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姆斯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后分别得到了卡纳尔和斯温以及巴奇曼的丰富和发展,对语言教学和测试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雅思语言测试系统吸取了交际能力学说成果,彰显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是检测考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测试模式。为了取得理想的雅思考试成绩,考生应了解雅思语言测试系统的特点,并在备考中采用相应的应...  相似文献   

2.
语言测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主要以语言理论的发展为基础。文章简略地回顾了语言测试理论在过去两三个世纪中的发展历程后,首先介绍了交际测试法的理论基础——交际语言能力模型理论,然后详细地阐述了交际测试法在测试内容、任务类型、评估体系等方面的主要特点。最后,根据交际测试法目前的发展状况,简评了其较之于其它测试法的优越性、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语言测试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历史,语言测试经过了分立式语言测试、综合式语言测试和交际性语言测试三个发展阶段。我国英语测试存在的问题是片面理解测试的作用和测试方法不够科学。因此,教师应该了解语言测试的真实目的,改革考试题型,提高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语言学家语言能力的论述的比较分析。在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潮流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强调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语言学家语言能力的论述的比较分析,在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潮流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强调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李久亮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43-147
以Larry A.Samovar和Richard E.Porter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北京服装学院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进行测评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被试的语言交际能力都好于非语言交际能力;英语专业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要大大好于非英语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7.
冯滢  王劼  徐艳 《科技信息》2010,(34):45-45,47
交际语言测试是当前语言测试的主流。在整个测试模式中,从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到评分手段都体现了其独特要求。但是,无论是理论根基还是实际操作都还存在着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提出通过与其他测试模式相结合以及借鉴成熟测试手段来克服交际语言测试操作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语言能力是理想的语言使用对其母语的种种规则的了解和掌握。掌握语言能力本身并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日的,语言能力须在实际话语行为中得以运用和实现,转为一种交际能力。因此,设法把语言结构、语言运用和社会生活三有机结合起来便成为语言研究和教学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计算机语言测试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从测试的信度、与传统纸笔测试的对等性和实用性三个主要方面分析计算机测试所面临的挑战,并对计算机语言测试的发展前景做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提出了一条不同与传统测试方法的新思路。从口译的本质和模式出发,在遵从交际法语言测试"真实性"的原则下,探讨了口译测试的内容及形式,并借鉴陈菁制定的口译量化评估表,提出了以考查译员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大知识结构的口译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1.
高考英语单选题的重点转向考查学生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说用英语的能力;即从单纯的语法选择,转向特定语言情景中的语意选择。  相似文献   

12.
母语对外语学习所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双语学习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这种影响被称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即便语言迁移不能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倘若不考虑语言迁移,就无法对任何一个方面予以准确的解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母语的迁移现象可分为正向迁移现象与负向迁移现象,基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程度与性质,母语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准确认识到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质,深刻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造成的迁移影响,并从中得出应对母语迁移现象的指导方案,是帮助语言学习者快速掌握第二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元认知知识为理论框架,采用个人访谈方法,对元认知知识在语言传递中的运用功效进行实证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知识的三大要素,包括个人知识、策略知识和任务知识,对发挥语言传递的运用功效极其重要,对语言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对124名学生2003年专业八级统考中汉译英、英译汉成绩与其他“纯”英语技能(听力、阅读、改错、写作等)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该研究旨在客观地揭示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文章对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阐述了它们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对媒体大众语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使媒体大众语本身形式更丰富,意义更广泛,表达更活泼;另一方面使媒体大众语的使用者,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接受上更简单、流畅,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更新颖、生动的同时也带来了表达粗俗、语义模糊、语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在电视媒体、日常交际中我们应当以规范用语为主,网络流行语为辅,以促进语言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A distinction introduced by Chomsky into linguistic theorybut of wider application,competence refers to a speaker's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 as manifest in his ability to produceand to understand a theo…  相似文献   

17.
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大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隐喻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语篇理解中,隐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语篇的理解,因此外语教学要重视隐喻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的60名大二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普遍低下,且隐喻能力低的学习者其语篇理解能力也相应的较低。词汇记忆方式、文化因素、思维方式以及自身建构新知旧知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二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针对这些因素分别从词汇隐喻、语法隐喻以及语篇隐喻角度提出了隐喻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以期激发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隐喻认知能力,进而提升其语篇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隐喻能力包括理解、解释和创造使用隐喻的能力。由于它包含了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机制和在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一些研究者将其纳入语言能力的范畴。本文将从隐喻能力的定义出发,讨论它和外语学习的关系并针对目前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现状就如何培养目标语的隐喻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傅丽霞教授的学术力作《多维视角中的语文解读学》,以哲学解释学为理论渊源,将文学解释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语文解读研究中,系统探讨了语文解读的重要理论问题并构筑了语文解读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框架。这一理论框架的构建,完成了语文阅读及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认识论、方法论到本体论的彻底转变,其多维视野的确立,凸显出两大亮点:一是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召唤性结构;二是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自组织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