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生态功能区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11 000 km2的沿江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区域生态敏感度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在ArcG IS软件平台下构建了评价因子数据库,并借助其空间叠置分析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等要素的定性分析,将研究区域分为3个一级生态区、11个二级生态亚区以及34个三级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了主要分区相应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多期土地利用/覆被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应用AHP层次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人口、经济、交通、农业等5个方面构建三峡库区重庆段区域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模型,探索2000年以来该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类型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库尾地区,以渝中区为中心呈现圈层递减特征;库腹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小于库尾地区,从西向东依次递减。2)2000年来人类活动强度逐年增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库尾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上升显著,库腹地区无明显变化。3)土地利用是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主因,近年来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逐年下降,经济因子、交通因子的影响逐年上升。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在三峡库区的动态变化,可为三峡库区重庆段人类活动方向与速率的调控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重庆段)自然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人口集聚、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亟待开展库区自然灾害危险性研究。文章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自然致灾因子和自然成灾因子两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在GIS平台下,以三峡库区自然灾害的强度、发生频率等要素为基础,建立了三峡库区自然灾害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考虑各类灾害空间单元属性信息的同时,又考虑空间单元的相互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得出以区县为单位的三峡库区(重庆段)自然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图。以此,为三峡库区(重庆段)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库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文应用生态足迹法和3S技术等实地调研方法,开展乡(苏木)尺度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通过调整通用产量因子,弥补了固定转换因子本身的不足,提高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适合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2000—2007年内蒙古正蓝旗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正蓝旗各地区草地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了生态承载力水平,研究区处于一种消耗高、效益低、以损失自然生态为代价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基于净初级生产力(NPP)首次构建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而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核算了其1999-201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并结合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及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揭示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最后分析其...  相似文献   

6.
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及其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对2008年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计算所得人均生态赤字为1.37 hm2,能值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得到人均生态赤字为3.96 hm2,两种方法均反映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应引起人们重视,但能值生态足迹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2005-2013年甘肃藏族高寒牧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改进的模型运用区域能值密度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不仅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而且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研究区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9 a间玛曲县和碌曲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承载力还能够支撑生态足迹的增长;夏河县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足迹增长与生态承载力不平衡,不可持续性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卓尼县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2010年之后有好转的趋势;合作市和天祝县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可持续性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如何改善区域发展状态已经变得尤为迫切.结合能值密度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对各牧区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模型将特定区域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方法。本文运用该方法对来宾市2013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856 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59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97 6hm2。同时与广西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比较,得出来宾市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不足以持续维持本地区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并完善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通过对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的分析来研究当地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工程实施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宁夏生态足迹增加了一倍,其中化石能源、水资源和污染足迹是主导因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维持在1.0 hm2/人左右,相对稳定并略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在生态需求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生态工程实施使土地利用向合理方向转变,从而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缓和生态平衡失调状况,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评价生态环境发展能力对于区域生态规划与建设有重要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0—201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测算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在人均生态足迹方面逐年增大,人均生态赤字也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能力虽较强,但受生态承载力胁迫的趋势日益明显,生态环境潜在的不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农业面源污染与碳排放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运用超效率基于松弛变量测度模型测算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GTFP指数,利用两步系统高斯混合模型实证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 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整体农业GTFP平均每年上升19.9%,其中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指数的提高,而综合技术效率对整体农业GTFP的促进作用较小;2) 10年发展过程中涪陵区发展最为明显,三峡库区城区段的东北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而重庆主城都市区受制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农业GTFP相对其他区县较低;3) 公路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金融支持程度以及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GTFP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财政支农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GTFP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于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绿色发展,对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重庆城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重庆主城区段水体底泥为研究对象,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主城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长江段,嘉陵江段污染较轻微,主要污染元素为Cu,Pb、Zn,其含量与背景值相差不大,重金属污染程度综合排序为CuZnPb,各重金属含量都是在70~90 cm深度之间达到最大值,主要污染河段为珊瑚坝、磁器口和广阳坝河段;与前人研究的五大湖区的结论进行对比表明,由于Cu的浓度很高致使研究区域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 I高于五大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定量计算陕西省1995—2015年及其各市域2015年生态承载状况,分析研究区自然资本流量和自然资本存量的占用情况,真实反映陕西省自然资本利用变化状况和各市域自然资本利用差异,为当地或类似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在产量因子和均衡因子本地化的基础上,运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陕西省及其各市域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利用状况。结果:陕西省及其各市域的产量因子和均衡因子与全国存在较大差异,本地化后计算得出的生态足迹相较传统研究结果偏小,但更贴近区域实际;陕西省1995—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均呈正向增长变化,足迹广度总体不断增加,足迹深度在5~7浮动,自然资本存量是陕西省发展的主要支撑;陕西省各市的自然资本利用方式受地理环境、历史原因、资源本底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影响,水资源短缺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高水域单产,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适度控制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规模,逐步治理生态环境,减少生态压力,提高陕西省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受库区蓄水影响的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确立能够反映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分异规律、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范围的指标,采用定量分析(系统聚类方法)和定性分析(图形叠置法)的方法,将重庆三峡库区划分为6大生态功能区.为重庆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初步的管理框架和尺度范围.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英 《河南科学》2006,24(3):453-456
生态足迹分析法通过对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程度的测度,来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是近年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评估新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选择1995、2000和2003年作为代表年,对河南省生态足迹进行实证计算;并对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制约因子;分析不同土地类型足迹的变化对河南省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度量方法,在评判生态可持续发展、地区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的分析,构建人口容量的计算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金华市的人口容量分析中,以期为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和计算方法,利用综合法和组分法测算了1996-2004年浙江省淳安县生态足迹,对淳安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综合法与组分法结果之间的差距。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淳安县目前正处于由可持续发展向不可持续发展变化的临界点,由此提出了优化淳安县生态环境的措施;2种方法的结果差距则反映区域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规模,对区域生态足迹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时间序列等研究方法,对邢台市2003~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定量测算。结果显示:此期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增加,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不断下降,邢台市生态足迹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这说明邢台市的发展模式已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据此,对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以期对邢台市可持续发展实施良性调控。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足迹是从生态学科角度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 ,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通过对城市物质和能源消费的分析 ,按照耕地、牧地、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土地类型以及食物、住宅、交通、商品、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建立了生态足迹计算矩阵 ,并同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选取了广州、宁波、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案例城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其人均生态赤字达 2 hm2以上 ;生态足迹分析有助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广西柳江县2006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从供需平衡状况、供需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三方面定量分析了柳江县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006年柳江县人均生态赤字人0.095hm2/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巳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2)柳江县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其生态足迹以耕地为主,生态承载力以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主,可用于人类消费的生态承载力结构较为单一;3)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区域对比表明,当前柳江县资源利用效率还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