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仔细观察从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到福田康夫的"温故創新"的演变,认真对其在外语中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可以鉴赏异国的文化并窥视到孔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味"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鉴赏理论和接受方式,从春秋时期一直沿用至今,这和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心理状况、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味"的提倡以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有关,"味"也经历了从文学的词采美、声韵美走向意蕴美、意境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读--议--品"三步教学法,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构建了"以读为主,淡化分析,突出品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读"分为初读、默读两步."议"则由质疑、鉴赏、总结三部分组成."品"重在整体的感悟与体会.教改中教师应乐于欣赏与鼓励,善于导引与启发,精于评析与讲解,有耐心与信心.  相似文献   

4.
文气说是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开辟了从作家精神世界角度把握作品基本特色的思路,并初步接触了作家与风格的关系,从分析作家个性气质入手来揭示其创作风格的特征,在文学批评的发展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以来,无论是评诗论文,还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历代文人多是从"文气"上着眼的。这种建立在"文气"说基础上的风格品鉴,可以说是最深刻意义上的纯审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直觉性原则为我们从鉴赏角度理解文本意象的构成、走入作品设置的美的境地,提供了某种启示,并由此形成了文学鉴赏的“格式塔”效应。  相似文献   

6.
美术鉴赏课的开设为师范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有效的美术审美鉴赏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师范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强化人文素养培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师范院校的美术鉴赏课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生本理念"开展美术鉴赏课是师范美术教学创新优化的重要尝试。基于此,该文对基于"生本理念"的师范美术鉴赏课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审美活动的古典诗歌鉴赏自然应建立在美学的方法论的基础之上。某些古典诗歌鉴赏者在鉴赏方法论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极端实证的科学方法论;一是机械化的哲学方法论。用极端实证的科学方法会将一首首生动别致的诗读实、读死,用机械化的哲学方法会把言志、缘情的艺术经典参读成概念和范畴的教科书。"直觉—体验—反思—辩证"四位一体的美学方法符合古典诗歌鉴赏的美学学科属性,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理应在古典诗歌鉴赏中得到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以马丁等人的语言评价理论为框架,对15篇《中国日报》社论语料观察与分析,探讨《中国日报》社论中的鉴赏种类、实现方式,分析"鉴赏"评价资源在英语社论语篇中的总体分布模式,以及社论引言、背景介绍、论证、结论各部分中鉴赏资源的篇章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鉴赏性评价集中于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质"和"影响",且鉴赏资源在社论论证部分,"价值"鉴赏资源在社论"结论"部分分布相对集中。语义评价主要围绕词汇系统来揭示或引唤针对新闻事件及其价值的各种鉴赏意识,且表述形式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对刘勰的批评鉴赏方法──"六观"说作了深入细致的阐释。认为刘勰"六观"说是一种对文章体制、风格、情志与辞采、继承与创新、文风、引事引言及音律等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立体透视的充满辩证法意味的批评鉴赏方法,它对我们当今建构全面完整的批评理论和客观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仍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从鉴赏诗词的意象、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等方面浅谈了中学语文的古诗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6.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7.
“一点儿”和“有点儿”是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的一组词。前贤对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作过研究,本文用大量例句结合现代理论对“一点儿”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的原因加以解释,并对“有点儿”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式时只能用否定词“不”而不能用“没”的原因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8.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朱子理学有着十分深厚的天道自然观基础,他成功地将天道自然观转换为天理自然观;“气化流行”是这一转换中的关键范畴,其思维取向是道体(理)自然而成化。朱子的“天理”观,显示了从天道自然到理所当然的人文道德之价值维度。朱子天理观中的理气二元结构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他偏轻偏重地言理言气,而太极范畴的推出,依然没有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