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9年末开始,一则以“携手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made with china)为主题的广告高调登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这则广告耗时30秒,意在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这是中国在海外用广告的形式推广国家形象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宏深科技将继续完善数字化检测软件功能,充分利用检测数据包及系统相关数字化可视功能,与客户进行交互分析、评价,提供个性定制检测方案与优化服务《中国制造2025》指出,智能检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而没有自主的三维数字化检测软件,安全可控的智能检测将无从实现。“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推进,将大幅提升通信传输速率,进而加快了三维智能在线检测技术应用发展。通过三维扫描数字化检测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制造与工艺设计模式,也是响应国家从制造业大国迈向“智能制造”大国,实现检测工作数字化、灵活化和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旅游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往的重要产业.目的地所在国的国家形象、目的地形象在其内外部因素交互作用下,会对入境旅游意向产生复杂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以斯里兰卡为例,采用fsQCA方法,揭示国家形象、目的地形象对中国游客旅游意向的复杂影响原因及机制,最终得到6个复杂关系模型,生成27条高水平旅游意向的复杂因果组合路径.最后,基于实证研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出精准营销及提升形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2个2×2实验,研究了代言人的3个属性,即代言人知名度、代言人国别和代言人参与度,对“中国制造”产品评价的影响机理,其中代言人知名度是调节变量.实验中的所有被试均为外国籍,研究发现,当代言人是名人时,代言人国别(中国人、美国人)对外国消费者评价“中国制造”产品没有显著影响;当代言人知名度较低时,代言人国别对消费者评价“中国制造”产品存在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高知名度的代言人,其参与度会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产品评价;对于低知名度的代言人,其参与度对“中国制造”产品评价没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不同中国企业在国外宣传时如何选择产品代言人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讲好中国故事”对弘扬中华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有重要价值意蕴。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依托影像作品的叙事与传播,需要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及叙事手法三个层面提升叙事策略,同时还要从媒介生态、技术应用等多维度创新,“讲好中国茶故事”,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2013年德国为实施新一轮的制造业创新与改革,巩固德国在世界上制造强国的地位,提出“工业4.0”的战略。2015年,我国为实现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该战略指出要将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引向高端制造业。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后,我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企业该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同看法。基于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指导策略的目的,文章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的相关文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工具Gephi和文本挖掘对文献进行相关分析,总结出目前众多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结论,为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和谐世界”理念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塑造,需要转换经济与文化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先序列,用文化优先替代经济优先,构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中国要有所作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亲善睦邻,营造“周边和谐”,是提升“和谐世界”理念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天朝大国”形象陨落后,清政府在“中国”观念的调适中,一度重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伴随传统大一统外围屏障丢失和国家主权危机加深,这种努力收效甚微;随着“民族国家”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想出现了“汉民族”国家和“大民族”国家的分野。基于“大民族”国家观念,清政府在整合东北和藏区疆域过程中,重塑了近代中国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是国家形象塑造中最核心的要素。它是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其他环节和要素起主导作用,指示着国家形象塑造的方向。以现代化作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目标顺应了历史和时代潮流,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同时符合良好国家形象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形象本质。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现代化国家形象目标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进步、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23,(17):12-13
<正>海外中国、海外中国平安体系、海外利益、海外公共安全、“安保”而非“保安”……这些概念与术语随着中国公民与企业的日益广泛的全球分布而出现并广为人知,也生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海外公共安全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相应地,保护中国海外公共安全,加强多主体、多层次的安全治理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好书过眼     
《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乔舒亚·库珀·雷默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中国目前最大的“战略威胁”之一,在于其“国家形象”。中国目前最重大的战略挑战,都与其“国家形象”相关。中国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此,德国经济学家拉尔贝教授认为,这不会改变中国的世界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百年前“德国制造”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十分相拟,借鉴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应是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时下,中国企业已经积蓄了从“制造”向品牌高端创新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打造出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管理、营销模式、服务与文化等六大支撑优势,  相似文献   

13.
张洁  刘磊 《世界知识》2023,(17):14-16
<正>海外中国、海外中国平安体系、海外利益、海外公共安全、“安保”而非“保安”……这些概念与术语随着中国公民与企业日益广泛的全球分布而出现并广为人知,也生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海外公共安全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相应地,保护中国海外公共安全,加强多主体、多层次的安全治理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提升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基于数字化视角,分析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构建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的动态演化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用MATLAB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对比参数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数据采集分析水平、平台化水平、生产过程数字化水平和转型成本对博弈双方的策略演化结果有显著影响。为加快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镜花缘》对异国形象的描写丰富多彩。海外诸国在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两性关系等方面与中国迥然不同,但是,联系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作品中的他者进行形象学分析时,却发现作者对海外诸国的认识只是当时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尽管这些异国形象形态各异,但在本质上却是当时中国的一种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6.
赵国贺 《世界博览》2012,(21):34-37
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韩国议会一直将“擦亮国家海外形象”作为议题,但诸多努力还不如一首《江南Style》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博览》2014,(5):8-8
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合作开展的一项海外调查显示,多数国际民众认可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形象属性,并认为中国已成为当代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8.
郭语  王建 《世界知识》2023,(4):46-47
<正>拜登政府在2022年10月正式发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中指出,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当前进入大国竞争的时代,并将中国定位为唯一同时拥有意图和能力的战略竞争对手。作为这一战略认知的体现,美国近年在政治、外交、经济、安全、科技、文化、舆论等方面对中国展开了全方位竞争及施压。其中,名为打击中国所谓“恶性影响”、实为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的政策取向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日益占据突出位置。2021年9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CRS)发布报告《国务院、海外行动及相关项目:2021财年预算和拨款》,明确表示打击其他国家“恶性影响”是美国政府国际事务的优先事项。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11,(1):81-82
《广东科技》杂志2009年度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机构用户总计3584个,分布23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陆地区机构用户总计3524个,海外机构用户共计60个。其他期刊评价指标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使用正版软件还是使用盗版软件?站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路径,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部分人认为盗版软件之于正版软件就如同邪恶之于正义;而在另一部分人眼里两者却是“有益的补充”。国内的很多用户有这样的观念,大家使用盗版软件与正版软件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实际上,盗版软件的泛滥不但损害了中国国家形象,而且打击了民族软件企业开发新的软件产品的积极性,对于计算机用户而言使用盗版软件会影响到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