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2例,术后随访虹膜新生血管、眼压、滤过泡、视力变化.结果:术后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术后眼压平均值(17.30±2.75)mmHg,功能性滤过泡10例,视力未见提高.结论: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与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分析临床疗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对80.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对25.71%)。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水平,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例26眼,按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步骤作约6 mm×5 mm大小1/3厚板层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切除4 mm×2 mm大小小梁组织,其巩膜条鼻侧或颞侧一端成游离状,用虹膜恢复将巩膜条反转送往前房,视病情决定是否作虹膜根切,如有严重虹膜后粘连作虹膜根切,根切前先电烙切除部分的虹膜以免发生出血.间断缝合巩膜瓣2针,缝合球结膜瓣2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结果:随访18例22眼,视力增加13眼;眼压:术前平均(7.73±0.35)kPa,术后平均(2.53±0.47)kPa,明显下降.疼痛:术后疼痛全部消失.治疗后新生管情况:16眼虹膜无变化,6眼略增加,但无眼压增高及疼痛.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好,视力增加,疼痛全部消失,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眼用内窥镜引导睫状体光凝术(EC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26例(36只眼),所有患者均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眼用注射液,注药后3~7 d内再行眼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术后进行1~6个月随访,观察包括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和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等情况.结果:26例患者(36只眼)中30只眼手术完全成功,3只眼为条件成功,3只眼为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1.67%.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值是(42.49±2.36)mmHg,经过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其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周(20.14±5.88)mmHg、1个月(18.81±6.14)mmHg、3个月(18.45±6.05)mmHg、6个月(17.60±6.23)mmHg.治疗之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测量的眼压值同治疗前眼压值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少量前房积血、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及渗出性脉络膜脱离是ECP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内窥镜引导行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相似文献   

6.
虹膜嵌顿术式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虹膜嵌顿术在目前抗青光眼手术术式中仍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整理10年来扎鲁特旗人民医院院虹嵌术治疗各类青光眼19例的资料并做了初步统计分析及介绍手术方法的一些改进.结果:全部绝对期青光眼及继发性青光眼都解除了痛苦,免去了冰冻、装阀的临床处置,个别病例有<0.05的视力,没有出现眼球萎缩,外观满意.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1例先天型青光眼视力在0.6~1.0之间及0.2.滤过功能可靠.结论:虹膜嵌顿术在青光眼手术中仍有一席之地,在复杂的临床手术治疗工作中,选择术式时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术后1年A组眼压90%(18/20)正常,B组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结论: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将本院收治的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8例)与治疗组(n=48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P0.05),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的27.08%相比较低(P0.05)。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眼压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8例20只眼,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7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0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7只眼)。一期植人人工晶体17只眼。结果术后16只眼眼压正常,占80%,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3者占7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发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前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的临床对照研究。选取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青光眼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例,对照组2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央前房角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患者房角开放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力水平与眼压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疗效显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只眼的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形态,随访6~24月。结果11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后早期(1~5d)Ⅱ度浅前房发生率7.5%,3~5d后前房逐渐恢复。出院时40只眼眼压为6~14mmHg,平均(9±2)mmHg;术后6月,40只眼平均眼压(13±2)mmHg,36只眼压处于12~17mmHg之间。随访1年,功能性滤过泡占95%(38/4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5只眼)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病因及治疗手段。方法 :对所诊治20例(24眼)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20例(24眼)中有21眼经过适时恰当的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例(3眼)因延误诊治而视力无提高。结论 :完整地摘除晶状体是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50例64眼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组。结果术后两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6.6%和93.3%,在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较视力,视野相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取得满意的效果;小梁切除术后,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可以提高晚期青光眼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应用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20例,其中18例得到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有15例(83.33%)证实为小梁组织。在20例28眼的疗效中,有26眼(93.00%)控制了眼压(25mmHg以下)。术前有视力者21眼中,术后出院时保持术前视力者12眼占57.14%,较术前提高者有7眼,占33.33%,有效率达90.47%,下降者2眼,占9.53%。其效果与小梁切除术相近似,但小梁咬切术,设备要求简单、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分析总结老年白内障伴发青光眼急性期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护理措施。选取医院接受诊治的46例老年白内障伴发青光眼急性期患者,统计分析视力水平、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并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视力水平为(0.42±0.13),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前患者平均视力水平(0.4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住院时间为(5.44±1.23)d,并发症发生率4.35%(2/46);护理干预后满意度为95.65%(44/46),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各占比65.22%(30/46)、30.43%(14/46)、4.35%(2/46)。老年白内障伴发青光眼急性期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给予系统、细致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更好维护手术效果,同时加速术后康复亦显示出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对住院178眼能药物控制眼压在21mmHg以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内平均眼压为12mmHg,比术前平均眼压48mmHg有明显下降;术后视力:<0.1者16眼占9%,0.1~0.2者18眼占10%,0.3~0.4者59眼占33%,0.5以上者85眼占48%,比术前视力有明显的提高.研究显示: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治愈房角关闭早期青光眼或可缓解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闭角青光眼140例228只眼,施行了YAG激光虹膜切开术。其中急性闭角青光眼114例 202只眼,慢性闭角青光眼26例26只眼,术后效果满意。此种方法是目前早期青光眼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25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眼发生浅前房41眼,发生率为16.02%,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到6 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29眼,结膜瓣渗漏6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恶性青光眼2眼,手术治疗4眼,其余37眼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甚至致盲的眼疾,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保住有用视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发现青光眼漏误诊颇多,本文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病例,对基层医院青光眼漏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以期有助于临床青光眼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