果.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采用乳液交联法制备微球,观察微球的外观和粒度,证明微球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在VX2兔模型中评估肝动脉栓塞微球治疗肝癌的功效.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显示制备的微球球形完整;生物安全性证明微球材料安全指数较高;药效学研究表明姜黄素栓塞微球可在栓塞给药后有效发挥动脉栓塞作用,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成功地制备了姜黄素栓塞微球,有望将其用于栓塞以提高TACE在肝癌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肝癌介入治疗后1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原因和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采用插导管至肝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混悬剂(10ml~30ml)。结果:11例中出血发生在介入治疗后3d内有7例,3~7d4例。经内科治疗后8例出血停止,3例死亡。结论: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引起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是出血的主要原因,药物止血和降低门脉压力是治疗该症的主要方法,术前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并发症.方法:观察总结在我科住院56例肝癌病人行TACE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524例(占93%)有腹痛,48例(占86%)有发热,16例(占29%)有恶心呕吐,29例(占52%)AST升高,6例(占11%)血细胞减少.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组观察病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d、7d、3周及6周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及术后7d的ALT,TBIL,DBIL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后短期内对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肝功能有较大影响,在治疗后要注意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内化疗物灌注(BAI)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肺癌88例病人进行支气管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BAI),化疗药物组合依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药物,结果:本组病例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52例,稳定(S)15例,进展4例,病例显效(CR+PR)69例(69/88),有效(CR+PR+S)84例(84/88),结论,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BAI)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确切,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全内脏转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根据调查人群的不同,其发生率在1/1000至1/10000之间.而全内脏转位合并肝癌患者在临床中十分罕见,大多数外科医生对此种情况经验较少,现将本院全内脏转位并多发性原发性肝癌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行右半肝切除一例报告如下,旨在探讨临床上对全内脏转位内脏转位患者实施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与评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后的疗效与副反应,以及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入路作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表阿霉素30mg,羟基喜树碱20mg(或顺铂30mg),5-Fu500mg化疗,明胶海棉条(大小1.0cm×0.2cm)1条栓塞。并于化疗栓塞术后第二周或择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T复查10例中9例肿瘤有缩小,1例无变化为恶性间质瘤,16例中15例顺利完成根治术,尤其术前评估难以切除肿瘤的9例中有8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结论: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的病理及某些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方法:从1992年1月到1997年12月,结合临床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术前曾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17例标本作大体病理、镜下病理、免疫组化方法的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及抑癌基因p53PCR技术的检测。结果:肉眼见坏死组织约占肿瘤体积不到50%的有32例,坏死占50%~90%的有54例,90%以上而有未完全坏死的有18例,100%的有13例。镜下仍见有肿瘤细胞的有111例,全部为坏死组织而未见肿瘤细胞的有6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指数的有72例(649%),p53表达强阳性的有85例(766%)。结论:本组资料表明,肝动脉栓塞化疗能使大部分肿瘤细胞坏死,但仅有极少部分全部坏死,而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15.
何荣霞  孙鹏飞  王文辉 《甘肃科技》2010,26(4):169-170,166
评价髂内动脉分支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或栓塞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对31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进行髂内动脉靶分支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31例恶性肿瘤中CR:3例;PR:15例;SD:10例;PD:3例;总有效率(CR+PR):58.0%(18/31)。半年存活31例100%,1年存活30例96.7%,2年存活21例67.7%,3年存活16例51.6%;髂内动脉分支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预防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1例TACE术当天开始应用异甘草酸镁,连续7天;对照组2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治疗组ALT、AST、TB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仍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有效减轻TACE术后肝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严重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严重并发症原因。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456例,行734次介入治疗,观察疗效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24例,发生率为5.4%,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13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肺梗死4例、截瘫2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19例,死亡4.1%;总体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47.1%、38.5%、9.7%、3.1%、1.6%,最长1例存活8年3个月。结论:TACE是中晚期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行介入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悉病理状态下肝血管短路走向,熟练应用介入操作技术,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美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患者分为美能联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进行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8.3%(35/60),对照组有效率40.0%(24/6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占30.0%(18/60)程度轻,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占38.3%(23/60),消化道反应占43.3%(26/60)程度重。结论美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提高了疗效,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并减轻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等其它消化道毒副反应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单层动态血管造影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单层动态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CT观察评价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方法 :确诊且未接受过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3例 ,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 ,运用联合导管技术 ,在肝动脉造影CT(CTHA)、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CTAP)中运用单层动态扫描技术进行造影检查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全组肝癌均存在肝动脉供血 ,2 9例为明确的单纯肝动脉供血 ,4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明确的门静脉供血表现。在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 ,时间 -密度曲线显示 :肝癌组织在CTHA上呈显著的强化 (P <0 0 5 ) ,在CTAP上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比较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复查碘油CT的肿瘤同层面横截面积 ,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肝癌血供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 ,少数可见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静脉供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选择更有效的灌注方法,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通过术中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分别灌注5-氟尿嘧啶(5-FU),其靶器官中5-FU的质量浓度,标本用高效液相层析仪检测(HPLG)。结果 5-FU在支气管动脉灌注组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肺动脉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中的5-FU的质量浓度甚微。结论 术中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使靶器官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全身毒副作用明显小于肺动脉灌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