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描述了两种简单而精确的多道分析器死时间测量方法 ,实际测量结果与 80 0型ADC操作手册给出的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死时间的测量精度可达到 10 -6秒 .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纳米级润滑膜的时间特性,采用相对NGY-2型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对不同润滑剂在不同工况的成膜能力进行了测量,讨论了各种工况条件下薄膜润滑的时间效应问题。实验表明,润滑膜厚度在一定条件下随连续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于这一现象不同于一般的润滑规律和流变特性,从界面物理和表面物理化学方面分析了润滑膜时间效应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由扇形静电分析器组成的串级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的选型与设计.此种仪器能够实现方向(径向与轴向)与能量双聚焦,可以结合激光探针离子源进行固体样品分析,也可实现质谱-质谱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纸张相对制成时间是判定文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实验研究纸张中纤维素聚合度与纸张制成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选用两种类型,不同制成时间的纸张,利用铜乙二胺粘度法测量纸张中纤维素聚合度,对实验样本进行粘度测定,从方法重现性、油墨影响及制成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检测。经过实验,发现纸张制成时间与纸张纤维素聚合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纸张制成时间越久,纸张纤维素聚合度越低,同时油墨对纸张聚合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实验证明,该方法重现性好,可以对同类纸张进行相对制成时间的检验鉴定;可以对相对制成时间相同的不同类纸张进行区分,为判定文件制成时间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GXH-3011型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参照JJG 635-201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对其进行重复性测量,通过评估各种因素对测量值的影响,分析最终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九级脉冲电压发生器的基本结构,並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出了在不同极性触发脉冲和冲击电压的情况下,充电相对电压与发生器动作时间的关系。试验证明,其测量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部变间距骑跨采中工作面与底板巷道的不同空间位置关系,采用FLAC3D软件对考虑岩体时间效应时巷道垂向压力的影响范围、位移变化形态及塑性破坏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间距对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相对移近量影响明显,且层间距对巷道两帮相对移近量的影响更大,同时层间距越大受动压的影响越弱,围岩收敛变形越小、底鼓量越小;围岩位移变化受岩体时间效应的影响程度随着煤层间距的增加而弱化;不同煤间距条件下,不同时间区间,其岩体的时间效应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极性的同系物,通过迭代计算法计算了反相液相色谱的死时间,并与用探测物直接测定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采用同系物计算得到的死时间能反映出有机溶剂吸附层对死体积的影响。同系物的极性对死时间存在影响。用弱极性的烷基苯同系物求得的死时间略大于用非极性的正构烷烃所求得的死时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在线分析仪表的使用场合和在线分析仪表的概念,阐述了在线分析仪表的种类,并对pH计、氧化锆氧分析器、磁导式气体分析器、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色谱分析仪等几种在线分析仪表的测量原理、优点和适用场合分别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指出了在线分析仪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定标器是放射性测量的基本装置[1] ,在各种寿命测量中 ,多路定标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现多路定标器的道切换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使用硬件 ,另一种采用软件 .前者电路复杂 ,每道的计数必须用 2 4位的计数器来实现 ,所需的门电路很多 ,但可以达到道间死时间为零 ;软件方式实现道切换时 ,可以大大简化电路 ,但会引入道间死时间问题 .当道宽为 1ms时 ,中断程序一般需要 2 0~ 30 μm ,引入死时间的误差达 2 %~3% ,不能满足精密物理测量的要求 我们综合上述两种方式 ,设计了一种双通道多路定标电路 ,不仅消除了道间死时间 ,简化了电路 …  相似文献   

11.
SPWM逆变器死区效应机理分析及数字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SPWM逆变器的死区分为控制死区和开关死区,并对死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运用解析方法、数字仿真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讨论了控制死区效应与逆变器输出基波电压、电压畸变率、基波电流、电流畸变率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分析结论。本文对于深入研究和提高逆变器性能、优化控制策略等方面都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2.
CPLD在PWM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的用CPLD来设计PWM时存在的对死区时间的错误理解,介绍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工程适用脉冲宽度调制(PWM)电路设计,源代码用VHDL语言编写,该电路能根据十六位输入数据产生精确的占空比可调的PWM信号,具有死区时间可调、接口简单、资源耗费少、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PWM逆变器中死区效应的定量分析何建军周鹗(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系,南京210018)在具体实现PWM控制方案时,人们发现其应用效果往往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重要原因之一是PWM逆变器主电路中的功率开关元件本身不是理想开关,为防止逆变器发生直通故障,必须...  相似文献   

14.
减小死区影响的准单极性PWM调制方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常在脉宽调制(PWM)信号中需要插入“死区”时间以防逆变器上下桥臂“直通”,但这也导致了输出性能的恶化。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准单极性PWM调制方法。文中首先分析了逆变器带异步电机负载时的开关导通规律,然后根据电流的极性,在一个半波周期内封锁上下管驱动脉冲中的其中一路,使逆变器工作在“半控”状态下,因而可以消除死区。针对电流过零点极性检测问题和保证电机顺利启动的需要,文中也提出了相应措施。所述方法可以改善电流波形,提高电压利用率。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一类大时滞过程的内模预测控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基于内模预测控制结构 ,讨论了一类大时滞过程内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步骤。通过对 2种常用过程模型的实例设计与仿真 ,研究了各参数不匹配时系统的动态特性 ,给出了如何合理调整可实现因子参数的方法 ,使模型失配时 ,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特性。仿真研究表明 ,大时滞过程的内模控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且结构简单、易于设计与调试 ,从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于二阶加纯滞后过程的IMC-PID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用于二阶加纯滞后过程(SOPDT)的IMC-PID控制系统。对纯滞后采用一阶或非对称二阶Pade近似,给出了结构均为简单的二阶IMC-PID控制器,且只需调整一个参数。结果表明:与采用其它经典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的系统相比,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鲁棒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时滞对象的预估校正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针对时滞对象的预估校正控制方案。讨论了该控制方案的设计思想和特点及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阻炉温度系统具有容量大、纯滞后量大,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模糊预测协调控制算法,将模糊控制和预测控制相结合,发挥预测控制的超前性和模糊控制不需要对象精确模型的优势,增强了系统的跟踪和抗干扰能力.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洁实用,对纯滞后特性具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对被控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漂游类化石居群死亡曲线的模型、绘制方法、曲线形状以及在古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假定所研究的化石居群中的所有个体是同时(期)死亡的,这对于在同一层面或同一薄层中保存完整的原地埋藏或仅仅经过短距离搬运的居群来说是成立的,根据化石门类的自身特点及研究目的来确定年令间隔。如对于单笔石科的Okiavites spiralis来说,选其笔石枝旋转的圈数作为年令间隔,并把这个间隔作横坐标值;选择同一层面上单位面积中的化石数的对数值作纵坐标值,其基数为50或100。绘制死亡曲线。死亡曲线有右纠凸形、对角线形和左斜凹形3种形状。本文根据保存于不同岩层中的同一种笔石的死亡曲线变化,讨论了笔石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笔石死亡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业过程中时滞辨识较为困难这一特点,提出一种新颖阶跃响应法来辨识工业过程的时滞参数.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利用文中所给的公式可以简单地得出工业过程的时滞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