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鸿隽——中国的“科学事业家”,将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建设与推进视为自己一生的理想与追求。他参加过辛亥革命,最终没有成为政治界的革命者,却推进了,科学在中国的“发达与应用”(任鸿隽语)。成立中国科学社、办科学杂志、任职中基会等等,任鸿隽不愧为中国科学从无到有的拓荒者。通过解读《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从大量任鸿隽关于科学的性质,科学与实业和教育等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科学在中国的建制化等等方面的文字,阐述任鸿隽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史料>编委会: 读到贵刊2000年第2期上刊登的冯永康撰<20世纪上半叶中国遗传学发展大事记>一文.其中1921年的条目中(177页)中,有以下一段内容:"以‘生物学系'为名称的大学生物学教学机构,首先在东南大学农科内诞生.这是我国现代生物学主要奠基人秉志,在国内大学中自办的第一个生物学系.到20世纪30年代,国内设有生物系的公、私立大学,已达47所."对这一段内容,有以下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3.
李斌 《世界博览》2008,(1):74-79
许多人认为,科学就是利用科学方法所获取的知识体系;也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求得真理的研究过程,正如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视科学为"人类心灵的壮丽的探险"。其实,科学也是一种社会职业和社会建制。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是以科学为职业的"科学家"在以求得真理为目标的"科学机构"中研究而来的。科学机构是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和一种职业的表现形式。科学的建制化或体制化是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1912—1937年即民国肇始至抗战爆发中国地质科学建制化的历程,首次对这一时段中国地质科学的教育科研、学会组织、学术交流等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全面的梳理,认为这一时期地质科学知识的快速增长与地质科学建制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念与科学精神TraditionalIdeasandScientificSpirit孟凡茂(北京矿冶研究总院100044)如今传统文化热起来,于是乎有人大讲易理卦象开现代科学之滥觞,孔孟老庄秉现代科学家之特质。这种寻根溯源的论说也正好符合了传统文...  相似文献   

6.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现了西方哲学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其科学精神是受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其科学精神可以从四个方面给予说明,即求真精神、求实精神、理性精神和批判与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7.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小利 《科技信息》2010,(18):290-290
本文从两大方面列举了生命科学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理解科学文化:中国新世纪科普的战略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要求加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一片呼声中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我国的科学普及不应该仅仅普及科学知识 ,更应该增强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笔者进一步认为 ,科学普及应该从以往唯科学、唯技术的导向走向以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为志向 ,重点传播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内涵的有整合意义的科学文化 ,从而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在此 ,围绕新世纪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文化的3个基本问题 ,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作用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文化 ,是中国新世纪推进公众理解科学首先需要辩明的问题。多年来在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坚持这种科学精神的光辉典范,主要表现在解放思想的自由精神、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四个方面,这一伟大的科学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新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静生生物调查所学术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生生物调查所是近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生物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学体制化的一个缩影.从其工作内容的演进,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研究人员的来源与结构,经费支持与学术奖助系统及学术交流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它的办所理念与学术体制做一探析,以了解科学在近代中国植基和发展的机制以及它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为中国带来了“赛先生”,之后的百年间科学对国家建设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科学精神在当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从科学精神的内涵出发,回顾了自五四运动以来科学精神在中国的百年传承,论述了国人的科学观历经由救国利器到建国生产力、重要文化元素等观念的步步深入的过程,明晰了科学精神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位置,并以科学精神为标准剖析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和现存的问题,针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走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随着公众对科技的认知和需求量日益增大,“在现代社会,科学中心是发展最快的教育机构之一”。之所以有着良性的快速发展,原因之一在于它传播着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非正规教育场所。因此,从传播学角度讲,科学技术馆是传播媒介,是受众与科学技术信息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汽车造型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造型设计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本文从工业设计角度出发就科学与艺术两方面对现代汽车进行造型分析。通过讨论CAD在汽车造型中的应用、车身设计、头部设计和尾部设计,描述了现代汽车造型设计中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概括了作为战略科学家的钱学森的主要贡献,如参与擘划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推动中国技术科学建制化以及组织创建中国导弹与航天科技事业等。分析了钱学森成为战略科学家的主要原因,即钱学森成长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师从著名科学学派,成为杰出技术科学家;新中国将钱学森推向创建现代科技事业的第一线,使其能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出色的政治修养让钱学森能够娴熟地处理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前辈科学家的精神风范给我们以激励和鞭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14年的夏天,9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任鸿隽、杨铨、胡明复、秉志、赵元任、周仁、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聚在一起讨论国际形势和救国方案,一致认为中国最需要科学知识,决定创办《科学》杂志。经过一段时间的筹款和组稿,《科学》杂志创刊号于1915年1月在上海出版。在此基础上,同年10月25日成立了中国科学社,也就是中国科协前身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11个门类中,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在五大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把地理系统排在星系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在社会总体设计部下设四大建设中,将地理建设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列。钱学森把地理科学看做是举足轻重的科学体系。钱学森从哲学高度,从人类知识体系的高度,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中,从社会总体设计工程的实践出发,把地理学提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学,因此,地理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必须重新认识地理。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铁路卫生建制化在严峻的铁路卫生防疫需求下启动、发展并逐步形成。在对1910年东北鼠疫、1917年晋绥鼠疫和1932年全国霍乱的防控过程中,近代中国的铁路卫生建制化相应地经历了初步尝试、雏形孕育和基本形成等三个阶段。到20世纪30年代,铁路卫生行政机构和卫生服务组织普遍建立,铁路卫生法制较为完备。铁路卫生建制化的形成,为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医疗卫生保障。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是科学气质的两个方面,它们在现代人身上表现出一种功能互动的统一关系。弘扬科学精神能够改善和提升现代人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塑造也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实现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的基础,其主要途径是培养个人对科学的热情,加强学校科学教育和营造科学与公众互动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0.
建制化科研是实现科技力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确定建制化科研的定义,剖析建制化科研的发展,对我国建制化科研工作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研究国内外建制化科研发展过程,发现建制化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提出了新时代建制化科研“1性4特征”的现实内涵;以中国科学院及下属研究所为研究对象,提出新时代建制化科研的优势发挥优化路径,旨在进一步畅通科研院所管理机制、组织机制,形成科研院所研究合力,有力推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